这家姓孙,是仓州的大户人家,瓦房有十多间。
十多年前,孙家经历了一次大冲击,房子曾被没收。直到80年代初,政府才将房子归还给刘家。现在,祖孙四代人在这里生活。 与其他家庭不同,孙家的后院被改造成了一个练武场。场边放着两排兵器架,上面插满了各种刀剑和兵器。 场中有几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在摆拳架,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坐在场边,品茶休闲。 只要场内哪个孩子松垮下来,老者手中的柳树枝就会像毒蛇一样抽打他们。 “进了把式房,不是去打靶就是靠墙。想学好八极拳,先摆好拳架!”老人站起身来,眼神有意无意地扫了墙外一眼。
“孙爷爷难道发现我了?”躲在墙外的秦朗连忙缩回了脑袋。
在仓州,习武成风,注重门派传承。秦朗这样行动是偷师,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秦朗的眼神异常坚定,他摆起了跟孩子们一样的拳架,尽管小腿在发颤,但他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当秦朗以为老人发现他时,院子里的一个孩子突然问道:“师爷爷,站多久才算有功夫?”“站多久?一辈子都要站!”
老人看到孩子们不解的表情,摇了摇头,“你们的祖师爷当年在江湖上无敌,这桩功就是基本功……”
看了看时间,老人摆了摆手,“休息一下吧。想学真功夫,就要能吃苦,否则还是早点回家吧!”“师爷爷,给我们讲一下祖师爷的故事吧。”
孩子们听到老人的话,兴奋地欢呼起来,围住老人让他讲故事。除了练功的时候,老人对待孩子们总是非常和蔼。 秦朗竖起耳朵听着,他在这里偷师了好几年了,但每次听到“神枪李书文”的故事,他的热血依然沸腾。 “好,我给你们讲讲师父挑战日本人的故事。那时你们的祖师爷我还没出生呢……” 老人开始讲述一个发生在1915年的故事。当时袁世凯在津南郊小站练兵,利用各种手段聘请了武艺高强的人才,还请来了日本空手道高手和德国教官来训练精锐部队。 李书文的师傅黄士海收到聘书后,因年事已高,推荐了他的弟子李书文去担任教官。 李书文到达兵营后,持着黄士海的聘书去见袁世凯。袁世凯及众教官见他相貌平平、瘦小枯干,以为他是黄士海的仆人或家童。 当得知李书文是代替黄士海来的教官时,众人都哈哈大笑。 袁世凯的卫队武道教官伊藤太郎蔑视地对李书文说:“大大的东亚病夫。”
并用小指连续点头指他。
李书文遭到侮辱,举起大枪对准伊藤,挑战他。 伊藤感到被扫了脸面,大怒,挥起日本长刀朝李书文劈斩下来。但是李书文一甩大枪,将刀绞飞,然后一枪刺穿伊藤喉咙,再抖动枪杆,将尸体甩出演武大厅外。 日本教官秋野、井上、野田见同伴被杀,愤怒地朝李书文扑来。李书文进退有据,大枪左刺右挑,血肉横飞。 片刻间,三位日本武道高手的尸体都被甩出演武大厅,李书文又将大枪摆正,刺向天花板上的苍蝇,苍蝇掉下来,而天花板却毫发无损。 厅内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袁世凯连连称赞:“神枪!真乃神枪也!”从此,“神枪李书文”名扬天下。
“祖师爷真厉害!”孩子们听完故事后兴奋地说道,他们渴望拥有李书文的本事,以报国家仇。
秦朗也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仇恨的光芒。如果他拥有李书文的能力,五年前发生在他家里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想起那段过去,秦朗的眼中充满了血丝,指甲深深刺入肉中。如果没有一丝理智的支持,他或许早就嚎叫起来了。 “爸,您别在这儿待着了,回屋休息吧。”老者进来时,年轻的儿子说道,对着孩子们不满地瞥了一眼。
“老二,我不喜欢在屋里呆着,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舒服。”老者摆摆手,阻止了儿子的话,“虽然我没有达到师父的境界,但是我知道大限将至,没几年好活了。能留下些东西也是好的。”
“爸,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老者听后有些焦急。
“师父只活到七十二岁,我现在已经八十多了,早就知足了。”老者笑了笑,“老二,我的气血早就不行了,无法施展八极拳了。你给这些小家伙们演示一下,让他们看看桩功的好处。”
“爸,他们基本功都没练好,这样合适吗?”
年轻的儿子有些犹豫,中国武术和西方格斗有所不同,强调循序渐进,不能走捷径。在这些小孩面前展示功夫,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老者突然笑着对儿子说:“有什么不合适的?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让这些小家伙们见识一下吧!”
“是,父亲!”
年轻的儿子听到父亲的话,恍然大悟,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向前走,来到围墙下说:“让你们看看站桩的好处吧!”
年轻的儿子并没有脱去衣服,他松垮地靠在围墙上,两脚不丁不八地站好。 突然,他身形一矮,肩膀猛地靠在围墙上,只听到“轰隆”的声响,那高近两米的围墙上出现了新的裂痕,老者这一记贴山靠使出后,紧接着就转过身体,看向那道缺口外面的一处草丛,喝道:“小子,出来吧,你要是能跑出十米去,从此我孙字倒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