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辅?”
“元辅…”在韩爌身边的李标、刘宗周等人,面露忧色的喊道。陷入沉思的韩爌,回过神来,眉头微蹙起来。“现在不是讲这些的时候。”
韩爌开口道,“眼下圣意难猜,我等就算是想应对后续风波,那也要私下商讨才行。“平定建虏进犯一事结束,陛下定然会将重心放到下放诏狱的袁崇焕身上,我等需警惕才行。”
说到这里,韩爌还不忘向左右看去。李标、刘宗周两人顿时露出凝重的神情。是啊。这次大朝议,天子所谋之势皆已达成。那腾出手、空出精力的天子,必然会放到袁崇焕身上。在宣读授赏旨意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听的真切。圣旨上所提庸臣,那不就是明指袁崇焕吗?回想起袁崇焕出镇辽东,领平辽事期间所做的种种。韩爌也好,李标也罢,那都不免生出担忧。真要让厂卫督办此案,那后果不堪设想啊。保不齐,自己这官,怕是要当到头了……与此同时另一边。在这场大朝议结束后,朱由检并未返回乾清宫,而是来到这军机处驻地,点名要见王洽等一众军机大臣。“眼下军机处,要总揽大明内外所遇战况。”
“你们既然在军机处担任要职,那就要切实履行所负职责。”
“朕不希望看到谁糊弄了事,或者在朕面前阳奉阴违。”
“辽东的战况要有,山陕一带的战况也要有!”
“趁着当前局势还算明了,你们尽快将所需一应军机要务备好。”
“国朝面临着怎样的困难,需要解决哪些心腹之患,不用朕强调,你们心里全都明白。”
“今天这场大朝议上,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朕不想再去提了。”
“但要是军机处的本职,你们都不能做好的话,那就不是朕丢脸面这么简单了。”
“社稷是否能稳住,都要另当别论了。”
朱由检这心平气和讲的话。在王洽、李邦华等军机大臣耳畔回荡,宛若惊雷般轰动。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在满朝文武多数反对的前提下。天子力排众议,提升军机处的地位,那他们也必将受不少朝臣的敌视。以后想坐稳朝中官位,戴好头上的官帽子。那除了在军机处当好差事,就没有其他别的选择了。对周延儒、徐光启、温体仁来讲,这倒是没有什么的。他们并非是东林党一脉的,做好本职差事,替天子分忧是理所应当之事。然对王洽、李邦华来说,就变得不一样了!朱由检的这手帝王之术,让他们处境变得微妙起来。“对了,朕还有件事情要说。”
朱由检想到了什么,从奏疏堆里抽出一份文书,“当前军机处这边,要分管的差事众多。”
“仅靠诸卿来负责,是不够的。”
“所以朕打算分三班,每班设一名领军机大臣,外加三名军机大臣坐值,全权负责一应要务。”
“朕定了王在晋、黄立极、刘鸿训三人暂入军机处。”
“由军机处明发上谕,召他们即刻进京,等朕见了他们,在决定是否任命。”
在当前这种朝局下,在军机处当差的大臣,必须要懂军务才行。否则想站在战略层面来布局,那根本就是立不住的。只是朱由检所定的这三人,却让王洽、李邦华几人心里不免生出惊疑。他们怎么都没料想到,天子竟会再度起复王在晋三人。瞅着王洽几人的神态变化,朱由检不动声色。他提升军机处的政治地位,召特定的文官加入进来。那就是打算以军机处为首,打造自己的帝党,这样之后就能做很多事情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族,想要当家做主,就必须明确一个核心逻辑。多提拔重用听话的人,持续打压反对派,让思想层面统一起来,这样内部的秩序才能稳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够从容的应对,而不是被动的去承受。当前大明的问题,就是高层的思想层面不统一,维护皇帝威仪的群体过少,多种思想充斥在朝堂。高喊社稷为重的口号,行党同伐异之事。继而导致大明官场吏治腐败,官绅勾结盘剥百姓,加剧阶级矛盾。“皇爷,以成国公为首的在京卫都督府任职的勋戚,皆已到乾清宫。”
“请求陛下召见!”
不多时,王德化微微低头走进,躬身道。“嗯,让他们都进来吧。”
伏案忙碌的朱由检,手里所拿朱笔未停。眼下授赏一事已定,基本的朝局秩序,朱由检都已摸透,别的事情也要慢慢谋划了。让朱纯臣他们过来,便是其中的谋划之一。而朱由检此时所写的东西,则是关于恢复驿传的一些想法。一直以来大明财政就收支失衡,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很多,但国库又拿不出银子。为缩减财政开支,朱由检就被忽悠着裁撤驿站。尽管此举的确缩减了部分开支,但是却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大批驿站卒失业,对地方安定造成极大冲击。当前山陕等地的反叛势力,有不少就是失去活路的驿站卒。其次驿站作为供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机要的的人员和来往官员来往食宿、更换马匹的场所,是朝廷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渠道之一。仅仅为了缩减一些财政开支,就头脑一热的将驿站裁撤掉。不仅失去了对地方的一种掌控方式,还造成上下消息传递的紊乱,这就是弊大于利的昏招!现在朱由检就要整改这一烂摊子。尽管此前裁撤驿站爆出的雷,已经没有办法去避免了。但是要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后续造成的危害只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