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其中还有很多经验和交于需要总结。等这套方式完善后,朱由检相信粮食亩产量还会有一定的提高。这在没有化肥、农药,优良种子的当代,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产出了。据朱由检所知,目前大明北地的粮食产量平均也就在一石左右,地力贫瘠的田地甚至只有七八斗的样子。试验田的模式在各地大力推广已成了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朱由检并没有急于下令推广大兴县的模式,他在等待所有试验田全部收割完毕后统计出来的数据,只有这种全面的数据才有参考价值。万一司农寺上下为了表功,特意选择了一块地力最肥、长势最好的田地来糊弄自己呢?更坏的可能是,如果有人将其他田地里的收成暗地里运来,假做是试验田的产出呢?这种欺上瞒下的事极有可能发生。万一试验田并不成功,自己若是不经过其他途径调查而贸然下旨在全国推广。那结果就是既劳民伤财,也会留下笑柄,平白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为了自己不被蒙蔽,在回京的路上,朱由检即刻命人传讯给骆养性。立即选择合适的人手,以不同的身份亲临大兴县,暗中观察和监视,看看真实情况到底是如何。数日之后,整个大兴县的夏收全部完成,又过了几天,打场脱粒也已完毕,司农寺在大兴县的千亩试验田的数据也收集完毕。试验田的平均亩产达到一石五斗!虽略逊于朱由检亲眼所见的那十亩田地的产量,但相比其他平均亩产一石左右的农田来说,这个产量的确令人振奋。据锦衣卫的情报来看,朱由检的疑心并没有任何依据,司农寺报上来的数据都是实打实地干货,没有掺杂一丁点水分。朱由检在得到了确凿可靠的信息之后,立即下令司农寺撰写此次耕种的具体方式方法。然后编印成册,刻板印刷数千册,以朝廷的名义分发到各地县级以上官府,开始在大明境内全面推广。为了防止有人可以追求文字的华美而不注重实效。朱由检特别强调书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明了,不得引经据典,还要配上相关插图,以更加直观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流程呈现出来。在等待夏收成果期间,朱由检先后接到了郑芝龙和孙承宗的题本。孙承宗在题本中主要讲的是关于近十万汉人包衣的处置方式及思路,这与朱由检的想法大体相同,修路的确是大明目前急需要办的几件大事之一。但十万人堆集在从宁远到松锦这两百余里的大路上,不仅有些浪费,而且会给前线大军的粮食供应带来巨大的压力。就算有辽西一带夏粮做补充,但这十万人每日的消耗可不是个小数目。毕竟修路可是极为耗费体力的重体力活,人要是吃不饱的话哪来的力气挖土开石?朱由检对孙承宗的计划进行了改动和调整。首先就是将这十万人中的家庭主要劳动力挑选出来。等整个辽境光复之后,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包衣也会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免得许多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彻底崩溃。这一点纯粹是从人道主义的原则出发,毕竟这些包衣都是被从关内掳去或者原先就是辽地的汉人。不管他们出于何种原因为八旗效力,但究竟是同宗同族的汉人,用劳动改造就是惩罚了,没必要再人为制造其他的悲剧。当然,那种纯粹的汉奸,没的说,直接一刀砍!这种人比鞑子还可恨!剩余的人将会被押解进关内,开始平整和拓宽京城到山海关的官道,还有一部分会被分派修建京城到宣大一线的官道。朱由检预计,在生产力和生产工具极度落后的现在,单单这两处道路的拓宽和平整,就要耗费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期间所需的钱粮物资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单靠刚刚趋于好转的国库是无法承担的,自己的內帑少不得又要动用大笔的银钱了。好在现在皇家商会的生意越做越大,银钱每日都如流水般淌进了內帑,所以费用倒是不愁。监督修路的任务将由地方官府派遣官吏承担起来,而御史和锦衣卫则会一明一暗进行巡视和督查,防止工程中出现的贪腐行为。因为这样浩大的工程中动用的钱粮数目太过惊人,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依照大明官场的陋习,贪墨是会百分之百的发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可是对许多官吏最好的写照。毕竟有些人确实胆大包天,什么钱粮都敢上下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