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的位置,这种有目共睹的政绩也是吏部予以嘉奖的主要原因。“本官以为,在月余之后,现下田地作物当施行轮种。原种小麦之田地改种晚稻,原种早稻之田地该种小麦,荒坡及旱田种植玉米与红薯。在秋播结束之后,县衙官吏继续下到乡间户下实地考察,组织农户兴建池塘河湾后放养鱼虾种苗。并开垦荒坡种植柑橘,使农户在粮食生产之余,能有额外之收入。关于农户增收事宜,本官已向朝廷上了本,申请户部划拨银两,用于购买种苗之事。户部曾接圣上之意,成立了扶持农户专项资金,鼓励地方官府申请款项以助农户增收。本官估计,户部之银不出两月便能拨付到襄阳府,届时贵县尽可行文请求划拨即可。这两月时间内,贵县上下定要做好摸排工作,选定合适地段既合适户下。先行小范围试种试养,一两年后,待总结成败得失后,再将成熟之技术予以全面推广。到时若是缺少资金,贵县尽可形成题本,本官自会从中予以助力!”
提到农业生产一事,温侃俨然一副专家的姿态,他刚才的这番说辞也是有理有据。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任务,这让在座诸人都是佩服不已。这首辅的公子确是眼光超卓,提出的这几项新举措都是我等根本没有想到的。人家为了使农户增收,直接就给户部打报告索要资金,这份胆气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咱们就算想到这些点子,顶多也就报到襄阳府,然后府尊再上报中丞,中丞再上禀朝廷。这一级级呈递下来,就算朝廷有银钱划拨,那至少也要到明年了。可人家就不管这套,居然绕过这一层层的上官,将题本一下子递到了内阁。有个首辅老爹在,户部那些官儿还不得赶紧拨钱啊。那可是少师、特进荣禄大夫啊!“此事完毕,至于明年春种作物,本官还有一些想法!”
七月流火,大星坠地。这昭示着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凉。乾清宫昭仁殿中,朱由检与阁臣们正在听取户部关于今年各地夏收情况的汇总报告,然后商议下半年的相关事务。“启奏圣上,据各地方呈报来看,得益于宗藩与士绅新政的全面落实与实施。今年夏季赋税出现极为喜人之景象,其中尤以江浙两省赋税增长最为迅猛。江苏今岁夏粮赋税除却飘没,共计得粮八百二十六万三千七百一十五石,按市价折银二百四十七万九千一百一十三两。浙江行省今岁夏粮赋税除却飘没,共计得粮六百四十五万两千三百一十八石。按市价折银计一百九十三万五千六百九十五两。两省合计缴纳赋税为四百四一万四千八百零八两!”
户部尚书周志谦手捧一卷文书,大声地将大家最为关心江浙两省的赋税数额报了出来。包括朱由检在内的众人脸上都是精彩纷呈,虽然不至于失态,但各人仍旧是吃惊不小。大明税赋最为鼎盛时期是在正统年间。最多时,一年曾征收到了折银一千五百万两的赋税总额。这个数字比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后的一千万两岁收还要多,这两个时代已经是朝臣们公认的赋税巅峰了。但没想到,这两项记录马上就要作古了。四百万两银子,这可仅仅是江浙两省的赋税,并且只是夏粮的额度。如果一年下来,田地赋税加上商税,仅江浙两地便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别忘了还有其他省份,更别忘了正在北地施行的免征、减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陆续开始计征后,新增的田亩一旦相继缴纳赋税,那內帑和太仓的收入将会是一个令人不敢想象的数字!除非皇帝再出什么幺蛾子惠民政策。否则的话,这个天文数字的赋税额度会始终保持下去,而且每年还会出现小幅度的增长。因为开荒拓田的大计还在持续进行,农业稳定增长带来的好处就是工商业的兴旺和发达,那就意味着工商税收也会得到相应地提升。遥想数年前,正常赋税加上剿饷、练饷,每岁不过是九百余万两。竟然与今日江浙两省一年正常赋税总额相当,此情此景怎不令让感慨万千。“启奏圣上,此只是江浙两省今夏之收,另外还有一大笔进项,来自于宗藩所出。除却已除藩之楚王系外,大明现存二十一位亲王。今夏共计缴纳赋税为五百八十三万两千七百二十六石,按市价折银为一百七十四万九千八百一十七两!”
周志谦报出这个数字后,殿内顿时有了轻微的骚动,相邻的阁臣之间情不自禁地小声讨论起来。宗藩向来是大明财政最为沉重的包袱,这些亲王占据着天下最为肥沃的土地。不仅不给朝廷缴纳税收,相反,皇帝每年还要拿出大量的钱粮供养这些蛀虫。但他们这种好日子今天终于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