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陈家,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因为郑大人的事,有不少官员不愿和陈家来往。皇帝目前的状况甚是满意。皇后主动向陈大人坦白,自己是陈家的内应,他们也不再继续花费时间精力在皇后的身上。丽妃带着太子几次三番的上前去挑衅,皇后也没有过多的苛责。皇帝对后宫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丽妃的态度也越发的嚣张。要不是因为陈家现在还没有倒,皇后的位置只怕也会不保。除了一些折磨之外,皇帝也并没有废了皇后的想法。玲珑公主的事也解决了。在郑大人的交代下,玲珑公主的案子总算可以结了。玲珑公主也是郑大人下的命令杀的。他说是因为不想让沈家得势,因此才想着把玲珑公主杀了之后再嫁祸给他们。齐国使臣在知道玲珑公主被杀的真实原因之后离开了。皇帝终于可以放心下来处理其他的事了。如今唯一让他忧心的只有北疆之事。北疆最近有许久未曾传来消息了。也不知道沈自在在那边怎么样了。派去的人也都还没有回来。他既想沈自在死在北疆,又想解决掉北疆的祸乱。就在此时北疆传来了消息。沈自在重伤,北疆因此丢失了十三城。消息一传回京城,就闹得沸沸扬扬。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坐不住了。他有想过让沈自在死在北疆,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会会丢失十三城。沈自在不过重伤,就让北疆出这么大的乱子,倘若他要是真的杀了他,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了亡国之君。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毙。皇帝立马就召集大臣来商量北疆的事宜。就连多日不曾上朝的萧墨漓都出现在了这次的朝会上。看到萧墨漓出现,皇帝心中多了几分安稳。一般没什么大事,萧墨漓都不会插手,如今北疆出这么大的乱子,萧墨漓倘若是再坐视不理,只会危及到他自身。“各位爱卿,朕这次把你们叫来,是想寻求一个解决之法,北疆一事想必大家都已经知晓。”
皇帝看着在下面站着的朝臣,语气充满担忧。“北疆的事实在是无能为力,我原本以为是传言,想不到竟是真的。”
“连沈将军都守不住的北疆,我们又有何法子能守住?”
“还是要让陛下赶紧找一个有能力的将领出来,去助北疆一臂之力。”
……在听到皇帝的话之后,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着。议论了半天,他们始终都没有商量出一个结果。皇帝给了他们一盏茶的时间,察觉到差不多了,便开口询问。“诸位爱卿,商议的如何了?”
原本还热闹的大殿,一瞬间就寂静下来。北疆一事说起来没那么复杂,关键在于是谁出兵。朝中官员除了沈将军之外,没有一人堪当大用。不对,有一个人倒是可以。但是他们不敢说,先不说他愿不愿意,就单单说他这一次会不会让其他国家产生一些什么想法?没有想法倒还好,倘若要是有什么想法,只怕是这一去恐难再回。因此在皇帝询问的时候,他们沉默了。“怎么?朕养你们这么久,如今到了关键时刻,竟连一个主意都拿不出来吗?”
看着下面鸦雀无声的大臣,皇帝气的头疼。他把他们叫来,就是想商量一个可用的对策,讨论了这么久,连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陛下息怒,此事不可急,还是再商量商量的好。”
有一个大臣开口劝,立马就有人附和。“陛下,北疆一事万不可急,沈将军都因此身受重伤,我们这些不懂带兵打仗的人去了,只会添乱。”
“陛下,除了沈将军之外,朝中并无可用的将领。”
……皇帝这才想起来,沈自在在去北疆的时候带走了朝中的将领。其实,朝中的将领不过十几人,这些还都是沈自在回京的时候带回来的。他要离开京城前去北疆,这些人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皇帝本就重文轻武,自然不会多加阻拦,甚至还巴不得他们赶紧离开京城。京城之中有魏可一人足矣。这也就导致朝中没有将领可用。如今再后悔已经晚了。皇帝把目光落在了萧墨漓的身上。对呀,他怎么就把萧墨漓给忘了?萧墨漓虽然脾气暴虐,但在这些事上,一向都有自己的看法。说不准,他有解决的法子。“摄政王可有什么解决的法子?”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萧墨漓的身上,等着他开口说话。萧墨漓面无表情。“看本王做什么?本王又不会带兵打仗。”
“之前本王就说北疆必须要重兵把守,结果你们一个二个的都极力反对,如今出了问题,又来找本王解决。”
“本王解决不了。”
他说的是在他当初代理朝政的时候,那时候北疆也时常会有战乱发生。他亲自带人过去收拾了一番,这才使得北疆安稳了几年。回来之后,萧墨漓就打算派十万大军过去驻守,结果却被这些大臣给反对了。非要让萧墨漓把这十万大军都分给其他的州市。这件事闹得久了,萧墨漓也不想管,索性就派了三万大军过去。如今又出了问题,又想要让他来解决,哪有这么好的事?听到萧墨漓这么一说,大臣们羞愧的低下了头。他们当初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谁知道南楚的人会如此不守信用。皇帝记起来了,那时候他还曾经问过萧墨漓为什么不派十万大军过去。萧墨漓的回答说是因为大臣反对,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那时候不止有北疆发生战乱,还有其他的地方也时常受到骚扰。萧墨漓顾得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最后就干脆先派了一些部队过去守着。等到后面他想再去管的时候,局面就已经形成了。“王爷,以前是我们做的不对,可如今北疆已经连丢十三城,倘若要是再这么继续下去,只怕是会家破人亡,还请王爷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