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就跑到县城,找表姐去了。其实自从大仓发现鹅拧崇拜表姐,然后在以后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就带出美女老板的话题。对美女老板的神往之情表露无遗。虽然他坚决不承认看上女老板了,但是怎么可能逃得过有一颗人老成精的心的大仓的火眼金睛。他跟姐姐提了几次,把观察到的鹅拧的心思跟姐姐说了。可魏红一直是推脱。自从被钟振军抛弃,魏红对于人性几乎是绝望的。而且幸亏当时是让表弟碰上了这事,要是她自己走了的话,她必死无疑。就是事情过了以后,想想自己当时的心境,依然认为自己绝对没有活下去的可能。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至少两个孩子还有妈妈。然后大仓又帮助她开了店铺,卖服装,日子越过越好,她知足了。可以说,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能有个相对稳定的生活,能让两个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起来,这已经上天对她的照顾了。真的不敢再奢求别的。至于再嫁,找另外的男人,她几乎没有那个打算。钟振军的伤害,让他对人性产生绝望,确切地说,是对所有男人产生绝望。她感觉自己这辈子不会再相信任何男人大仓跟她提鹅拧,因为鹅拧是男的,所以也在被绝望之列。后来大仓提的次数多了,她也有意无意开始观察鹅拧。而且抛开大仓提的再婚那事,单纯就做生意方面来说,鹅拧是让她印象最深的合作伙伴之一。因为鹅拧吃苦耐劳,做事踏实,诚实守信,各方面的品质都让她对鹅拧心存好感。大仓跟姐姐说,鹅拧暗恋她。而且暗恋得天崩地裂的。但是魏红跟鹅拧的交往过程中,从来就没见鹅拧表现出一丝一毫对自己的不敬。以及对自己有任何的非分之想。这一点让魏红对鹅拧也是很满意。这次因为市场收紧,县城的服装门市清仓之后,魏红准备去省城发展。她要做自己的品牌,第一步就是要辐射全省。把省内的市场固定下来之后,她再往外拓展。可她毕竟是个单身女人,还带着俩孩子,去了省城人生地不熟,困难很多。可是魏红干了这么长时间的服装,而且身边有表弟这个狗头军师的熏陶,让她的眼界完全打开,对于市场的了解已经相当深入。她也知道如果只是在县城做,那样永远都做不大。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的市场让别人去做了。她确实不甘心。表弟也是支持姐姐去大城市发展。但是表弟认为姐姐要出去,就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找个可靠的人嫁了。一个单身女人出去做事,独木难支,对市场了解得再透彻,很多事情无法执行,这个生意也做不好。“人”是一撇一捺,互相支撑。姐姐就是需要另一个人,跟她互相支撑。这种情况之下,表弟再次跟姐姐提出鹅拧,魏红终于心动了。长时间的合作,让她对鹅拧已经有了七八分的了解。而鹅拧跟表弟这些年走得很近。俩人还一起干了好多事,包括尽心尽力,无私地帮助村里的盲人。点点滴滴的事情都能说明,鹅拧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是个可靠的人。最关键的是,他深深的暗恋着美女老板。当大仓把鹅拧说的那些话跟表姐学说一遍,魏红觉得自己已经被感动了。感觉就像鹅拧在自己面前表白一样。只不过她也知道,咱们这些乡下人嘴笨,明明心里有,爱得天崩地裂,但是你让他当面表白,还不如杀了他。那就不要为难他了。反正,这事在大仓家娘俩的积极撮合之下,最终成了。婚礼当然是在村里举行的。按照鹅拧的意思,婚礼一定要办得热热闹闹的。自己的媳妇这么好,无论如何不能亏了她。可是魏红和大仓都表示不同意,大操大办没意思。还是低调一点。就是请要急的亲戚朋友来庆贺一番就行了。魏红也没有从自己娘家发嫁,而是从县城她自己的家发嫁。发嫁那天,她的娘家人都去了县城,在那里看着她出嫁。虽然没从娘家第二次发嫁,但是,自己家人的祝福一点都没少。甚至还会更多。这个年头,接新娘子的车不再是最早的独轮车,也不是自行车,马车和拖拉机也已经被淘汰。现在已经用上了130。这已经算是现在农村结婚的标配了。130双排车的车斗依然是用竹席围成一个船篷状,外边再覆盖一床大红毯子。很奇怪,新娘子就坐车斗。伴娘什么的,却是坐驾驶室。待遇比新娘子都高。虽然魏红和鹅拧俩人都很有钱,但是一切用度都根据农村结婚的标准来。中规中矩。尽显低调。鹅拧本来打着长线作战的想法,准备在人生以后的岁月里为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女人而奋斗。没想到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他的幸福用世上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了。结婚以后对魏红,还有魏红的孩子,好得那也是无法形容。小日子过开了,接下来的生产劳动立马就提上议事议程。魏红就跟他商量,两口子准备去省城发展。这个提议正中鹅拧的下怀,他其实也早就有了这样的眼界。只是作为一个乡下人,而且是在乡下赶集的小贩子,他空有这样的眼界,奈何各种条件都不达标。现在他娶了这么有钱一个老婆,首先在财力方面有了可能。然后在进货和加工渠道,以及品牌等等方面,老婆也是早就做得很成熟。两口子进军省城,做出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看来时机也已经成熟。两口子这些天日夜规划,做着进军省城的一切准备。当然,这么大的动作,肯定要少不了狗头军师。在梁家河的日子,两口子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大姑家来。大仓在家就跟大仓商量进军省城的事,大仓不在家,魏红就跟大姑有说不完的话。这时候,鹅拧就只好加入老歪那个“喝茶三人小组”,跟他们聊一些真的很无聊的话题。过了几天,大仓回来的时候,突然跟他们两口子提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否定了他们去省城发展。而是建议他们直接去沪海,一步到位,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然后辐射全国。如果做好了,还可以销往海外。这个提议,直接把两口子吓了一跳。要知道,他们这是坐在梁家河的普通农家里。而且他们都是农村户口,论起身份,就是梁家河的普通农民。去沪海发展,他们想都不敢想。大仓看到表姐和鹅拧那目瞪口呆的样子,笑道:“觉得这一步迈得太大了是吧?”
“对啊,”鹅拧心有余悸地说,“大仓,这一步实在太大,太大了太大了,想都不敢想。”
“还有你不敢想的事儿?”
大仓反问,“当初你暗恋俺姐姐,你觉着自己的身份跟城里人天差地别,自惭形秽,可是这才多久的事儿,俺姐姐这不就已经变成你老婆了!”
“那不是一回事。”
鹅拧说道,“以前我以为你姐姐是城里人,觉得咱们跟人家城里人的身份是天上地下。可谁能知道你姐姐就是咱们乡下的呢?她跟我一样的身份,所以她才不会嫌弃我。可是城市不一样,难道我们认为沪海那是个大城市,末后谁知道其实是个农村呢!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吧?”
魏红也说:“大仓,去省城我还是下了很大决心。要不是不甘心这么好的市场白白浪费掉,不甘心错过这么好的时机,我也不敢去省城。省城毕竟不算最大的城市,而且离家也近,有什么问题来回也好照应。可要是一下子去了沪海,城市太大,离家太远。我们从一个小农民一下子去那么大城市做买卖,太难了。”
大仓摇摇头:“你俩现在的问题,就是有点不自信。我可以负责人地跟你们说,要说困难,去省城的困难跟去沪海的困难,一样大。然后说到生意的难易程度,在沪海做生意,比在省城更容易施展拳脚。至于说有点什么事,离家近也好有个照应,这是个错觉。你们不管是在沪海,还是在省城,遇上点困难,家里都帮不上什么。所以这几天我通盘考虑了一下,还是建议你们去沪海。做生意更容易展开,以后的发展空间也大。最关键的是,国家经过这一轮的经济收紧,发现也有点矫枉过正。所以接下来又会放开一些。做生意,就是要抓住这样的时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大仓的一番分析,两口子又回去经过了长时间的考察和论证。最后终于跟大仓达成一致。去沪海!做自己的服装品牌。这事就这么决定了。然后就是各种筹备。还有两口子原来的产业,也要做个善后。鹅拧还想安排一下,不放弃自己那十几个手下的生意。他准备去了沪海以后,让自己的手下继续赶集卖衣服,而自己可以把服装从沪海想办法寄送回来。表姐也想在县城保留自己那个服装店,因为她已经培养了两个绝对忠诚的小姑娘。当两口子把这个善后告诉大仓以后,大仓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他们。并没有当场表态。两口子感觉很奇怪:“大仓,怎么了,我们这样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在沪海发展不顺利,我们回来,还能继续做原来的生意啊!难道你觉得这样不对?”
大仓想了想:“我还是给你们举个例子吧!就说俺二叔带着建东去县城开轮胎门市的事。你们知道,农民被城里人看不起。别说去城里做生意,去城里开门市,就是进一趟城,都诚惶诚恐的,心里害怕。怕被城里人欺负。但是二叔还是带着建东,壮着胆子去了。到了那里租了门面房,门市开起来了。当然一开始的各种困难,我就不详细说了。单说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车辆上门,他们没有买卖。借了好多钱,开了这样一个门市,但是没有买卖上门,二叔肯定着急啊!大车没有上门的,但是有一些骑自行车的,车子坏了,都来问他们修不修自行车。二叔觉得反正是开着个门市,干什么也是干,闲着也是闲着,就给人修自行车。建东却是为了这事,跟二叔恼了。他跟二叔说,你修车子,路边上露天支个摊就行,也没费用,挣一分是一分,不需要租这么贵的房子,还得交工商管理费,还得办税务登记证,每月交税。也就是说,你用给汽车服务的费用,挣自行车的钱。如果能在城里站住脚,这点房租和税费都不是问题。如果这个店不挣钱,你用修自行车也支撑不住。这些话,把二叔还给说得哑口无言。”
鹅拧两口子点头表示赞同:“建东说得对,还是年轻人眼光长远啊!”
“哪儿啊,”大仓叫道,“建东这是年轻人脸皮薄,年轻轻的在城里修自行车,过来过去都是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他要羞死了,他这是恼羞成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