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剑鸣乱世 > 第169章:三个预言

第169章:三个预言(1 / 1)

第一个预言应验了!”

“什么预言?”

志鸣问。“军师临走之前,留下三个预言。第一个:七天之后,会有人来到夏口,并提起皇上的事。今天正好是第七天,而你又正好回来,并提起都城和皇上的事。看来,你就是军师预言中的人啊。”

张飞看着志鸣说。“然后呢?”

志鸣心想,这应该只是巧合。“孔明军师特别交待,只要有人提起这事,必须马上发信函给皇城内部任职卫尉的马腾大人,让他固守都城,千万不要大义灭亲。”

刘备替张飞说完。“此话何解?大义灭亲?”

志鸣不明白。“我们也不明白。”

刘备摇摇头,“我知道马腾大人有两个儿子也同在皇城内任职,但他没有任何理由伤害自家公子呀。”

志鸣陷入了沉思,他隐约感觉,还有必要回都城一趟,查清事实。其实,他最不明白的一点:刚才问过刘备,孔明走之前有没什么特别交待,刘备却说没有。“另外两个预言呢?”

志鸣开始感兴趣了。“第二个,曹操将在十天后损失两员大将。现在是第七天,他吩咐我们,只要看到你回来了,马上去准备三十只小船及木桩、稻草、兵甲等一批,每只船上绑满木桩十字架,并盖上稻草、披上兵甲,分行列队安置上稻草士兵。这一点我们也难以理解,军师又不细说什么用途。”

关羽说出了第二条。“孔明这样做,无非是想虚张声势,用稻草人吓唬敌人,让曹军不敢靠近夏口。可这三十只小船,按承重量来算,每条船上顶多载三十名士兵,总共也不过区区九百人,能唬得住曹军百万雄师吗?”

刘备也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军师是另有打算。”

关羽轻捋长髯,说。“看来,军师的意思是指,这条计策会导致曹操损失两员大将?”

志鸣在揣摩孔明的心理。“我们三人都想不通,只能等军师回来解答了。”

关羽长髯一翘,遗憾叹道。“那最后一个预言呢?”

志鸣想知道全部。“最后一个预言,是说十天之内,必然会有忠义之士来这里投靠我大哥。”

张飞见关二哥准备开口了,抢先说。“有忠义之士来投靠皇叔,这应该算不上预言吧?这不是常有的事吗?”

志鸣觉得这个有点言过其实了。“不,军师的意思,是指有和我们实力相当的忠义之士前来投靠大哥。”

关羽补充。“和我们实力相当的忠义之士?”

志鸣这次倒是很惊讶,“那可不得了,我军又将增添一名虎将啊!”

“那是。只是如今已经第七天了,还不见有人来相投。莫非,孔明也有预算失误的时候?”

刘备面露饥渴之情,仿佛回到了三顾茅庐之际。此时的刘备和彼时一样,亟需贤能之士的鼎力相助,因为目前的综合实力确实偏弱,虽然身边有几位万夫莫敌的猛将和一位高瞻远瞩的军师,但对于日后要建邦立国的他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在场的人都能感觉出,刘备确实已经求贤若渴到几近疯狂的状态了。也难怪,好不容易与东吴联手了,却得不到对方最大限度的信任,反而屡遭刁难。救小乔一事,本来就与刘备军无关,孔明却主动揽下,幸好成功兑现了承诺;如今,又要刘备军在十天之内交出十万支箭,就目前的兵匠人手来讲,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除了上面所述以外,军师还有什么特别交待吗?”

志鸣想知道所有细节。刘、关、张三人面面相觑,似有难言之隐。“你们怎么了?”

志鸣感觉出不对劲,“肯定还有事情瞒着我。”

“…志鸣,本来我是不想告诉你的,现在看来瞒不过去了。”

刘备想了一下,说,“孔明的最后一句话,是说让我们一看见你回来,就马上把你敲晕,并五花大绑起来。”

“什么?!这…这玩笑也太过火了吧?把我绑起来?”

志鸣忘记自己什么时候和孔明有过节了,竟能让对方“狠下毒手”。“他这样说,一定有他的道理。”

刘备只能这样说。志鸣终于明白,为何刘备刚才不愿意告诉他了。同时,他也醒悟过来,张飞刚才那一记飞棍,不是为了测试其实力,而是为了把他击晕。“志鸣,请你谅解一下,这是军师临走前交待的最后一件事,我们也来不及问。他走得太仓促,很多细节没交待到位。”

关羽怕激怒队友,赶紧说。“志鸣,不如你自己说说原因吧。你是当事人,心里应该清楚孔明的用意。”

刘备注视着志鸣的双瞳说。志鸣明白了,孔明应该是预算到了他中尸毒一事,怕他回来祸害自家人。他只好把自己被丧尸王咬到之事告诉三人。“那你后来是怎么好的?”

刘备没想到,以志鸣的武功,竟然也会中招。“幸好遇到一位高人,用仙术把我的尸毒逼出体外了。”

志鸣不想说太多。“世上真有如此神奇的仙术啊!还以为只是以讹传讹的民间传说。”

刘备双目放光,惊叹世事无奇不有。“还是先说回第一个预言吧。军师说,只要有人提起皇上的事,马上就发信函给马腾大人。有一点我不太明白,为何要等有人提起这事之后,再发信函?不能提前发吗?”

志鸣不解。“军师神机妙算,绝不会只是随口说说。”

关羽深以为然。“志鸣,你不是去见过马腾大人了吗?我个人认为,孔明军师并非不想提前发,而是希望你能去完成这件事,即使明知你有可能已身中尸毒。不如说说你的想法吧。”

刘备再次把球抛给志鸣。志鸣想了一下,说:“其实,马腾大人跟我透露过一件事。他说之前他的长子马超发过信函给他,里面提到一些事情,但他没有答应。”

“什么事情?”

三人齐问。“他没有说。我看他闷闷不乐的,似有心事,就没敢多问。”

志鸣摇摇头。“我想,马超应该是邀其父亲里应外合,一起攻下皇城、夺取皇位吧。”

刘备已经猜到八九分了。“什么?!”

关羽和张飞惊异不已。志鸣倒是很冷静,他也猜到了,说:“我亦有同感。从上次见面的情况来看,我感觉出,马腾大人是一位宗君爱国之士,接到圣诏后,他马上进入了皇城任职。很明显,这是曹操的阴谋,用这招来绑架西凉兵的行动。马超想趁曹军南征之际,进军许都,并在父亲的协助下夺取汉室江山。然而,正如曹操所料,马腾并不同意。马超因此暂时不敢轻举妄动,怕连累父亲和二位弟弟。”

“那孔明所言的‘不要大义灭亲’,应该是指让马腾大人守住皇城,避免和马超率领下的西凉军正面对抗;也就是说,以守为攻。”

刘备明白了。“对头。若马腾与马超产生正面冲突,最受益的将是曹操;不管谁胜谁负,对其而言都是有利的。可别忘了,曹操从来没有放弃过凉州这片领土,自从董卓进宫后,他就对那边虎视眈眈了。凉州是连接大汉与西域的重要通道。”

志鸣说出自己的观点。“那曹操干嘛不主动出击,还等着西凉兵来进攻?难道他就没想过,南征会造成后方失守吗?”

张飞不解。“他当然有想过,我估计他也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了。曹操不可能放弃凉州,只是时机未到而已。平定北方四州及乌桓国后,他目前最希望的就是平定南方,所以倾巢而出。其实,许都目前最大的防御阵线,就只剩下城外的白虎队,以及马腾大人统领下的御林军了。如果白虎队没有及时进入皇城的话,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关羽也渐渐明白了。“那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赶紧去通知马腾大人,让他守住皇城,千万别让西凉军队攻入。当然,马超应该还不知道皇上的事情。”

刘备说。“这事就交由我去办吧。”

志鸣自告奋勇,“既然军师已经暗示了,我就再去一趟都城吧。”

“志鸣,我把赤兔马借给你吧,不然估计赶不上。”

关羽想助其一臂之力。志鸣神秘一笑,说:“不用了云长兄,我还有更快的交通方式。”

“你还有比‘小赤’更快的马?”

张飞的瞳孔又放大了。“你们就在这里静候佳讯吧,我现在就出发。”

志鸣不作正面回答。“你这一趟来回,估计又得十天八天了吧?”

刘备觉得这样来去太匆匆。“不消这么久,放心。”

志鸣自从戴上了魔指环后,感觉世界都变小了。“志鸣,你怎么会有一枚这么精致的戒指?感觉像外邦之物。”

张飞突然发现了“新大陆”,拿起志鸣的手说。志鸣赶紧把手一缩,随便敷衍了一句后,便匆匆消失在三人的视线之外。三人面面相觑,感觉他有点“来无影,去无踪”。“这小子肯定有事情瞒着我们。看他的眼神,这段时间一定经历了不少。”

张飞分析。“但愿他能早去早回吧。”

关羽依然是招牌式捋须动作。“对了,我们该去准备小船和稻草等物资了!”

刘备忽然想起正事。张飞、关羽开始分头行动,安排相关事宜。………志鸣离开夏口后,并没有立即去都城,而是再一次来到乌巢山见雪蝉。“你不是去夏口了吗,怎么还在这里?”

雪蝉以为他改变主意了,回来带她一起走。“我已经去过一趟,回来了。”

志鸣的语气中没有丝毫玩笑成分。雪蝉呆呆地望着他,满脸狐疑。“我没有开玩笑。现在不是纠结这事的时候,跟你说个事。我从刘皇叔那边得到了一些消息,必须马上赶去许都一趟,处理点急事。你就先在这里安心跟着禹龙大师勤习武艺吧,过几天我会回来找你。”

雪蝉已经习惯了,她现在不纠结对方什么时候回来,而是搞不懂他为何行动如此迅速,好像有特异功能似的。“你应该有事瞒着我吧?”

雪蝉直接问道。“对不起,有些事情无可奉告。放心,带你离开这里一事,我务必会信守承诺,毕竟之前错过了一次机会,这次绝不会再辜负你了!”

志鸣信誓旦旦地说。雪蝉对他的誓言已全无感觉,但这句话却像一道从天而降的霹雳,瞬间劈中了她的脑部神经中枢。她隐约想起了自己原本的身份,就像有一团迷雾,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但又真实存在。“天色将晚,你确定现在就要走吗?”

雪蝉想留他过夜。“我留在这里不太方便吧?”

志鸣知道她是住在女兵营帐的。虽然他也很想破玉童之身,但现在确实不是时候。“那边不是有小树林…”雪蝉话没说完,突然感觉头颅一阵剧痛,整个人跪倒在地。“你怎么了?”

志鸣发现不太对劲,赶紧蹲下去扶住她,“是不是太累了?”

雪蝉脸色苍白,额头上的汗珠赛跑似地滑落下来,强撑笑容说:“我…我没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能…是练武太勤,劳累过度吧。”

志鸣却感觉不像,一般的劳累不会这样子的,心想她肯定是生病了。若是这样,他必须先留下来照顾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逍遥赘婿王爷 盛世痞子 重生为诸葛亮之子 铁器时代 三国:开局截胡诸葛亮 穿越:大唐当驸马 庶子之征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重生为诸葛亮之子三国之诸葛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