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夸父又前来叫阵,黄帝仍命力牧、常先、大鸿率军队迎战。”
“两军正在厮杀之时,风伯、雨师又站立云端使用妖术,刮起狂风,倾下暴雨。”
“这时,应龙突然出现,化作一条巨大的黑龙,在乌云中昂头摆尾,张开门扇似的大口,将那倾盆暴雨吸入口中。”
“风伯、雨师见一条巨龙将那大水吸去,又加大妖术,大风将巨龙刮得摇摇晃晃,难以在云端停立,大雨似江河决口,使巨龙难以尽收。”
“应龙与风伯、雨师相持一个时辰,渐渐支持不住,耗尽功力,不能归天,逃到南方去了。”
“传说,南方多雨,就是因为应龙被风伯、雨师所败后,居住在那里的缘故。”
“在应龙被雨师、风伯打败吼,力牧、常先等也被风雨吹打得溃不成军。”
“黄帝在涿鹿城头,只好立即命令风后挥旗撤兵。”
“正在这时,突然从远处传来呼叫声:“爹爹且慢!”
“黄帝、风后正要挥旗,抬头寻声望去,只见从西北天空飞来一位女子,头似金鸡,面如月盘,身似青蛇,两翼如孔雀开屏,两脚似凤爪。”
“倏然落在黄帝身边说:“爹爹,勿忧,待我破他妖术!”
”说罢,从翅膀上拔出一根羽毛,放在手掌之上,用嘴一吹,变成一根火棍。”
“霎时,那火棍由细变粗,发出一道巨光射向风伯、雨师。”
“那风伯、雨师正在得意作法,突然见一道红光射来,顿时手抖嘴颤,扇落口闭,风雨消逝。”
“那正在追杀黄帝士兵的夸父将士,也顿时感到浑身酥软,大汗淋漓,口干舌燥,步履难行。”
“这时,风后在城头之上,急挥“熊”旗,力牧、常先立即命令军队调头向蚩尤军杀去。”
“蚩尤军见黄帝军杀来,立即回头奔逃,跑得慢的死于刀下。!“力牧、常先凯旋入城,黄帝设宴庆贺,令乐师、舞师演奏鼓曲庆祝胜利。”
“这位女郎便是女魃,乃是天上一位灶神,是黄帝的四女儿,居住在有熊国西南的一个叫昆仑山地方。”
“在山中采集日、月之光,练就赶雨驱风之术,曾云游各地,驱赶暴风淫雨,拯救百姓。”
“这次从昆仑山上赶来帮助黄帝攻打风伯、雨师,也耗尽身上功力,再也飞不上天空,只好留在人间。”
“传说她居住在北方,所以,北方经常缺雨少水,人们称她为“旱魃”。”
老秦笑呵呵的说道:“兄弟你不但见多识广,这编故事的能力也挺强。”
王老二在一旁叫嚷着说道:“别整这没用的,你还有没有好东西了,没有的话我们就走了!”
老秦急了:“有!还有最后一样,你们要是猜出来了,我就真服了!”
“那快拿出来吧!”
只见老秦又拿出一个笼子,笼子里面有一只鸟。这只鸟外表有点像乌鸦,可是脑袋上有金色的花纹,鸟嘴是白色的,鸟爪是红色的。除此之外和普通的鸟没有任何区别。这下我犯了难,我看向梦晴问道:“认识吗?”
梦晴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见过。我又看了看其他人,其他人也都说不认识。这老秦笑的更开心了,炫耀的说道:“都不认识了吧,我告诉你们这种鸟叫精卫,会衔石子树枝填大海的。不过他并不是真正的精卫,只是有精卫的血脉。”
宝儿看着我问道:“哥哥,这是为什么啊?”
我怎么会不明白她的意思,于是说道:“精卫本来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是个没成年的小姑娘。”
“中原人把孩子叫做“娃”,所以这个小姑娘,大伙儿就都叫她“女娃”。“女娃的父亲炎帝不但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因此,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神农”。”
“有时候,人们把他的两个名字连起来,叫他“神农炎帝”。”
“神农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东海去指挥太阳升起,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有时候女娃跑到东海边上去看日出,当她看到霞光万道、光芒四射,一轮红日从海面上跳出来的时候,她喜欢极了,因此很想去看看东海以外太阳升起的地方。”
“可是,女娃太小,炎帝不能带她去。因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海以外几亿万里的“归墟”,那地方很热很热,小孩子受不了。”
“女娃老是因为这件事生气,神秘的归墟太吸引人了,有一次,她不听话,等爸爸走了以后,女娃驾着一只小船去东海以外的归墟。”
“不想突然大海变的波涛汹涌,白浪把她的小船打翻。”
“女娃因为太小没有经验,来不急施法术自救,就被海浪无情的吞噬了。”
“可是,女娃的精魂没有死,她恨海中的恶浪,她的精灵化作小鸟,头上的野花化作脑门的花纹,脚上的小红鞋变成了红爪,她发誓要填没东海!”
“精卫发誓要报仇雪恨,她开始一天一天的工作,衔取一个小石块或是一段小树枝,然后从发鸠山飞向东海,投入到吞噬她的海面上。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一定要把东海填平。”
“大海奔腾咆哮着,嘲笑它说:“小鸟呀,你就是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中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我也要把你填平!”
“后来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精卫就和海燕结成配偶,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以继续填海的事业,直到把大海填平为止。”
“精卫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卫,雄的就像海燕。”
“这就是精卫填海的故事,和之前我跟你讲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
“老秦大哥的这只应该就是精卫和海燕所生的后代,你看它长的更像精卫,所以我觉得它应该是一只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