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秦王政越来越大了,但赵太后一直贪图享乐。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特别大的人嫪毐作为门客。”
“不时让下人歌舞取乐,命嫪毐用他的※※穿在桐木车轮上,使之转动而行,并想法让赵太后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诱她。”
“太后听说之后,真的想在暗中占有他。吕不韦就进献嫪毐,假装让人告发他犯下了该受宫刑的罪。”
“吕不韦又暗中对赵太后说:“你可以让嫪毐假装受了宫刑,就可以在供职宫中的人员中得到他。”
“赵太后就偷偷地送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许多东西,假装处罚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须假充宦官,这就得以侍奉赵太后。”
“赵太后暗和他通好,特别喜爱他,后来赵太后怀孕在身,恐怕别人知道,假称算卦不吉,需要换一个环境来躲避一下,就迁移到雍地的宫殿中居住。”
“嫪毐一直跟着赵太后,得到的赏赐非常丰厚,而太后凡事也都由嫪毐决定。”
“嫪毐的仆人有数千人,希望做官而自愿成为嫪毐门客的,也有上千人。”
“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去世。孝文王后叫华阳太后,和孝文王合葬在寿陵。”
“夏太后的儿子庄襄王葬在芷阳,所以夏太后另外单独埋葬在杜原之东,称“向东可以看到我的儿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在百年之后,旁边定会有个万户的城邑”。”
“后来有人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宦官,常常和赵太后通好,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赵太后密谋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
“于是秦王命法官严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牵连到相国吕不韦。”
“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赵太后迁到雍地居住。”
“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
“后来只是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赵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
“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不久,吕不韦饮鸩而死,秦王所痛恨的吕不韦、嫪毐都已死去,就让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
“这吕不韦虽然有才华,但不是一个好人!”
我继续说道:“吕不韦虽然人渣,但是他对秦国也做了不少贡献,甚至李斯一开始也是他提拔的。”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
“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
“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像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
“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
“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它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之前,荀卿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
“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国去。”
“李斯告别了老师,到秦国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