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
“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刘邦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刘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刘邦暂时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刘邦极力争辩,刘邦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
“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刘如意被刘邦立为赵王,年纪十岁,刘邦担心如果自己死后,刘如意会被人杀掉。当时有一个名叫赵尧的人,年纪轻轻,他的官职是掌管符玺的御史、赵国人方与公对御史大夫周昌说:“您的御史赵尧,年纪虽轻,但他却是一个奇才,您对他一定要另眼相待,他将来要代替您的职位。”
“周昌笑着说:“赵尧年轻,只不过是一个刀笔小吏罢了,哪里会到这种地步!”
“过了不久,赵尧去侍奉刘邦。”
“有一天,刘邦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陛下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
“刘邦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刘邦说道:“对。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赵尧说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
刘邦说:“好。”
“于是刘邦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您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
“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
刘邦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
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周昌走了以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刘邦手拿着御史大夫的官印,轻轻地抚弄着说:“谁才是御史大夫最合适的人选呢?”
然后仔细地看了看赵尧,说道:“没有人比赵尧更合适了。”
“这样,就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赵尧在以前也有军功和食邑,等到他以御史大夫之职跟随攻打陈豨立了功,被封为江邑侯。”
“刘邦驾崩之后,吕后派使臣召刘如意入朝,周昌让刘如意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刘如意进京。于是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
“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吗?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
“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又派使者召刘如意,不久,刘如意果然来到了京城。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药死去了。周昌因此也就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吕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谥号为悼。爵位从周昌的儿子传到他孙子周意,因周意犯罪爵位被剥除,汉景帝又封周昌的孙子周左车为安阳侯,后也因犯罪被剥除。”
“这是刘邦手下的,项羽手下的大将有英布。”
“英布是皋陶后裔,乃皋陶五十九世孙,是秦代的六人,小时候,有位客人给他看了相说:“当在受刑之后称王。”
“到了壮年,犯了法,被判处黥刑。英布愉快地笑着说:“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
“听到他这么说的人,都戏笑他。所以又称黥布。英布后来被带到骊山当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英布专和罪犯的头目、英雄豪杰来往,其后带领一些人逃到其它地方成为盗贼。”
“陈胜起义时,英布就去见番县令吴芮,并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朝,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吴芮将女儿嫁给英布。章邯消灭了陈胜、打败了吕臣的军队之后,英布就带兵北上攻打秦左、右校的军队,在清波打败了他们,就带兵向东挺进。听说项梁平定了江东会稽郡,就渡过长江向西进发。陈婴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将军,就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归属了项梁,向南渡过淮河,英布、蒲将军也带着军队归属了项梁。”
”项梁率师渡过淮河向西进发,攻打景驹、秦嘉等人的战斗中,英布骁勇善战,总是列于众军之首。项梁到达薛地,听说陈胜的确死了,就拥立了楚怀王。项梁号称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楚怀王迁都到彭城,将领们和英布也都聚集在彭城守卫。”
“正当这时,秦军加紧围攻赵国,赵国屡次派人来请求救援。楚怀王派宋义担任上将军,范曾担任末将军,项羽担任次将军,英布、蒲将军都为将军,全部归属宋义统帅,向北救助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