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的阴历五月十七,熙熙朗日的天空突然黑云蔽日,狂风怒号,天崩地裂般的一声炸雷,震彻云霄。待得云散风消,人们惊奇地发现,在李左车生前住的院子里,裂开一道宽逾六尺的石缝,有水自岩底汩汩流出,不一刻即形成一弯清泉,如镜面的水面上,一串串银白色的气泡争相簇拥,恍若珍珠,人们啧啧称奇,都说是李左车显灵,死后不忘泽被桑梓。”
“据说,这一天的午时,正是玉皇大帝册封李左车之时。玉帝感其品德刚正,将“雹神”一职封给了他,让他掌管大地、山川、江河、湖泊、雨雪、风雹及人间庄稼的奖惩。当地百姓纷纷解囊,在他的旧居遗址上建起了一座雹神庙。整个庙宇雄伟宏大,结构匀称,布局合理,肃穆庄严,庙内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尤其是庙内四棵古松,树围六米左右。从此以后,这里就再也没有经受过冰雹的侵害。”
“关于雹神显灵的传说一直流传,说李左车不仅灵佑乡人,也泽被他乡。明洪武年间,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楚地大旱,春天种的庄稼禾枯苗干,颗粒无收,到了阴历六月六才下雨。此时,唯有种植荞麦方能在秋后有所收获,然种子难求。正当百姓无奈之时,一长须阔脸白发老翁携一大车出现在江南各省的阡陌之汇总,将满满一车饱满匀实的荞麦种无偿施与百姓。问此翁家籍何处,答曰:“我乃雹泉老李。”
秋后荞麦大收,百姓渡过荒年。”
“关于李左车的神话传说,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雹神》中,记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满沟渠而不伤庄稼的传奇故事。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的叙述风格与其如出一辙。相关传说还被搬上了京剧舞台。如京剧《霸王别姬》中有这样的情节:李左车设下十面埋伏之计,并亲自诈降项羽,使其深陷重围,最后乌江自刎。”
“清顺治年间安丘通政使刘孟写了一首五言律:“方池一镜开,湛湛清虚境;碧水漾明珠,雪花流素影;睹此真景鲜,顿觉尘思冷;世上有贪泉,于人贵自省。”
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一澄明清澈所在的赞美推崇。”
“再给你们回过头去讲一讲赵高。”
“赵高,嬴姓,赵氏,秦二世时丞相。”
“他在秦始皇死后,发动沙丘政变,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任郎中令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又设计害死李斯,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于前二零七年被杀,诛夷三族。”
“赵高身世有争议。其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违背不遵守律法,要按律处他死刑,赵高巧言令色,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求着所谓的长生不老的秘方且“讨厌别人谈到死”,但仍然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运作规律。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当务之急是赶快确定立储之事。长子扶苏虽屡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当下始皇不再犹豫,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时扶苏正监军在上郡,始皇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岂料赵高假意允诺着,但是由于太子扶苏与自己向来不合,担心,太子扶苏继承帝位后,自己的个人地位不利,而幼子胡亥昏庸无知,若胡亥继任帝位后,容易控制。因此暗中却扣压了遗诏。”
“七月丙寅,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鉴于皇上死于宫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将棺材置于辒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当时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始皇已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住宿。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而今大权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
“胡亥早就梦想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是碍于忠孝仁义而不敢轻举妄动。听赵高一番贴心之语,但仍还有些犹豫,叹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
“赵高胸有成竹地说:“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
“胡亥立即答应了。”
“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之一。他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因而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赵高看出:只有争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