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凡说,赵元昊此次攻打唃厮啰会大败。这着实有些难以置信,以唃厮啰的实力,怕不是那赵元昊的对手才对。赵祯将信将疑的道:“如此说来,唃厮啰一定会打败赵元昊,不需要咱们帮忙了?”
“不是,唃厮啰虽然会败赵元昊,可自己也会损失不小。比如牦牛城一战,或许咱们可以帮帮唃厮啰。”
“这怎么帮?”
吕夷简忍不住问道。石小凡不答,对赵祯施了一礼道:“陛下,臣来的时候已经到急递铺修书一封,相信不日很快就会送到唃厮啰。臣在信中已经将如何抵御赵元昊,如何打败西夏的策略已经写在信里了。相信唃厮啰看了信,轻而易举就会打败赵元昊。”
这,就行了?让百官吵翻了天,让赵祯举棋不定的唃厮啰事件,仅仅因为这败家子一封信就解决了?文武百官,包括赵祯,此时他们想到的都是:败家子,这个妖孽!…急递铺,大宋朝信息传递部门。通信线路四通八达,官道纵横,当时全国各地都建有驿站。驿站设驿丞,负责急递铺信息传送。而石小凡送的是军事加急书信,驿站自然是更加不敢怠慢。马蹄声如雷奔,急递铺从京城出发。为安全起见,这次由两名铺兵,骑四匹快马,一路换马疾驰。到了下一个驿站,换马不换人。早就有驿站准备好了快马,二人一路向西,往唃厮啰方向奔去。西夏地盘不大,可赵元昊利用残酷镇压的方式穷兵赎武,整个西夏全民皆兵制。西夏拥有大约四十到五十万将士,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西夏一个小小的国土,竟然有这么多的兵员,这与赵元昊的军事政策有关。这次赵元昊在全境集结了六万兵力,对外号称十万。妄图一举攻下唃厮啰,吞并整个吐蕃。同样的,唃厮啰也在积极备战。他知道自己不是西夏对手,所以唃厮啰实行的是坚壁清野。将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内,让西夏军队来的时候,用守城策略拖垮赵元昊。实际上这一招非常奏效,元昊想入侵唃厮啰,并临河湟,唃厮啰知众寡不敌,壁鄯州不出,阴间元昊,颇得其虚实。元昊派兵渡河,插旗识河水浅,唃厮啰暗中潜使人将旗帜移植深处。双方大战,元昊溃而归,士兵按照旗帜路线渡河,结果溺死十八九。唃厮啰遣使来大宋献捷,朝廷议加节度使,同知枢密院韩亿以为二酋皆籓臣,今不能谕令解仇,不当因捷加赏,遂寝。可即便是打败了赵元昊,唃厮啰也是元气大伤。尤其牦牛城一战,李承官中了赵元昊诡计,牦牛城被攻破。石小凡记得史书记载的是元昊自率众攻猫牛城,一月不下,既而诈约和,城开,乃大纵杀戮。也就是说,赵元昊亲自率领大军进攻牦牛城,攻打了一个月没有打下来。可见牦牛城有多坚固,赵元昊无奈,只好献上降书表示投降。天真的李承官以为赵元昊真的投降了,于是大开城门。结果赵元昊趁机发动进攻,攻破牦牛城以后大肆屠戮,牦牛城内李承官极其部下还有无数百姓皆被杀害。石小凡就是根据史书记载,派人送信给唃厮啰,说赵元昊必然围攻牦牛城不克,他会使出诈降之计,引诱李承官开城。这是赵元昊诡计,你们万万不可开城门,否则牦牛城不保。唃厮啰收到宋庭来信,不由得大吃一惊。好你个阴险毒辣的赵元昊,竟然想用诈降这种毒计。想来是宋庭在西夏安插了细作才得知此事,想到这里,唃厮啰不禁暗暗感激。若是没有大宋,牦牛城危矣。赵元昊的大军很快集结,他誓要为苏奴儿报仇。这次是六万大军,赵元昊雄心壮志,非拿下牦牛城不可。而牦牛城也不敢再用李承官独守,而是将赤达昂的大军也调到城内固防,这次双方都是拼了全力。“杀!”
“杀!”
双方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整个牦牛城内城外,无数的尸体堆叠在一起。双方都杀红了眼,赵元昊暗暗吃惊,好可怕的吐蕃人。他终于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自己凶悍。败给大宋他不服,若是没有火器,大宋不过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契丹勇猛,那是以前。如今的契丹人士气早已不在,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可这帮吐蕃人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勇敢。他们和自己的党项人一样,勇敢无畏,悍不畏死。转眼半个月过去了,双方已成了拉锯战。此时的吐蕃和西夏已经是强弩之末,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赵后勤补给又出现了问题,赵元昊几乎是要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了。而此时的西夏王庭,不知道是谁传来赵元昊阵亡的消息。于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高兴了。赵元昊死了,既得利益者他们异常兴奋。元昊因生性多疑,荒淫残暴,不论亲疏远近,常痛下杀手。弑母、杀叔、杀妻、杀子、杀大臣。结果死在太子手里,太子又死在重臣手里,朝政落入外戚手中,而外戚又被李元昊的小儿子所杀,血腥暴力充满了宫廷内外。比如说,赵元昊的皇后妃索氏。她与李元昊关系并不怎么好。李元昊攻牦牛城,讹传已经战死,索氏非常高兴,日调音乐,待李元昊还师,索氏惧而自杀。此时的索氏听说元昊死了,登时大喜过望。朝廷权利终于落在自己手上了,于是她日日笙歌,那些大臣也开始溜须拍马。每日索氏都是在朝中大摆宴席,与群臣纵情畅饮,西夏王庭一片纸醉金迷。大臣魏轱辘举着酒杯:“恭喜王后,贺喜王后,以后这大夏就全靠王后主持公道了。”
大臣曼都儿也举起酒杯:“我等定然衷心辅佐王后,唯王后独尊。”
索氏有些飘了:“往后就全倚仗列位臣工了,我是个女人,大王又身遭不测。往后的日子都还长着呢,只要你们尽心效忠,我不会亏待你们任何一个人的。”
群臣一听,立刻又是马屁声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