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皇帝。面临巨大的外部威胁,尤其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的威胁。刚登基不满一年大唐就面临着覆没的危机,北方的突厥大军兵临长安。面对突厥的大军他没有选择倾举国之力与突厥人一决雌雄,他选择了用老子的思想解决眼前的困难。无为而治,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的策略避开来势汹汹的突厥人。之后的李世民选择用谈判的方式换取与突厥人的和平,不久便与突厥签订了盟约,化解了危机。危机过后,大唐发展的重心放在了恢复生产和发展国力上来。他召见魏征谈论治世之道,魏征建议使用“无为而治得之”对内要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对外要韬光养晦避开锋芒。魏征的意见与他不谋而合,他果断采纳了魏征的意见。至此,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思想,成为大唐的国策。无为而治的思想需要数年的发展,大唐才能恢复国力。隋末天下动荡不安,经济衰退,百姓痛苦,人们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大唐初期,为了统一仍是征战不断,没有出现百姓们期盼的安定局面。李世民叹气。说实话,也就是他心胸开阔,才能对大臣和民间的意见虚心接受。这也使得朝内政治清明,历史上记载他在位期间进谏的人数众多,最著名的进谏大臣如魏征等人。他常与朝中大臣谈古论今,谈论前朝统治阶级失败的原因和成果的因素,吸取经验总结升华。正因为他的虚心纳谏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君民齐心。李世民看着殿上的大臣,刚好太子也在,就道:“诸位,这战事一事暂且放放,朕如今有意效仿汉武帝推行大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
李世民说完,接着看向文臣。李纲作为儒家弟子当即表态道:“陛下,儒家的思想可以让人民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俗。儒学可以维护百姓和贵族之间的等级,让臣民注意风俗教化,有利于维护陛下的统治。微臣觉得陛下此举大善,乃圣人之举。”
李承乾脸色大变。对于这个太傅,他是相当厌恶。先前李明轩就说过,陛下有意在今年在国子监内改立孔子庙堂,以孔子为先生,以颜回为先师,按照祭典仪式进行顶礼膜拜。后面更是会在全国各州县都要设置孔庙。国子监为国学,李承乾相信不久,经过一些列父皇的安排之后,他就会学着历史上的汉武帝一样,尊孔子为宣父。历朝选择推崇孔子的同时,一定会褒扬历代儒学。李明轩先前说过,所谓儒学,对于帝王来说,儒学分派别,只要对国家发展有所帮助就各取其长。对于国家的短期来说,若是推崇儒学,很快社会上就会出现尊儒崇经的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