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离开了青鸾宫的皇帝也来不及用早膳了,急匆匆地开始上朝。众人行礼之后,各自站定。“各位爱卿,你们最近上来的折子朕都看过了。”
赵霄端起龙案上的茶杯呷了一口茶,缓缓道,“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再呈上来了,朕不想再这上面浪费太多事情。还有就是,现在已经快要步入冬季,让下面那些州县的官员们多准备一些粮食,冬天最好不要饿死人。”
“陛下,可否在各地增设义仓,从而保证那些百姓能够得到更多的援助?”
就在这时,高晋站了出来,开口道。“高丞相这个提议非常好。”
赵霄闻言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了杨怀清,“杨怀清,你现在就从户部拨银子,让各地增设义仓,你大概估算一下要多少,然后递个折子上来。”
如今国库里还有些银子,除了魏国的赎银之外,钟意给他送来了一百万两。“下官领命。”
听闻此言,杨怀清立马点了点头。“还有件事,就是朕决定从韩国购买一些铁矿。”
赵霄放下杯子,看着底下的大臣们说道,“不知道你们意向如何?”
“陛下。”
徐光启当即回道,“不知道要做何用?我国境内也有铁矿,完全没有必要从他国购买!况且,如今的国库仍旧不太充裕。”
“朕自然有用处。”
赵霄看了一眼这位工部侍郎,沉声道,“而且已经下了决定,你能给朕推荐一位大臣,能够确保此事完成。”
官员们此时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回答。“高丞相。”
见无人回话,皇帝将目光停在了高晋身上,“听说那高怀城和各国之间都有往来,而且特别是和韩国的离王交往甚密?可有此事啊?”
“回陛下,的确如此。”
高晋心里一惊,不知道皇帝这话里是什么意思,随后有镇定自若地回道,“当初他升为工部员外郎,除了掌管工部之外,偶尔也会和各国做些买卖,所以和他们也有一定的交往。不过,主要还是以国事为主。”
“朕也没有其他意思。”
赵霄点了点头,随即起身走到了龙案旁,“主要是想让高怀城代表大赵出使一趟韩国,希望能够从韩国购买铁矿,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陛下,为国事奔波,那也是犬子应该做的。”
高晋心里一喜,神色却更加严肃,拱手道,“陛下如此信任他,那是他的荣幸!臣下朝之后,马上让他出发。”
“哎,不必这么着急。”
赵霄假装不在意地拿起奏折看了起来,“他如今闲赋在家,给他个什么职位为好?”
“不如就让他官复原职。”
高晋转了转眼珠子,开口笑道,“不过,如果是一个五品的员外郎容易让人轻视。”
“丞相这话有理。”
一言不发的韩熙则是开口道,“臣下觉得不如授予高怀城大鸿胪一职,这样才能显得我们的重视。”
“这可是九卿之一,他何德何能?不行,不行。”
高晋闻言,当即皱了皱眉,虽说大鸿胪职位不低,可手中也没有任何的实权。还比不上一个工部员外郎呢。这韩熙很显然是没安好心,故意跟他争锋相对。“这样吧。”
赵霄放下了奏折,沉吟片刻道,“朕就赐他大赵巡查使,按照四品官员发俸,就这么定了。”
“是!”
高晋心里仍旧是有些不满,虽说俸禄高了,可能就没有任何的实权,空架子罢了。“还有一件事。”
赵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盯着底下的人问道,“听说李靖离京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已经遭遇了五次刺杀!可真是好大的胆子!朕想问问,不知道有没有清楚这件事的?”
王德恩和那徐光启互相看了一眼,都不言语。他们虽然不清楚是谁干的,但是幕后的主使,估计就是高家父子,或者是各大家族的人。“朕心里亮的跟明镜似的。”
赵霄手指轻轻地敲着龙案,目光如电,咬着牙冷声道,“你们回去告诉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如果让朕查出这件事是谁干的,那可别怪朕不客气!”
“那些人想必都在揣摩吧,想着土地丈量之后,朕会有什么动作!告诉你们,这件事不管怎么说,都是朕的意思!有什么事情你们就冲着朕来,不要在背地里搞那些小动作!明白了!”
“是!”
官员们闻言,立马躬身回道,至于他们的真实想法,就只有自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