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道声音响了起来。三人不由得扭头望去,却见这赵武笑盈盈地走了过来。“现如今想建功立业可有些困难。”
他活动了一下筋骨,笑道,“只要不犯错,那就算可以了。”
“王爷,寻常可见不到你。”
林文杰心里有些好奇,不由得开口问道,“今儿怎么有空来养心殿这边了?莫非王爷也有事上奏?”
“本王可比不得你们,每天都能见到陛下。”
赵武哪会不清楚林文杰的意思,不以为意地笑道,“昨天原本想跟皇帝说一声,就回封地了。可谁想到,李协长那太监告诉本王,陛下不见人。无奈之下,只能等着今天了。”
“原来如此。”
林文杰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可觉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恩师,今日一别,想要再见面恐怕有些难了。”
赵武转头看向了刑部尚书,拱手行礼道,“还希望您老人家能保重身体。”
“万万使不得。”
房鄢赶紧回礼,诚惶诚恐道,“王爷想见老臣,只管写信便是。再者而言,过两年我也要告老还乡了,到了那时,我便去雍州住上两天。”
“那太好了。”
赵武当即喜笑颜开,不由得回道,“到时候一定和恩师好好喝上两杯。”
“啪!啪!啪!”
伴随着阵阵响声,便看到养心殿的大门缓缓打开。“上朝!”
一时间,官员们排好队鱼贯而入,各自在位置上站定。紧接着便看到赵霄径直上了龙椅坐定。“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官员们赶紧行礼。“都起来吧。”
皇帝虚抬了一下手,随即就注意到了站在第一排的赵武,“皇叔,你今天怎么有空来上朝了?”
“陛下。”
雍州王当即出列,拱手回道,“不瞒陛下,我这次是来辞行的,昨天原本想见陛下,可您并不见客。”
“昨天有些劳累了。”
皇帝闻言,随即点了点头,“可如果雍州无事,你在龙城再住上一段时间也无妨,何必着急走呢?”
“陛下,臣已经住了大半年了,再者而言,西北有诸多蛮族,如果臣不在,只怕他们不受控制。”
赵武陪笑道,“一切还是要以国事为主。”
“既然如此,那就依着皇叔。”
赵霄点了点头,可心里却越发防备,“这样,明天朕亲自给你送行,也算是朕的一点心意。”
“那就多谢陛下。”
赵武倒也没有拒绝,毕竟对他来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今天。“各位臣工,你们还有什么事要上奏的?”
皇帝见雍州王回到了他们的位置,随后又看上了其他人。“陛下。”
却见钟意站了出来,这也是他第一次上朝,“臣过些日子要离开龙城前往各国,此番前往吴国,韩国。臣的意思是,如果陛下有时间,亲自查点一下精盐以及随行的货物。”
“就不必如此麻烦了。”
赵霄看了一眼钟意,有些不以为意道,“以后这些小事你自己拿主意即可。”
毕竟他还是很相信这位户部员外郎的。“是!”
钟意倒也没有多言语,回到了位置上。“既然没有其他事,那就将国子监和翰林院的人带上来。”
皇帝见无人开口,当即开口道。“宣国子监,翰林院的侍读修撰上殿。”
李协长见状,当即就开口喝道。依着规矩,这些官员是没有直接面圣和奏事的资格。话音落下,官员直接进入了大殿内,跪了一地。林文杰皱了皱眉,看了一眼房鄢,两人随即意识到事情似乎有些不太对劲。“前几天你们跪在东暖阁门口的时候,朕已经交代了,让你们将胡思武的罪行誊抄一遍,然后上交。”
皇帝看着底下跪着密密麻麻的官员,不由得挑了挑眉,冷声道,“可你们对朕的话置若罔闻,竟然没一个上交,都想和朕打擂台吗?”
“陛下。”
话音刚落,却见其中一人抬起头来,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臣有本启奏!”
这人乃是翰林院五品修撰,刘坤。“臣等有本启奏!”
紧接着,身后那些人立马齐声道。“有意思。”
赵霄不知为何总觉得有事发生,看了一眼李协长,“都收上来吧。”
“是!”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皇帝的御案上已经堆满了奏折。当赵霄打开第一本的时候,脸色就沉了下来。底下的官员们各个都有些疑惑,心里更是好奇里面的内容。却见皇帝粗略看了一眼,立马拿起了第二本,第三本……“啪!”
然而过了片刻,赵霄猛地一拍桌子,将桌子上的奏折全部推在了地上。“好啊!”
他咬着牙,目光如剑死死地盯着底下的清流官员们,“你们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质疑朕?”
“陛下!”
先前为首的刘坤猛地抬起了头,朗声道,“臣等所言,句句都是实话,也都是为了大赵考虑!我们……”“闭嘴!你懂什么?”
皇帝厉喝一声,当即打断了他的话,“在这里妄议朝政!你们还说是为了朝廷国家考虑!好啊,这些是谁教你们的?”
“陛下,臣等忠心为国,何需他人教?”
刘坤仍旧是咬牙争辩。“还说没有人教你们?”
赵霄挑了挑眉,从桌子上抓起其中一本奏折,“你看看你们说的什么?从佛门征税,削减藩王和王爷的年供,这些事情跟你们又有什么关系?这是朕的决定,而且他们早就熟知,这些朝廷重臣都没有意见,你们又有什么异议?而且,这些事情都过去多久了,为何还要在此时再提?”
“那是陛下没给臣机会。”
刘坤似乎早有应对,当即抬头继续回道,“今天陛下给我们上殿的机会,我们自然要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为了维护朝廷制定,为了祖制!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