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八十三章 问策

第八十三章 问策(1 / 1)

辽左如今基本已落于蛮族手中,因为蛮族的分化政策,加上援兵无望,很多地方主动投降了。  投降的城池,百姓则编户为民,保留了一定的自有,分派土地,牲畜,和农具等。  被打败俘虏的城池,经历过屠杀后,活下来的人也会被分给奴隶主们。  代善就被赏了四千户,牲畜八百群,还有钱银万余两,各色珠宝不计其数。  蒙古降将,汉人降将等也都有赏赐。  在老奴看来,这些人也算是奴隶主,应该受到优待,竟然收拢了不少人心。  像李永芳就不用说了,有抚顺城编的一千户百姓,仍按照周制设大小署官,归李永芳统辖。  连败将耿炳远都分了有四百多户。  如此这般还是不够,辽左太大了,蛮族的统治阶级无法有效的管理,命令迁移蛮人来辽左。  这些蛮人,老奴不派粮,不发饷,都住在辽左汉民的家中,共同吃粮,分给田地耕作。  不但把各家的粮食盘算的清楚,每个月只允许留四升的口粮,其余全部上缴。  同时告知,九月份收获的粮食,除了留下口粮,都要交给这些蛮人。  成为了实际上的奴隶主,汉民不但房屋被分,还要养活这些不懂种地的人,妻女还要忍受欺辱。  一个月才四升的口粮,种田的男丁都吃不饱,家眷更只能饿死,极为歹毒的消减汉民的政策。  金州唐清安在屯田,老奴也在屯田,两相对比下来,老奴所获颇丰。  各地开始反抗起来,逃亡成风。  成群结队的百姓,更甚至村庄合力杀死蛮人,集体逃往南方,复州卫的蛮兵杀之不绝。  像占札水色四村的男丁两千人,带着子女妇孺七千余人,趁着夜色,竟然毫发无损的逃到了金州。  蛮兵在复州的兵力太少,不够隔绝数百里的防线。  唐清安则派遣水师参将沈有容,率船队收服了广鹿岛,大小长三岛,獐子岛等海岛。  最远到了庄河,突袭了此处的驻兵,也没怎么打,见到大周的旗帜就投降了。  绕过了复州,在此处收拢难民,一趟就能带回几千百姓。  没两个月,唐清安治下就突破了二十人人口,金州人满为患。  为了节约时间,唐清安和史宗颜一同坐船回了锦州,面见史鼐,因为他还有另一个目的。  辽东和内地不同,没有三司,州府这些行政管理制度,全部是卫所制管理地方。  在前明太祖皇帝时,辽东有几个县,后来撤裁了,地方上只留下了军制。  原来有辽东都司,和辽东巡抚,管理辽东地方和赞理军务,后来设兵备道,兼管屯田马政。  除了这些,就是各地卫所。  有单独的户口,称为卫籍,当然也有民户,但是仍然称之为卫籍,由卫所管理。  此外,兵备道,管粮道通判,课税司大使等文官,虽然不隶属辽东都司,却也只是挂靠在山东布政司。  可以说,整个辽东都司很多衙门,都是挂靠在山东布政司,实际上还是辽东自管。  山东除了供应钱粮,在辽东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  金州城是收复之地,就有的官僚体系已经打破,加上原来辽左各地收拢来的几百官员,已经由唐清安全部送回山东。  金州如今就仿佛一张报纸。  “我要三百张空札。”

任命官员需要文书,需要辽东经略的大印,面对唐清安的无理要求,史鼐愣住了。  史宗颜也吓了一跳,此子心太野了。  唯独唐清安面不改色。  历史上,毛文龙出海前,王化贞就给了毛文龙一百张空札,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利。  这是毛文龙出海,能在辽左腹地,顺利获得指挥权的凭借。  史鼐有这个权利。  “你要这么多空札干什么?”

“如今金州有民二十万,秩序混乱,需要任命大量的官员,维持秩序的同时,也能把人口组织起来,可以屯田,修城,挖矿等。  而且大小长山岛附近鱼类繁多,成群亿万,我准备收拢民匠,建造渔船出海捕捞渔获。”

“辽东有民匠懂造船?”

史鼐严肃的问道。  唐清安摇了摇头。  “还要请史公出面,让山东派船工大匠来组织,我收拢民匠可以做学徒帮手。”

“你的要求太多了。”

史鼐感叹道。  唐清安已经了解史鼐此人,颇有些优柔寡断,这也是他为什么要亲自来的原因。  “我要粮养辽民,若不养则归奴,则增一敌矣,反之,我得一人,奴则少一人。  且已归者不养,来投者无心,其何以招降散党,行间植标,图此剿复大计。”

“我可以帮你上言此事,但是最终决定还是在朝廷,只怕朝廷无粮给你。”

唐清安听完史鼐的回复,突然说道,“我也想于此上奏一本。”

史鼐看向唐清安,此人已经贵为二品武将,有资格上奏朝廷了,一时间内心感叹。  此人初见时还只是一名六品百户官,一年时间,飞跃成了封疆大将。  要论此事之功,他本身可占六分。  说做就做,唐清安没有写过奏疏,拉着史宗颜帮忙润色。  “自光复金州以来,国中所得辽人男女不下四十万,其中流往山东只是极少部分,大部分留在金州及其海岛。  臣悬师绝域,又接渡辽民四十余万,恳请太上皇,皇上怜其丧家之苦,发钱粮五十万石赈济之。  可得辽民感激,俱思杀敌报效,今臣海外接渡,同一辽民,分毫未沾……”  唐清安从史宗颜手中接过奏疏,看了两眼确认无误,不懂文笔风格,只觉得写的工整整齐。  “史兄写的好字。”

史宗颜苦笑一声,这声夸赞丝毫没夸到点子上,的确像武夫,谎报军情这一块,学的最像。  唐清安不理史宗颜,又像史鼐说道。  “我本计划今年攻克镇江,以此联合朝鲜国,共同对抗蛮族,不过形势变化莫测,趁着有利时机夺回金州,虽然由此大胜,却也成于此败于此。  不把金州二十万百姓安置好,去了镇江,此处乃辽左东部重镇,地缘宽广,各处人口远不是金州能比。  原来的积蓄都用在了金州,想要去光复镇江,至少需要十万石粮食才能顺利的收拢难民。”

和朝廷谎报有民四十万,是和朝廷多要些补给,就算打了折扣也比实报的要强。  现在和史鼐说话,则说出了实际人口。  而且毛文龙的老路子肯定是要走的。  不论其他,对抗蛮族不能只是大周出力,朝鲜也得出血才行,否则让对方坐享其成,这种蠢事唐清安不会干。  历史上毛文龙就做得很好,逼的朝鲜上下极为卖命。  而且现在的朝鲜国主和历史中一样,蛇鼠两端即不想得罪大周,又不想得罪蛮族,采取绥靖政策。  大周国内的历史变了,国外的历史却没有变。  此人昏暴无德,屡兴大狱,杀戮无辜,残害手足……其实这些都无所谓。  两年后,朝鲜宗室绫阳君李倧发动政变,夺得了政权。  这才是唐清安看重的。  此人属于可以拉拢的盟友,合力对抗蛮族,不同于朝鲜前任国主,油盐不进逼的狠了就暗中勾结蛮族。  李倧发动了政变,当然要否定前任国主的政策,而且需要大周的支持稳固王位。  毛文龙就是看中了此点,极为支持此人,在大明引起了舆论大哗,甚至有人主张要声讨朝鲜。  毛文龙上言,前任朝鲜国主背德大明,现任朝鲜国主心向大明,因此支持朝鲜新任国主,才有了大明派官员去核实,最后认可了李倧获得朝鲜国主之位。  朝鲜再怎么积弱,也是三四百万人口的国家,可派兵数万,不费自身丝毫,得兵数万相助,怎么看都是一笔核算的买卖。  “你有信心夺回镇江?”

史鼐惊喜的问道。  如果镇江夺回来,那么整个辽左东线就重归于朝廷,对蛮族绝对是个重创。  镇江的地位也不是金州能比的,这份功劳,甚至可以让唐清安开镇,成为一镇节度使。  “没信心。”

历史已经改变了一些,原来毛文龙可没有夺回金州,而是直接去打了镇江。  之所以有此言,也是考虑金州里镇江千里之远,万一那边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呢。  时间上也来得及,当地反抗义民遍地,东江镇军官数量不多,又要出城剿灭乱民,又要劫掠地方钱粮,以致于城内才百余兵。  如果没有变化的话,唐清安就可以沿着毛文龙的老路,顺利偷袭夺回镇江。  “而且就算夺回镇江,镇江和金州不同,可以被围困以致于弹尽粮绝,所以我夺回镇江,也是为了获得人口,然后撤退至朝鲜。”

“朝鲜愿意收留?”

史宗颜疑心道。  “几十万人口涌入朝鲜,还有大军,朝鲜如何敢阻拦上国?”

那朝鲜的国主,并没有胆子彻底偏向蛮族,所以不但放了辽民入国,还送了些许海岛。  皮岛就是毛文龙从朝鲜所得,成为他开东江镇的首府之岛。  “朝廷养金州民都苦难,因此我才要在金州清田,有金州六十万亩田,我才有底气去镇江。  不然去了镇江,收留几十万人口,结果无粮可吃,最后的结局就是自溃。”

史鼐认真看着唐清安。  此子有贾敬之姿,眼光颇为长远,预料之事还没有失败过,如果真像他所说。  百万人口的节度使,又盘旋海外。  史鼐盘算了一番,自大周立国,闻所未闻。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父皇,请退位 乱世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