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散了

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散了(1 / 1)

唐清安离开了金州,但是金州汇聚的四面八方的情报,远远不断送到沈阳。  国内的朝堂变化,辽西的抽调兵力入关,朝鲜平安道宁边城李适的蠢蠢欲动。  “金江镇的形势一片大好啊。”

听到将军的感叹,朱秀内心复杂,缓缓放下了刘兴祚的书信。  他有了新的家室,作战多年来,死在他手下的敌人不可计数,当初心中的滔天恨意,已经烟消云散。  仇恨不该延续。  金江镇至少今年,不用担忧来自朝廷的打压和威胁,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开拓的大业中。  “刘总兵的说法,我认为是值得将军考虑一二。”

唐清安拍了拍朱秀的肩膀,下午离开了沈阳,回去了金州。  金州。  形势太好了,到处都是可以开拓的方向,金江镇却选择让军队休生养息。  那么有限的力量,要谨慎的使用。  即不影响金江镇的开拓,又能保证金江镇能顺利达成目标,需要充分的谋划。  “如果豪格能归顺金江镇,那么我们收回咸镜两道的计划,就多了一份保障,而且能加快我们收复奴儿干司,一举两得。”

谢友成支持刘兴祚的意见。  “前任辽东经略魏毅,是璠阁老的门生,会不会因为我们和魏毅的恩怨,导致璠阁老对付我们?”

贾鉴担忧道。  谢友成愣了愣,不可置信的反驳道。  “国内形势大乱,璠阁老难道是如此不顾国事的人?就怕他有心无力。”

陕西,山西,四川有流寇,河南遭蝗灾,广东虎门被英国人侵扰,山东大旱,江淮水灾。  连防备金江镇的辽西军,都抽调精兵入关剿寇。  谢友成露出怀疑的目光。  难道贾鉴是为了那两千新合军?  按照如此形势,只要赫图阿拉城归降,那么接下来的重心,必然是朝鲜。  贾鉴面对谢友成质疑的目光,心中坦荡的看向将军。  国内的官员,有时候的确是不可理喻的,还有皇帝最近的做派,也不是个圣明的人。  “就算国内有变动,金州三万老兵,足够应对国内的威胁。”

唐清安说道。  收复被朝鲜占去的旧地,到了最好的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以后就没有了。  除非日后,金江镇选择和朝鲜撕破脸,从盟友变为敌人,强硬的派军强夺回来。  前者的做法。  朝鲜国内的勋臣,肯定也会心中不满,却也能尽量消除,其产生被侵略的想法。  后者的做法。  哪怕能压服朝鲜,但是人们的心中,会种下被金江镇侵略的形思想。  但凡有了这种思想,那就长久难以根除的隐患,不定什么时候就冒头。  既然如此,唐清安愿意冒一丝的风险。  “派谁去赫图阿拉城合适?又用什么态度对待豪格?”

唐清安询问道。  “陶杰?”

谢友成提议道。  “好,请他去一趟。”

~~~~~~  失去了和大周的贸易,被金江镇彻底隔绝。  赫图阿拉城养不活二十万人。  “请使者入城。”

豪格得知金江镇派了使者来见他,很快就下定了主意,打算先看看对方说什么。  陶杰从朝鲜到镇江,然后来到赫图阿拉城,扫视了眼城中的民生,就知道对方已经无法维系。  心中的信心更增添了三分。  奴儿干司年关遭了雪灾,现在又闹了水灾,豪格的日子并不好过。  但是豪格选择了忍耐。  没有派人入辽东境内劫掠,更没有去草原上劫掠,连朝鲜都没有被他骚扰。  就算赫图阿拉城有积蓄,也无法坚持许久,应该已经消耗见底。  镇江时。  刘兴祚向陶杰做出的推论,陶杰深以为然,也是他来此地的底气。  陶杰见到了豪格,还有城中的几名老将,没有太多的客套,告知了来意。  “投降?”

豪格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随意,心中不禁升起了怒火。  他愿意归顺,但却不是投降。  本想着如何与对方试探,看能给出什么条件,哪里料到,竟然直接要求他投降。  那还谈个屁。  豪格不敢伤害金江镇的使者,准备打发他回去。  陶杰笑了起来,浑然不顾周边众人的怒视。  “金江军有十万雄兵。”

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但是再一次听到,仍然让他们感到痛苦。  正是这十万雄兵,打败了他们的蛮国,只剩下了一个赫图阿拉城。  “在沈阳和镇江,分设立新合军,有草原人,朝鲜人,叶赫人,苦兀人等,也有蛮人。  鸭绿江侧的朝鲜,金江镇可以调动数万朝鲜兵。  两千新合军,打败五千草原骑兵,收复了辽河套,和各部盟誓,随时可以招募八千草原骑手。  将军去年和巴图鲁汗结盟,只要将军一声令下,就可得上万科尔沁草原的骑兵。”

陶杰把数个月来,金江镇的形势,一一列举出来。  随着他的言语,汗王宫内陷入了安静。  “二十万大军唾手可得,小小的赫图阿拉城,以何对抗我天军?”

“那又如何?就算打不赢,我们还不能撤吗?了不得放弃赫图阿拉城。”

一名蛮将出声反驳。  “往何处撤?放弃了赫图阿拉城外的熟田,奴儿干司哪一处,可以供养二十万人?”

豪格学不了多尔衮。  赫图阿拉城在老奴时期,靠着投奔的汉民们,开垦了大量的田亩。  但是同样要与大周互市,获得不可计数的物资。  否则,豪格养不活二十万人,可如果放弃了赫图阿拉城,那么蛮族必然分裂,不攻自破。  因为奴儿干司无边无际,足够数十万人游猎,但是无法让二十万人聚集起来。  最后只会慢慢陷入部落的形势,那么越来越多的部落,会选择归顺大周。  犹如当初的奴儿干司,前明在中原驱赶了元廷后,落入一样的形势。  原来元朝在奴儿干司的势力,其中有豪格的祖先,也归顺了大明。  打。  豪格没有魄力打。  那么蛮族就无法从周边获得物资。  不打。  同样是等死。  刘兴祚从小在赫图阿拉城长大,深知此地的形势,对豪格的心理摸的透彻。  选择不打不退,那就只能选择归顺了,缺少的不过一个契机罢了。  在来的路上,陶杰就思考了采取何种方式。  首先。  撕下豪格他们的伪装,击破他们的侥幸。  “我是不会投降的。”

豪格很年轻,他知道陶杰说的很对,但是他不会接受陶杰的要求。  双方谈判破裂。  蛮族不接受投降,陶杰也没有让步,毫不犹豫的带着使团离开。  第二日。  豪格向人确认,陶杰一行人真的走了,露出茫然的眼神,难道就一点机会也没有吗?  “我们该怎么办?”

皇台吉留给豪格的人低下了头。  呼塔布,阿克敦,穆隆额,阿骨,隆仓,长库,场安,郎阿,阿吉嘎,弗昂枯,尼玛伞,阿克丹……  蛮族的老将牺牲殆尽,八旗的主力旗兵也烟消云散。  哪怕皇台吉为豪格留了几人,也根本无法转变形势,扭转战斗力。  二十万人中,妇孺孩童太多,青壮太少了,原来的八旗旗兵,更是只有寥寥千号人。  一千余两黄旗旗兵,是豪格在赫图阿拉城的根基,是应对多尔衮的底气,他不敢轻动。  陶杰真的回到了镇江。  刘兴祚露出疑问的眼神,陶杰摇了摇头。  “对方不愿意投降。”

刘兴祚愣了愣,之前可不是这么商议的,难道陶杰改了主意?  陶杰向刘兴祚解释。  “这件事不能急,我们太过着急,豪格就会提出更多的要求,先晾晾他。  我离开前向不少人透漏过,我的目的地是镇江城,看看他们会否派人联系我。”

“万一没有人来呢?”

刘兴祚担忧道。  平安道形势一触即发,他害怕李适造反,而他们还没有解决身侧的蛮族。  根据将军的要求,赫图阿拉城是在金江镇的调度中的。  “我尽力去做,总不能为了招抚,就不管不顾利益得失,岂不是因小失大。”

陶杰看来。  金江镇在朝鲜势力很大,足以金江镇的谋划,所以朝鲜是小问题。  如何应对蛮族残余势力,让金江镇获最大的利益,才是大问题。  朝鲜当下。  名义上是统一的国家,实则内部割裂,哪怕李适不提,还有沈器远。  “还是谨慎些好。”

刘兴祚劝道。  “我心中有数,你放心。”

陶杰不以为然的笑道。  ~~~~~~  朝鲜平安道。  分为东西两道。  东道首府为义州府,西道首府为平壤府。  在东道的宁边城,设立宁边大都护府,没有元帅,副元帅李适,实际上掌管了大都护府。  境内有江界、昌城、成川、朔州、肃川、龟城、中和、慈山、宣川、铁山、龙川、楚山、三和、咸从。  龟城府使韩明琏,悄悄抵达宁边城。  “李帅还要继续等下去吗?”

面对韩明琏的催问,李适无可奈何。  “你以为我不想吗?但是金江镇一直没有给我明确的态度,我岂能轻易举兵?”

当年汉城政变。  他是出了大力的,金瑬这等老资格不提,申景禛不过前期走动了一番,到了举旗的时候,此人却不见了踪影。  实乃蛇鼠两端。  结果自己获得的好处,连申景禛都不如。  这些也不提。  但是金瑬一派,申景禛一派,就连李贵等,他们的儿子都被封为功臣,走上了承袭父职的道路。  而自己的儿子连功臣都没有评上,这才是李适决定造反的主要原因。  所以选择离开了汉城,来到了平安道,暗中招兵买马,也拉拢了不少对汉城不满的勋臣。  其中就有地方实权派韩明琏。  “我思来想去,金江镇不会表态的。”

韩明琏神情肯定。  “为何?”

“谁是胜利者,他们就支持谁,当年金瑬和李贵私下去镇江见平辽侯,同样没有获得明确的表态。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二人,只要攻下了汉城,造成了既定的事实,就派使者联络平辽侯。  向平辽侯保证,金江镇在朝鲜的利益不变,维持旧例。”

见李适还在犹豫,韩明琏气道。  “数年前汉城的形势不稳,我们就应该趁机发动突袭了,结果你一直顾虑金江镇。  再等下去,只怕结盟的人心就散了。”

“唉。”

李适长叹了一声。  暗中支持他的人,当然不止龟城的韩明琏,平安道内在野的派系勋臣,多半都在鼓动他。  继续推诿下去,恐怕人们的确会考虑抛弃他,选择新的目标。  他能在宁边城养活万余兵,离不开这些平安道在野派勋臣的支持,无论是遮掩还是供应物资。  “平辽侯长公子,万万不得有失。”

李适严肃的说道。  “当然。”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江山谍影 明瓦 穿越大唐之一统天下独孤傲狼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妙笔入梦 大秦:开局典狱司,调教女刺客 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王遮风范 贞观大闲人 烽火逃兵 回到大明当皇孙 大秦:开局以七星灯为始皇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