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 赵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在小七和小九的服侍下,洗了个美滋滋的热水澡。 相互沾了些小便宜,毕竟最近事情繁多,时间又紧。 不太适合作湿...不是,作诗。 好好的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赵浪神清气爽的起床。 就准备去鹤鸣学府了。 他的假期不多,必须先把这些布置好。 福伯这边的事情不用他操心,福伯会搞定。 现在要安排学府这边的事情。 却是有些难。 重中之重,当然是粟和徐贵,这些给自己造火药,肯定要去辽东。 其他人到是问题不大。 就算六国真的和大秦打起来。 也不会太为难一座防护极高,却没什么油水的乡间学府。 赵浪便带着大狗几人,准备出去。 到门口的时候,就看到了福伯正坐在马车上,准备出去。 “福伯,这么早您就出去了?”
赵浪关心的问道。 福伯回到, “公子,那地方有些远,我还是早些去的好。”
赵浪自然知道对方说的是造诸葛连弩的地方。 只是看着福伯略显老态的样子,带着几分歉意说到, “福伯,辛苦您了。”
福伯眨眨眼,干巴巴的回到, “公子,您别怪我事情没办好就是。”
赵浪笑道, “福伯,您做事,我最放心不过了。”
这倒是实话,福伯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 赵浪也不迟疑,和福伯道别之后,就朝着学府而去。 等赵浪离开后,福伯的马车才发动,然后朝这咸阳的方向。 一路疾驰而去。 咸阳,皇宫内。 秦始皇一如既往的看着政务。 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看完了政务之后,他淡然的对赵高说到, “从今天起的政务都拖延几天之后,再发出去。”
“是,陛下。”
赵高点点头应道,他知道这是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产生错误的判断。 毕竟那些人,不会只听到谣言,就相信了。 肯定会找各种途径,来证实自己的情报。 反贼,也是个技术活。 单纯只会用武力的反贼,基本上都活不长。 秦始皇处理完一些政务之后,突然问道, “对了,今天是亥儿第一次上朝,怎么样?”
听到问话,赵高几乎是瞬间露出一个苦笑,说到, “陛下,公子胡亥今天几乎把所有的大臣都得罪了个遍。”
“还当朝殴打了几个大臣,朝臣们怨声载道啊。”
秦始皇却笑了一声,说到, “亥儿生性顽劣,做出这些事情来,却也不奇怪。”
“其实本质不坏,只是要看遇到什么人而已。”
一旁的赵高心中一颤,不敢接话。 就在这时,门外一名黑冰卫走了进来, “陛下,阿福求见。”
秦始皇点点头。 很快,福伯就出现在他面前,行礼道, “家主。”
秦始皇点点头,问道, “浪儿有何事?”
对方过来,只可能是为了赵浪。 “家主,昨天公子回去之后,便开始吩咐搬家的事情。”
福伯把赵浪吩咐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还要一些连弩,所以老奴才过来。”
秦始皇笑了一声,摇摇头说到, “浪儿的动作倒是很快。”
“你照做就是。”
“嗯,赵高,匠作监如今有多少连弩了?”
赵高连忙找来一份文书,查过之后,回到, “陛下,匠作监一个月前回报过一次,已经有连弩五千。“ “推算现在应该有六千余了。”
秦始皇点点头,这个进度还算不错。 不是不想多做,主要是连弩的材料贵。 转而对福伯问道是, “阿福,浪儿说要多少?”
福伯愣了一下,小声回到, “老奴和公子说的一百来架。”
秦始皇笑道, “那就送一百来架去。”
“嗯,对了,过些天,你可能要受些委屈。”
“到时候稍微忍受一下。”
赵浪的爹是不大好受委屈的,只能委屈委屈福伯了。 福伯有些茫然的点点头, “听家主吩咐。”
“嗯,行了,拿了连弩,你就回去吧,别引起浪儿的怀疑。”
福伯顿时行礼离开。 出了宫殿,就朝着外面走去。 却差点被一个急冲冲的人影撞到。 “哪里来的不长眼的!看不本皇子吗!”
一声喝骂声响起。 福伯连忙行礼道歉。 对方还想再骂,看到了福伯的样子,却咦了一声, “你是何人,为何本皇子看你有些眼熟。”
福伯心中一惊,低着头却不敢说话。 对方厉声喝到, “抬起头来!我乃是皇子高,你到底是何人?”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一道声音, “啧啧啧,高啊,堂堂皇子居然欺负一个侍从。”
“有本事,想本皇子一样,去欺负朝中大臣啊。”
高抬起头,就看到了胡亥正满脸讥讽的看着他,顿时整个心思都转移了过来。 大声说到, “胡亥!别以为父皇让你监国,就是想让你继位!”
“而且才第一天,你就得罪了朝中所有的大臣,我看你还能监国多久!”
胡亥不屑的冷哼了一声,这事他当然知道,还用的着你说? “本皇子能不能继位不知道,但你肯定不能。”
“你连扶苏都比不过!更别说...哼哼...” 胡亥当然不会说出来,看了眼旁边福伯已经趁机走了。 才说道, “懒得和你说,赶紧让路,本皇子监国,有要事和父皇禀告。”
“你就别来了,父皇是不会见你的。”
说完,就昂着头,从高的身边的走过去。 如果说以前还担心争夺那个位置失败之后,顾忌一下扶苏和高。 现在他根本不需要理会这两人,有浪哥挡着,他们根本不配他担忧了。 看着远去的胡亥,高的眼睛都红了, “欺人太甚!”
“这是你逼我的,本皇子就算让扶苏坐上那个位子,也不会让你坐上去!”
他怎么也无法忍受,胡亥爬到他的头上去! —— 不久前,赵浪一路来到了鹤鸣学府。 只是才到门口,就发现了有些不寻常的一幕, 三个身穿小小儒生服,显得极为有礼的小孩子,正在一板一眼背诵着什么,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听到这些话,赵浪都不由微微的长大了嘴。 因为这几个正是冒顿的孩子! 赵浪刚想问怎么回事,一旁就传来一道略带骄傲的声音, “如何,老夫只花了数月的时间,便教出来了几名谦谦君子!”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