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中宗李显(1 / 1)

第二年突厥因雪灾而没有粮食的问题。所以,李旦认为,辽东及东北有大片的黑土地,土地肥沃,稍事劳作便可以收获大量粮食,这样一来,契丹便可以定居一地,而不用赶着牛羊逐草而居。这便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李旦还要促进唐人与契丹的融合,又将朝廷中的犯人以及需要流放的人都到迁到了这里,增加这里的人口。还下旨到大唐诸州,让各地收集没有住所和土地的流民,等到来年春季,将他们集中送往营州,官府负责盖房子,分土地,分发种子,让他们定居在营州...而对于契丹人,愿意改留唐人发型、改穿唐人服饰、改说唐人语言者给予丰厚的奖励。鼓励唐人与契丹人通婚,只要双方结婚,便赐予房屋田产。遴选契丹族中优秀少儿送往洛阳及长安深造。李旦是要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化上对契丹进行全方位的融合,同时他也知道,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是项持久的工程。所以李旦制定的这些政策都不是强求的,多是以鼓励为主。李旦将契丹当做了一个试验的对象。营州就是李旦眼中的特区。他想把契丹改造成一个范本,供其他部落、民族参考的示范。...李旦为契丹规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就等着时间来证明自己的英明。安排好契丹之事,时间已快到了垂拱三年的年底。眼瞅着李旦的登基大典就要到了,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李旦便将重心移到了登基这件大事之上。现在内外皆平,法理也通了,大权已经平稳过渡到了李旦手中,李旦登基已是水到渠成。武成殿内,中书令刘祎之领头,侍中袁恕己,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巨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等几人一起向李旦汇报着登基大典的准备事宜。要登基便要祭奠已逝的帝王,所以首先要给李显议定谥号和庙号。对于李显和皇嫂韦玉卿,李旦是有些愧疚的,正是在他的出谋划策下,李显才甘愿被囚,等待翻盘的时机。李旦原本是想救下皇兄皇嫂的,但是没想到武家人已经狠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做出了弑君之举。所以李旦安排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巨源为李显议定一个高一些的谥号,算是告慰一下李显。“经群臣议定,大行皇帝奉上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不知殿下以为可否?”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旦念了一番。李旦心道,皇位都给了母亲,虽然是被夺取的,这也算是孝顺了吧!“这个谥号没问题。”

李旦点点头,露出了肯定的神情。韦巨源等人见李旦认可,心里松了一口气。毕竟为已逝皇帝议定一个谥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能总结帝王的一生,还要让继任者满意,确实不容易。有的时候,因为谥号的原因,文武百官争执不下,甚至是不能满意继任者心意的,由此被杀者也比比皆是。“庙号拟定了什么?”

李旦又问起了庙号。一般情况下,按照子议父,君议臣的礼制,庙号当由继任者李旦与群臣一起议定。但是名义上如此,实质上,礼部也早已拟定了差不多的庙号。若是李旦自己主动提出一个,那么大家就一起议定,若是李旦没有自己的意见,那么韦巨源就会将已经想好的庙号道出来。此刻见李旦问起,韦巨源只得将已经拟定的庙号说出来:“穆宗...”“穆宗?”

李旦听闻此名,顿时拧起了眉头。穆宗并不是一个好的庙号,多是一些没有什么功绩,而且英年早逝的短命君主,李显在位三年有余,便被弑而亡,死时候年仅三十二岁,所以礼部拟定的这个庙号倒也十分的合理。但是李旦对此庙号并不认可。“为何拟定如此庙号?”

李旦问道。“呃...大行皇帝在位三年有余,然真正掌权仅三十余日,便因风疾而幽居别院,又英年早逝,故议定穆宗庙号...”李旦说道:“你们的格局要打开,皇兄虽掌权三十余日,然这三年多的时间内,天后虽然临朝称制,但是大唐的国君可一直都是他...”韦巨源等人点了点头,李旦说的在理,李显一直是名义上的国君不假。“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整个大唐经济繁荣,突厥被平,吐蕃被灭,四海咸平,有贞观、永徽之遗风...”李旦此话一出,韦巨源等人算是明白了李旦的心思。所谓谥号、庙号,不就是为了已逝皇帝献上的美名吗!那就是这三年的时间内,不论是谁做的事,全都算在李显的名下。几人的格局也打开了,纷纷看向韦巨源,向他挤眉弄眼,暗示他拟定一个好一些的庙号。韦巨源头脑灵活,马上会意,说道:“殿下所言甚是,那大行皇帝的庙号不如就叫做中宗吧,大唐中兴之主...殿下以为如何?”

“中宗...”李旦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唐中宗李显,这个谥号与历史上记载的一样。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父皇,请退位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乱世武夫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