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咱们村里人做东西,用料大多粗糙,比如布没丝绸庄的软,丝线染得颜色不够统一,府城人日子过得精细,不一定看得上,他们不买账,你的投入全是打水漂。”
“第二,钱该怎么分账?是你先垫付,还是卖出去了再分?”
“第三,你卖的东西繁杂,取名叫杂货铺,若有客人上门,真说中你没有的货,那岂不是自砸摘牌?”
一番话说完,董有森像是被一盆冷水浇了全身,他再没有一开始的沾沾自喜了。让他一时半刻,对以上三个问题给出化解对策,他是哑口无言的,只好垂下头虚心求教。“娘,您说我该怎么办,才能把摊子支撑起来?”
剥了一颗花生送进嘴里,李英兰嗯了一声,稍加思索才给出一点建议。“我现在的设想,还不够周全。这样,我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董有森连连点头:“嗯,您说。”
“我觉得这门生意不稳定之前,不要开铺子,你辛苦一点各村跑几趟,比如鱼井村收的,拿到咱们卖,咱村收的拿去其他村卖。”
“意思就是打个信息差。”
在李英兰心里,古代本身就有信息差,这是行商人的天然优势。“这样做的好处,你是灵活的,不会被禁锢在店面里,四处走动一边收货,一边卖货。”
“坏处则是你需要花功夫让别人相信你,愿意把自己的货物托付给你出售,若是没有这点基础信任,你肯定没有长期的供应链。”
“至于存货的地方,当然就是家里,暂时把货堆在家里,等以后这门生意做大了,你可以去外面租一个存货仓库。”
董有森一听头头是道,现在恨不得自己会写字,想一字不差的抄下来。“娘,您还说自己想的不够周全,我看已经很周全了!”
李英兰罢罢手:“没完,小兔崽子别激动。”
“唔~至于分账,你最好靠自己游说,让他们把货提前给你,你卖了再五五分,因为你要奔波啊,马儿还要工作呢,粮草不花钱?!”
“工作?”
董有森没听过这词。李英兰一激动,说秃噜嘴,好像古代没有工作这个词。“唔,马儿要载你,它运动累了需要大量吃粮草,是不是得花钱?你累饿了吃饭,这叫人力成本。”
“你花自己的时间去到处游说,让别人出货,卖货,这叫时间成本。这些都是要算钱的!”
董有森第一次听说这种怪论:“时间也能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