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鹌鹑已经养殖一个多月,四十天的时候就开始下蛋,每只雌鹌鹑几乎每天都可以下一个蛋,李大河跟着闺女,还有赵念念,几个人整天泡在这儿。卫国跑回来的时候李红旗正伸手在笼子捡蛋。“老大——”他一声吼,明显的把李红旗吓的抖了抖。“瞎叫什么?”
赵念念白他一眼,把装满的小竹篮提到一边放着。上千只鹌鹑,每天下一个蛋,这里就每天有8到900枚鹌鹑蛋,李安在县城里熟,对县城里那些饭馆更熟,这些鹌鹑蛋就都销到饭店里,本就不大一个,8,900枚蛋也就供应俩饭馆。人家饭馆生意红火,这玩意也稀罕,供不应求呢。还有那些刚长成的鹌鹑,活不过今年,全的进了饭馆成汤汤水水,火烧,爆炒也行。不同于鸡肉,猪肉,鹌鹑的肉质细嫩,稍加烹制就是一道美味。而且鹌鹑蛋也能卖五六分钱一斤,比鸡蛋贵。每每想到这些,赵念念就感叹自己怎么没有这样的头脑,越发敬佩李红旗了。“哎呀,你让让,”卫国把在身前打转的赵念念拉开,急赤白脸的问李红旗,“老大你看今天的报纸了没?”
沾了一手粪便,李红旗习以为常的随意擦了擦,才说:“没看,怎么了?每天不都是你买报纸回来吗。”
还怎么了!卫国不知道说什么好,把藏在兜里的报纸拿出来,“老大你好好看看。”
《国外领,导人送给我国一批“会下金蛋的鸟”》。大大的标题直戳李红旗的眼。卫国一瞬也不瞬的看着她。就见李红旗在看到报纸的一瞬间眼睛亮了两亮,黝黑的眼珠转动这一目十行,半分钟就把让为国内激动到不得了的新闻看完了。眼睛黑亮,脸上带着笑,两颊带着浅浅的酒窝。李红旗这是高兴,但远远没有到卫国的希望看到的兴奋和意外。“老大,”卫国说话时都很用力,希望能在李红旗这里得到共鸣。“你这是怎么了?”
赵念念也看出来他有点反常。“老大,”卫国又念了声,声音绷紧了。李红旗勾着唇笑,拍了下他的肩:“好了,我知道了。你想问什么,问吧。”
左右看了看,卫国问:“老大你是不是早就知道?”
“红旗姐知道啥?”
赵念念打岔,实在是卫国的表情太严肃了,时常又吊儿郎当的,什么时候这样过?李大河也问:“是啊,红旗早就知道啥?”
卫国急了,说:“老大早就知道这鹌鹑是个好东西。”
“噗,”赵念念笑出来,“不是好东西养它干啥?”
“你,你自己看,”卫国把报纸塞给赵念念。新闻上明明白白的写着,会下金蛋的鸟就是鹌鹑。因好饲养,营养丰富,所以外国的领,导人以礼物送给了我国。发展中国家,外国友人能送这样的礼也是用了心的。这则报道没出来之前,有多少人知道这小小鹌鹑的价值?怕是没几个人会把这种小玩意放在眼里。有些东西,好的人人夸赞,不经宣传没人传颂,又有谁知道呢?现在好了,报道一出,都知道无论是鹌鹑还是鹌鹑蛋,营养价值丰富,对身体有补养作用,肯定不愁销路,因为老百姓信报纸,报纸也可信。可是那么多农副产品,李红旗偏偏选择养殖了鹌鹑,巧合?卫国在看到这则报道时第一反应,就是他家老大肯定提前知道,他家老大从来不干没谱的事。可这是两国邦交,这是国事,老大怎么会知道?看了报纸的赵念念心思不定。李大河笑开了花儿:“上了报纸,鹌鹑就出名了,在多养几千只咱们也不怕没销路,好啊。”
不是这个。卫国在心里反驳,期许的看着李红旗。就差写在脸上了。李红旗笑了笑:“是呀以后咱们有的忙了。爸爸,你去看看原料卸了没,你别动手,让大哥找人顺手卸了。”
把人支走。李红旗让卫国,还有赵念念找地方坐下。“行了卫国,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呢,你老大就是能掐会算,行不行?”
他在胡想,李红旗也不可能给他解惑,那就搞点鬼鬼神神的糊弄,让他问不出什么,算是解释,更是态度。卫国果然问不出什么了,甚至还顺着她糊弄人的话想。李红旗不管,说:“机会来了,报纸上面的消息一出,有心人就会伺机而动,养鹌鹑的肯定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大家伙现在都一门心思的想挣钱呢。这样,咱们在给这篇新闻加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