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五代群英 > 184王安石悔恨莫及

184王安石悔恨莫及(1 / 1)

却说王安石变法以后,宁州通判邓绾贻书称颂,极力贡谀,遂荐为谏官。邓绾籍隶成都,同乡人都笑骂他。邓绾怡然自得道:“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总是我做了。”

而反对变法的吕诲积忧成疾,司马光亲往探视,见吕诲不能言,司马光不禁大恸。吕诲忽然张目道:“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

说完就去世了。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自幼敏悟,当他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

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是鹿,鹿旁边是獐。”

这话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脑筋急转弯,客人听了十分惊奇。1067年,二十三岁的王雱考中进士,最初任职旌德县尉。王雱倜傥不羁风流自赏,免不得寻花问柳选色征声,所有秦楼楚馆歌妓舞娃,无不知为王公子。王安石侈谈品学,但也不能约束王雱,只好任他自由。到了王安石秉国,王雱遂语其父道:“父亲门下多半弹冠,难道为儿的不及他们么?”

王安石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执政子不能预选馆职,这是本朝定例。”

王雱笑道:“馆选不可为,经筵独不可预么?”

安石被他一诘半晌才说道:“朝臣方谓我多用私人,若你又入值经筵,恐滋物议。”

王雱又道:“阿父这般顾忌,所以新法不能遽行。”

王安石踌躇多时方道:“你所做的策议都藏着否?”

王雱应道:“都藏着。”

王安石道:“你去取了出来我有用处。”

王雱遂至室中取出藏稿。王安石叫人把它印刷成书后辗转流入大内。邓绾、曾布正想讨好王安石,乘机力荐。于是神宗召王雱入见,历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等官职。王雱后来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却因病辞官没有赴任,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每况愈下。王雱年纪轻轻为何就病入膏肓了呢?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宋史》记载:王雱敏感而脆弱,“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熙宁二年(1069年)夏,王安石设立了新法的执行机构——条例司,以太子中允程颢为重要幕僚。一日王安石约程颢到家中商议变法事宜。王雱光着脚丫子,披散着头发,手中拿着女人戴的帽子走了过来。王雱很没礼貌地问父亲:“你们在谈论什么?”王安石回答说:“施行新法屡屡遭到一些人的阻扰,我们正在商议如何应对呢。”

王雱傲慢地坐下来,大大咧咧地说:“砍了韩琦、富弼的脑袋就行了!”程颢本是个道学先生,听了王雱的话便忍耐不住,正色道:“我与参政谈论国事,子弟不便参预。”

王雱气得面上青筋一齐突出,差点欲饱以程颢老拳。王安石以目相示才怏怏不乐地走了。王雱没地方发泄无名之火,常常向新婚妻子庞氏大发脾气。王雱婚后一年多,庞氏生了一个儿子,王雱发现儿子长得不像自己,竟然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折腾死了。王安石知道庞氏没有过错,怕儿媳名誉受损,于是“择婿而嫁之”,给儿媳找个夫婿改嫁了。熙宁九年(1076年)王雱病逝,年仅三十三岁,朝廷追赠临川伯。俗话说: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王安石把太多精力用在变法革新上,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王雱人生的失败,做为父亲的王安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王雱死后,荆公招天下高僧荐度亡灵,斋醮已完,荆公焚香送佛,忽然昏倒于拜毡之上。左右呼唤不醒。到五更如梦初觉。口中道:“诧异!诧异!”

夫人问其缘故。荆公眼中垂泪道:“适才昏愦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见吾儿荷巨枷约重百斤,力殊不胜,蓬首垢面对我哭诉道:‘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蠢国害民,怨气腾天,父亲做歹事,误我受此重罪!”

安石大惊,遂以所居园屋舍做僧寺,赐额为“报宁院”。后人有诗叹曰:误国欺君罪不轻,阴司报应自分明。奸邪凡事怀私险,却告金仙洗恶名。夫人知道后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相公何不急流勇退?”

荆公从夫人之言,一连上了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天子风闻外边公论,亦有厌倦之意,遂从其请,以使相判江 宁府。宋时宰相解位,都要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里资禄养老,不必管事。荆公择日起身,百官设饯送行,荆公托病不见,只带一名亲吏江居与僮仆、家眷同行。东京至金陵有水路,荆公不用官船,驾一小艇微服而行,由黄河溯流而下。将次开船,荆公唤江 居及众僮仆分付:“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凡一路马头歇船之处,有问我何姓何名何官何职,汝等但言过往游客,切莫对他说实话,恐惊动官府前来迎送,或骚扰居民不便。众人都道:“谨领钧旨。”

江 居禀道:“相公隐姓潜名,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

荆公道:宰相肚中能撑船,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

一路无话,不觉已到钟离地方。荆公住在小舟情怀抑郁,打算舍舟登陆观看风景,于是分付管家道:“此去金陵不远,你可小心伏侍夫人家眷,从水路过江 ,我从陆路而来。约在金陵江口相会。”

王安石打发家眷坐船,自己只带江 居并两个憧仆登岸。江 居禀道:“相公陆行,必用脚力。是拿钧帖到县驿取讨,还是自家用钱雇赁?”

荆公道:“我分付在前,不许惊动官府,只自家雇赁便了。”

江 居便引荆公到一个经纪人家来。主人迎接上坐,问道:“客官要往哪里去?”

荆公道:“要去江 宁,欲觅肩舆一乘,或骡或马三匹。”

主人道:“如今不比当初,忙不得哩!”

荆公道:“为何?”

主人道:“一言难尽!自从拗相公当权,创立新法,伤财害民,户口逃散。哪有空役等雇?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餐餐不饱,也没闲钱去养马骡。江 居问道:“你说那拗相公是谁?”

主人道:“叫做王安石,听说长着一双白多黑少的狗眼睛,恶人自有恶相。”

荆公一听忙垂下眼皮,叫江 居莫管别人闲事。主人去了多时才来回复道:“马是没有,只寻得一头叫驴。明日五鼓到我店里。客官将银子与他。”

荆公听了前番许多恶话,巴不得早点走路,分付江 居但凭主人定价,不要与他计较。日光尚早,荆公在主人家闷不过,唤童儿跟随,走出街市闲行。果然市井萧条,店房稀少。荆公暗暗伤感。步到一个茶坊,到也洁净,荆公走进茶坊,正欲唤茶,只见壁间题一绝句云:祖宗制度至详明,百载余黎乐太平。白眼无端偏固执,纷纷变乱拂人情。后款云:“无名子慨世之作。”

荆公默然无语,连茶也没兴吃了,慌忙出门。又走了数百步,见一所道院。荆公道:“且去随喜一回,消遣则个。”

走进大门,就是三间庙宇。荆公正欲瞻礼,尚未跨进殿槛,只见个壁外面粘着一幅黄纸,纸上有诗句:五叶明良致太平,相君何事苦纷更?既言尧舜宜为法,当效伊周辅圣明。排尽旧臣居散地,尽为新法误苍生。翻思安乐窝中老,先讽天津杜字声。荆公默诵此诗一遍,问香火道人:“此诗何人所作?没有落款?”

道人道:“数日前有一道侣到此索纸题诗,粘于壁上,说是骂什么拗相公的。”

荆公将诗纸揭下藏于袖中默然而出。回到主人家,闷闷的过了一夜 。五鼓鸡鸣,两名轿夫和一个赶脚的牵着一头叫驴到了。荆公梳洗过后上了肩舆。江 居骑驴,两个僮仆步行。约行四十余里,日光将午,到一村镇。江 居下驴禀道:“相公,该打中火了。”

荆公随身带有清肺干糕,分付江 居道:“只取沸汤一碗来,你们自去吃饭。”

荆公将沸汤用了点心,众人自去吃饭。中火已毕,荆公复上肩舆而行,又二十里,到一村家,竹篱茅舍,柴扉半掩。荆公叫江 居上前借宿,江 居推扉而入。内一老叟扶杖走出,问其来由。江 居道:“某等游客,欲暂宿尊居一宵,房钱依例奉纳。”

老叟道:“但随尊便。”

江居引荆公进门与主人相见。老叟延荆公上坐,见江 居等三人侍立,知有名分,请到侧屋里另坐。老叟安排茶饭去了。荆公看粉壁上有大书律诗一首,诗云。文章谩说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强辨钨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好谋己遂生前志,执拗空遗死后名。亲见亡儿阴受梏,始知天理报分明。荆公阅毕惨然不乐,须臾老叟搬出饭来,从人都饱餐,荆公也略用了些。问老叟道:“壁上诗何人写作?”

老叟道:“往来游客所书,不知名姓。”

荆公俯首寻思:“我曾辨帛勒为鹑刑、误餐鱼饵;二事人都晓得。只亡儿阴府受梏事,我单对夫人说,并没有第二个人得知,如何此诗言及?好怪,好怪!”

荆公因问老叟:“高寿几何?”

老叟道:“七十八了。”

荆公又问:“有几位贤郎?”

老叟扑簌簌泪下,告道:“有四子,都死了。与老妻独居于此。”

荆公道:“为何四子俱夭?”

老叟道:“自朝廷用王安石为相,变易祖宗制度,专以聚敛为急,拒谏饰非,驱忠立佞。始设青苗法以虐民,继立保甲、助役、保马、均输等法,纷纭不一。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篓掠为事。吏卒夜呼于门,百姓不得安寝。弃产携妻逃于深山者,日有数十。此村原有百余家,今所存八九家矣。”

说罢泪如雨下,荆公亦觉悲酸。又问道:“有人说新法便民,老丈今言不便,愿闻其详。”

老叟道:“王安石执拗,若言不便,便加怒贬;说便,便加升擢。凡说新法便民者,都是谄佞之辈,其实害民非浅。”

言毕问道:“不知那拗相公如今何在?”

荆公哄他道:“现在朝中辅相天子。”

老叟唾地大骂道:“这等奸邪不行诛戮,公道何在!朝廷为何不相韩琦、富弼、司马光、而偏用此小人乎!”

江 居见老叟说话太狠,咤叱道:“老人家不可乱言,倘王丞相闻知此语,获罪非轻了。”

老叟矍然怒起道:“吾年近八十,何畏一死!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众人皆吐舌缩项,荆公面如死灰,不敢答言,起立庭中对江 居道:“月明如昼,还宜赶路。”

江 居会意,还了老叟饭钱,安排轿马。荆公举手与老叟分别。老叟笑道:“老拙自骂奸贼王安石,与官人何干,乃怫然而去?莫非官人与王安石有甚亲故么?”

荆公连声答道:“没有,没有!”

荆公登舆分付快走,从者跟随踏月而行。又走十余里,到树林之下。只有茅屋三间,荆公道:“此处颇幽寂,可以息劳。”

命江 居叩门。内有老妪启扉。江 居告以游客贪路夜行特来借宿,明早奉谢。老妪指着其中一间屋说道:“此处空在,但宿何妨。”

江 居道:“不妨。”

老妪取灯火安置荆公,江 居与轿夫僮仆等自去睡了。一会儿闻隔壁打鼾之声 ,江 居等俱已睡去。荆公却展转难眠好生不乐。暗想一路行来茶坊道院、村镇人家处处有诗讥诮。这老妪独居应该与新法无干。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赶二猪出门,一会儿携糠取水搅于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来!”

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王安石来!”

群鸡俱至。江 居和众人看见无不惊讶。荆公心愈不乐,因问老妪道:“老人家为何如此唤猪呼鸡?”

老妪道:“官人难道不知道王安石即当今宰相,拗相公是他的浑名?自王安石做了相公,立新法以扰民。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妇女二口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了差役如故。老妾以桑麻为业,蚕未成眠便借丝钱用了。麻未上机又借布钱用了。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来征役钱。或与他猪,或与他鸡,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都呼猪为拗相公、鸡为王安石,把王安石当做畜生,以快胸中之恨耳!”

荆公暗暗垂泪不敢开言,命江 居取钱谢了老妪,收拾起身。荆公到了金陵以后,终日忧愤痰火大发。兼以气膈不能饮食。延及岁余奄奄待尽。夫人在旁堕泪问道:“相公有甚言语分付?”

荆公道:“王某一生枉费精力,今日将死悔之无及。”

夫人安慰道:“相公福寿正远,何出此言?”

荆公叹道:“生死无常,吾被世人讥诮如此,安能久于人世乎!”

王安石有天在野外骑驴独行,看见一个农妇向他走近,跪在他面前向他呈递一份诉状,然后消失不见。他记得把诉状放在衣袋里,到家一看,那份诉状 也不见了。不几日发谵语,将手批颊自骂道:“王某上负天子,下负百姓。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唐子方诸公乎?”

一连骂了三日,呕血数升而死。那唐子方名介,乃宋朝一个直臣,苦谏新法不便,安石不听,也是呕血而死的。王安石有两个弟弟,也是当朝有名的文化人。他们都不支持王安石变法,公然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和王安石的关系很不好。王安石自己在生活上也毫不讲究,甚至是一个邋遢宰相,从没有想过用职务之便来享受富贵。当时的名人司马光、苏轼都反对他,写信质问他,但是他都一一回信说清楚了自己的看法,毫不逃避。从本性上说,他是一个浪漫理想化的人,也是一个心地纯粹的人。王安石死后,司马光向皇帝奏请厚葬他,因为司马光也觉得,虽然他的变法失败了,但是他是真正一心为国、绝无半点私心的人,他的动机是好的,这样忠诚的人理应得到荣誉。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乱世武夫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父皇,请退位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