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内的官员们,除了王宣年轻不知道风明是何方神圣,其他的人全都惊呆了。
一位前朝皇上的禁军首领,也效忠于冯氏,这无不让人感觉惊愕。
这让他们对宁广义的选择质疑,发生了改变。
他们本来以为宁广义是皇上重用的人,居然效忠于冯氏,不为皇上报仇。
现在看来,恐怕另有原因。
丞相一双布满血丝的眼惊讶地看着冯怡,他忍不住问:“你要光复前朝?”
冯怡摇头,“不。”
“风明是前朝的禁军首领。”丞相指了一下外面,问,“你不知道?”
“知道。”冯怡点头,她又道,“过去就过去了,未来是全新的开始。”
“你……”丞相哑然。
他这才明白,面前的这名小女子,她心中的抱负有多大。也可以说,她的野心有多大。
开建新王朝,她能做到吗?
丞相心中暗暗好笑,‘一个小女子,哪有那本事。’
不过,既然这个时候皇室无人,内忧外患,让她展示一下才能也行。
丞相想通后,他态度好了点,指了指桌上的奏折,“不如你批复几本,本相看看。”
冯怡犹豫着,她看着桌上摆的文房四宝和一叠奏折没动。
丞相见她不动笔,笑问:“不会写字?”
冯怡看了他一眼,伸手提起笔来,在一本奏折上批复了起来,她书写起来行云流水。
站在她身后的王宣第一次见冯怡用右手写字,很是好奇,他伸头一看,呆如木瓜。
冯怡提笔批完一本,放下毛笔,稍等了一会,在墨汁干后,她合上了那一本奏折。
“你去拿来本相看一眼。”丞相示意一位官员拿着批好的奏折来他看。
王宣赶紧伸出手,拿着被冯怡合上的奏折,双手递到丞相跟前,“相爷,请您一观。”
“嗯。”丞相漫不经心地接过奏折打开一看,他惊得双眼凸出,猛的一下将奏折合上。
他忙示意冯怡,“你别再批了。”
有官员忙问:“写什么了,相爷?”
“批的是什么?”另一位六十来岁,背有些弯曲的官员好奇地问,他是副相马显赫大人。
“没什么。”丞相紧紧握着奏折,他又道,“冯氏你看看其他几本,别写了。”
“好,丞相。”冯怡的嘴角上翘了起来,她就知道刘丞相看了她批的奏折,会受到惊吓。
丞相看向上方,他这才正眼打量起冯氏,他不看则已,细观之下,越看越惊恐。
面前这位小女子,肌肤白皙丰盈,面容娇好。最为让人惊诧的是,她一双水灵大眼炯炯有神,像是能穿透人心。
连他这样位居百官之首的人,也不能同她对视过久,她的目光带着上位者的威仪和霸气。
丞相经历过两朝,这样的女子,他一个没遇见过。
身上有这样霸气的人,除了先皇外,他的兄长身上勉强带着几份。
连任穹和冯伸那般霸道的人,身上也无这样的霸气。
刘相手里紧握着冯氏批复的奏折,心中惊恐万分,奏折上的笔迹拿给百官看,都会说是皇上所写。
这名小女子为何能如此娴熟的批复奏折,她用词精准,无一字废话。
她为何能书出同皇上一样的字迹来?
这些奇怪的事,不得不让丞相认定了,之前流言的真实性。
他甚至觉得,是不是皇上附身在冯氏身上,死不瞑目,要报仇血恨。
刘丞相坐立不安,他想了一会,寻了一个借口,“赵素,你寻一间屋子,带着马大人他们坐着喝茶,商议一下筹款付军费的事。”
“是,相爷。”赵素大人忙应了,引着众人往一侧的屋子走,“各位大人这边请。”
冯怡面前只有王宣,听月几人站在屋外。
刘丞相看了一眼王宣,客气地道:“王大人,你父亲还好吧?”
王宣行了一礼,“谢丞相的关心,下官的父亲身体好了一些。”
昨天晚上,王宣同冯怡回了一趟高阳侯府探望王开。
王开见了王宣和冯怡平安归来,他笑得合不上嘴,又见冯怡身怀六甲更是喜笑颜开,他道:“我装病,你们不用担心。家里现在没有女眷,你们住在冯府也好。”
王宣给父亲讲了他被楚王拿住,关在楚王府的地下室。后来他得孙玉相救,一直藏在茶楼的地下室。
王开笑道:“以后要好好感谢孙玉和孙家人。”
冯怡点头,“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谢孙玉,他为了救阿宣,被他爹赶出了府,还被妻室抛弃了。”
王开叹气,“我们高阳侯府亏欠太傅府良多呀。”
冯怡又给王开讲了自己的打算,“侯爷,我在夷州起兵,想要先平内乱,再灭辽人,建一个全新的朝代。”
她手抚摸着大肚道:“与其一生受制于人,不如将主动权拿到手上,给孩子一个安稳的世道。”
事到如今,王开也无法再反对,他给冯怡支招,“我看京城的百万大军,近八成是支持你的,之后,一定要先拿下百官的支持,你拿下刘丞相,百官基本就拿下了一半,各地的世家再慢慢想办法收服。”
三人坐在一起商议了很久,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王开成了冯怡的幕后军师,和联系几支大军的主要负责人。
所以,冯怡今天要做的事,便是要征服丞相,让他支持自己。
刘丞相对王宣点头笑道:“那就好。”
他又提出,“本相想同尊夫人私下谈点事。”
“成,你们谈。”王宣走到门口站定。
刘丞相起身,亲手将椅子搬到桌边,他在冯怡的左手侧坐下。
他压低声音问:“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你同我直说。”他也不自称本相了。
冯怡低声道:“不瞒刘相,我的打算便是:平复内乱,灭除辽国,建立新朝。”
“但,要相爷和百官的支持才能办到。”冯怡坦诚地道。
没有第三人在场,两人面对面说话都直言不讳。
刘丞相提了三个问题:“如果,你真是有能力建新朝,朝廷有什么好处?”
“百姓能有什么好处?”
“本官又能有什么好处?”
冯怡淡定地回答了三个问题:
“我不建后宫,不用养嫔妃,我们家不用天下百姓养,自己能养。”
“收来的税,除了给官员和将士发饷银外,用在百姓的身上,在每个县建学堂。努力让天下百姓们都能吃饱,穿暖。”
就冯氏回答的这两句话,已足以让刘丞相感到强烈的震撼。
每一位做皇上的人,想的哪会是天下的百姓。
他想的是自己要享用天下最好的东西,想的是长生不死,想的是将天下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冯怡这两个回答就已征服了面前这位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