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子回来了!”村里的人,一个个面带笑容,纷纷和裴蔓菁打招呼。
“哎!”裴蔓菁也笑成一朵花,“二根叔好!三婶好!四姨妈好……”
裴蔓菁也和村里人打招呼,应接不暇。
记得两年前,姜栋啥也不是,裴蔓菁带姜栋来拜节,穿着解放鞋,身穿补丁衣服,村里人看见了,都懒得搭理他们两口子。
而如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身份和地位变了,村里人一个个都换了一副面孔,围着裴蔓菁和姜栋,问长问短。
裴家已是宾客盈门,一片喜气洋洋,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屋子里和屋外的院子里,都摆上了一张张大方桌,厨房里,厨子们忙得不亦乐乎,飘出一阵阵肉香。
村口又来了好多小车。
裴蔓菁的老妈对裴蔓菁道:“又有客人来了,你们快接客人去!”
姜栋和裴蔓菁带着众人出来迎接。
“李叔,周蕊,你们也来了!”姜栋看见来人,急忙上前招呼。
原来,是亚细亚的李遂良、周蕊、红姐等人都来了。
李遂良哈哈笑道:“亲家大寿,我当然要来啊!哈……”
周蕊盯着姜栋笑眯眯地看,也不怕裴蔓菁在旁边,言道:“姜董,好久不见,越来越帅了!”
姜栋也笑道:“周大小姐也越来越漂亮了!”
裴蔓菁笑道:“别互相吹捧了,赶快进屋坐吧!”
嘀嘀!
村口又响起了小汽车的喇叭声,姜栋和裴蔓菁又急忙出来迎接。
“兄弟!别来无恙啊!哈哈……老爷子大寿,你咋不和我说一声呢!”
姜栋看见来人,急忙快步走过去:“大哥,好久不见了!”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徐阳。
徐阳也快步走来,一把拥抱姜栋,连声道:“半年多不见,想死大哥了,哈……”
姜栋也大笑道:“我也想念大哥啊,快屋里坐!”
院子里有个收礼处,李遂良、周蕊、红姐他们都随了两千的礼。
在九十年代,村里人随礼都是十元二十元的礼金,多的五十元,送一百元的都是天大的礼了。
李遂良和周蕊他们贺礼两千,把一帮客人都看呆了。
哪知道,徐阳来了,叫身边的工作人员拿出一个包,从里面取出五万块钱来。
在当时,这么厚重的礼,是不可思议的。
所有宾客都看傻眼了,接着就是一片赞叹声:“这个是大老板啊!”
嘀嘀!
村口再次响起小汽车的喇叭声,姜栋和裴蔓菁他们又出来迎接。
“叶领导!”
姜栋急忙走上前,与叶领导握手:“没想到叶领导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
叶领导哈哈笑道:“你和裴总为咱们密县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老爷子大寿,我当然要来啊!”
原来,裴蔓菁老爸六十大寿的事,叶碧馨跟她爸爸说了,叶领导觉得,不管是作为一个领导,还是和姜栋的交情,都应该来祝贺。
裴家村的村干部,看见县领导来了,也急忙过来接待。
村里的乡亲们,看见这么大场面,纷纷赞叹并私下窃窃私语。
“裴家真有脸面啊,方方面面的大人物都来了。”
“裴妹子嫁了一个好老公呗!还不是看在裴妹子和他老公的面子上。”
“啧啧!裴妹子真给裴家人长脸啊!”
有几位大嫂在一边嘀嘀咕咕:“张嫂,你家张兰当初为什么不嫁给姜栋啊?”
“要是嫁给姜栋,那今天风风光光的,就是你们张家了!”
几年前,姜栋的老爸老妈,请媒人来裴家村说媒,姜大海和李红梅看上了张家的女儿张兰。
那年张兰十九岁,高中毕业,水灵灵的,貌美如花。
张家人嫌弃姜栋家穷,还知道姜栋平时打架斗殴,不务正业,因此,张家就一口回绝了这门亲事。
媒婆这才到裴家来说媒,让裴蔓菁嫁给姜栋。
那年,裴蔓菁十八岁,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论文凭和条件,都没有张兰好。
裴蔓菁唯一的优势,就是人长得非常漂亮,一米七,亭亭玉立。
但论人才,张兰也不差。
可以说,张兰和裴蔓菁各有千秋,裴家村以后再没有人像她们两个漂亮。
几位大嫂还在那里嘀嘀咕咕。
张家大嫂一声长叹:“哎……这都是命啊!”
下午,前来祝寿的各界人士,都相继告辞。
乡下没有酒店,客人住宿成了一大难题,一般从外地来的客人,送了礼金吃一顿饭后,就告辞回去了。
“贤侄,闺女,我们也要告辞了!”
李遂良在众人面前,把姜栋和裴蔓菁称呼为“贤侄”、“闺女”,来向众人显示他和姜栋的关系。
这也难怪,姜栋和裴蔓菁现在的身份和地位,能攀上一点关系,都会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也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
姜栋客气地言道:“李叔,你们歇一晚上,明天再走吧!”
“不了,大家都挺忙的,回头我再来密县和你聚一聚!”
周蕊也微笑着言道:“姜董,裴总,我们走了啊,有空来郑城就打我电话。”说着,还凑到姜栋的耳边,轻声问道:“我给你的信,你咋不回呢?”
声音虽小,但周蕊是故意说给裴蔓菁听的。
姜栋打着哈哈道:“哦,我忘了!”
送走了李遂良和周蕊他们,徐阳也来告辞。
徐阳握着姜栋的手,说道:“兄弟,弟妹,我也该回去了。”
姜栋笑道:“大哥,还是明天再走吧,晚上住的地方还是有的!”
“不了,回头咱们再聚,兄弟,有空多给大哥我打个电话,咱们兄弟之间,还是要多多联系啊!”
送走了徐阳,叶领导一行人也要回去了,姜栋又到村口送走了叶领导等人。
外地来的客人,基本上都走了,只剩下姜栋和公司里的人,还有裴家的亲属。
裴家村的乡亲,不会回去这么快,晚上要聚在裴家聊天,唱山歌。
乡下有个风俗,在家里烧几堆旺旺的火,大家围坐在火边,聊天、比山歌,气氛非常热烈。
一般要在火边坐一个通宵,这也是那个年代农村人的娱乐方式,不管红白喜事都一样。
通常坐到半夜,有些妇女儿童就坐不住,那就在主人家的几个卧室里再打地铺,两三个人挤一个床。
“大壮,你先把安利娅和方老师送回去吧!”
安利娅一听,言道:“我不回去,我要等你们一起。”
裴蔓菁笑道:“那晚上要几个人挤在一起睡咯,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