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星辞大着胆子,凑到了叶洵的身边,两人一起往外走。
少年一靠近,带来了一阵好闻的味道。世家公子身上总是有些风雅的毛病,他以前向来不屑一顾,现在却觉得有些失神。
翩翩少年明亮的目光还落在他的脸上。
叶洵挑眉:“为何这么看我?”
孟星辞微微一笑,“世子吃了我的包子,是不是也该帮帮我的忙?”
叶洵沉默了一瞬,提醒她:“买包子的银子是我付的。”
孟星辞顿了顿,大言不惭地说道:“你是买给我的,我又请你吃,这并不矛盾。”
灵欢在身后小声嘀咕:“我们大人还是第一次请人吃饭让别人掏银子呢,真是学到了。”
孟星辞回过头瞪了她一眼。
孟星辞刚要开口说话,突然前面冲出来一伙人,直奔着孟星辞撞去。
叶洵闪身挡在孟星辞身前,撞向孟星辞的人被他一脚踹开,倒在地上。很快就有几人从身后赶了上来,要痛殴被追赶之人。
可当他们看到叶洵时,脸色顿时一变,四处逃窜。
孟星辞余惊未消,连忙问道:“这,这是怎么回事?当街打架?世子认识的?”
叶洵脸色铁青:“应该是以前的军户。”顿了顿,他解释道:“这次整肃军纪,发现了不少违反军纪之人,被军户除名。”
孟星辞恍然大悟,原来是军队的人,被除名之后无所事事,打架斗殴。
孟星辞瞥了他一眼:“世子肃清军纪,倒是给我添了不少麻烦,这是多不安定源头啊!”
叶洵眉头深锁,沉声说道:“这几日我会多派护城军巡逻。”
孟星辞点了点头,笑容灿烂:“世子既然帮了忙,那索性就帮到底吧?”
叶洵看着她,缓缓地眯起眼。
叶洵打量她半天,最后才淡淡地说道:“不想帮,我和你毕竟不是很熟。”
孟星辞:“???”
叶洵施施然地走了,留下了孟星辞一个人忧伤的站在原地。
“他,他说什么?跟我不熟?”孟星辞满脸愕然。
“是的大人,世子说跟大人不熟,所以不会帮忙。”灵欢回答道。
孟星辞木然地看了她一眼:“这种时候你可以不说话的。”
灵欢一脸无辜地看着她。
孟星辞打算修一个书院,专门针对军户遗孤和寒门子弟。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读得起书,还要减免学费书费。这个消息,是因为孟星辞频繁召见县学的学政之后流传出来的。
这自然是一件好事,大多数人并不看好。毕竟衙门一没银子二没人,除非孟大人自己出钱。
可是这书院若想长久开下去,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孟星辞能贴多久?
苏万成私下还跟苏念慈说这件事:“这位探花郎要开始得民心了,从这方面入手倒也没错。只是他若只是轻描淡写的免除费用,这书院就是个半吊子。若是真的想要真的做下去,这可不比祝融院,那么多孩子,读书写字都是一大笔费用。”
祝融院的花费其实并不大,前期的投入都可以从云客来的分成里出。后续的银子,祝融院也有收取学费,完全能实现自给自足。
但书院的花费可就多了,没有稳定的收入,是建不起来。
苏念慈忧心忡忡,“可是她到底是为了百姓啊。”
苏万成笑了笑,慢条斯理地说道:“那就看我们这位孟大人的本事了。”
苏念慈心思一动:“这是好事,我们苏家……”
“不行。”苏万成毫不犹豫地打断了她,“你别忘了,苏家有今天是为了什么。我们既已与定勇侯府站到了一块,就切莫左右摇摆!”
苏念慈轻叹了一口气,幽幽地说道:“真羡慕那些一怒为红颜的昏君。”
苏万成:“……”
这是在遗憾什么呢?
整个绥远县都在等着看孟星辞打算怎么做,孟星辞已经开始风风火火的选位置了。没过几天,这书院就已经动工了。
孟星辞这个速度当真是十分效率了。
可是银子哪来呢?
很快绥远县的县衙向附近的几个州县发了一封公文,邀请其他州县的酒楼大厨来祝融院与御厨切磋学习。
报名费每人一千两银子,若是要学习御厨的独创名菜,三千两银子一道菜。
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雁回关的几大酒楼都震惊了。
在祝融院里教学的御厨宁死不从。
孟星辞带着灵欢把御厨堵在了厨房里。
孟星辞温声劝说御厨:“若是您实在不愿意,那也没关系。要不您做给我尝尝?”
御厨看了一眼孟星辞身后的灵欢,云客来开张的一幕所有人都记忆犹新。小丫鬟尝一口就能做出一模一样的菜来,这本事闻所未闻。
御厨悲痛欲绝。
孟星辞安慰他:“御厨,你想开点嘛。那些人就算学到了你的菜色,也未必能有你做的好吃。这么一对比,你还是最正宗的。”
御厨红着眼睛,“那要是做的比我好吃呢?”
孟星辞挑了挑眉头:“那不更好?将你的菜色发扬光大?”
御厨:“……这不可能!”
“所以啊,你担心什么?”孟星辞摊了摊手:“而且这也是在做好事,多少学子会感谢你的。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多好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啊。”
“我不需要交流,我已经是御厨了,是厨艺最好的!”御厨骄傲地说道。
御厨人在屋檐下又能怎么办?他要是敢不答应,孟星辞就敢让灵欢去教了。
孟星辞说服了御厨十分高兴,她担心公文传达不到,还怕李桂军等衙役全部派了出去,让他们去各州县分发告示。
上次李桂军建工不利,孟星辞罚了他两个月薪俸。不过李桂军倒是乖顺了不少。
孟星辞的办法十分奏效,不过短短十几日学费就收了几万两银子。就连宋年都震惊了,他在绥远县衙这么多年,就没见县衙有这么多银子。
李桂军看着他幽幽地说道:“宋大人,你不妨胆大一点,格局打开。可以说,从有绥远县县志以来,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