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王爷不由得笑了:“哎哟,孟大人不动如山,真是好定力。”
叶洵此时看了安王爷一眼:“是谁弹劾星辞,还请王爷明示。”
安王爷撇撇嘴:“就是御史台的那几个老顽固,仗着当年太祖皇帝说什么不能禁止御史发声,一群老顽固整日里闲的发慌,没事找事。”
孟星辞不甚在意地说道:“现在都说我圣眷正浓,又与安王爷私交甚笃,有人看不惯我也是正常的。”
安王爷挑了挑眉头,没有说话。孟星辞荣辱不惊的样子他十分欣赏,不过就是一群老顽固说酸话罢了,只要皇上信任孟星辞,孟星辞自身立得住就什么都不怕。
叶洵眼神一闪,勾起了唇角,他在蒋小飞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蒋小飞露出了一个坏笑:“得嘞,世子爷,瞧好吧!”
孟星辞知道叶洵又让蒋小飞干坏事去了,十有八九是针对御史台的,不过她也没有阻止。
孟星辞只好奇一件事:“他们到底是弹劾我什么?我最近什么都没干啊。”
安王爷一说到这个也是满脸气愤:“说你对东瀛使臣有失风度,耽误弹劾,影响大启礼仪之邦之名。”
孟星辞愣住了,“这……”
安王爷冷笑着说道:“听他们在放屁!”顿了顿,他看着孟星辞说道:“明日上朝,你就去给我们怼死他们,有本王为你做主呢。”
孟星辞失笑不已。
第二天一上朝,孟星辞果然被弹劾了。不过孟星辞尚未有官职,只是奉命作为和谈代表,这是一个临时官职,并不需要上朝。但这并不耽误御史台弹劾她,反而因为她不上朝不能为自己辩解,所以御史台弹劾起来干劲十足。
御史们对孟星辞的弹劾主要是因为孟星辞耽误弹劾进度,尤其是这次灵欢的案子。
“不过就是一个丫头,为了一个丫鬟去跟东瀛使臣发生冲突,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因此而影响两国和谈,孟大人这是因私废公!”
“还有,有东瀛使臣透露,孟星辞对东瀛使臣向来蛮横无理,让东瀛使臣十分不快,进而怀疑起我大启和谈的诚意。孟大人已经影响到了两国和谈,若是和谈不成,再起纷争,孟大人就是罪魁祸首!”
“皇上,孟大人绝非和谈最适合人选,还请皇上三思啊。”
赵晋神色未明地看着他们,“按照诸位爱卿的想法该如何?对东瀛人俯首帖耳,卑躬屈膝才算是有和谈的诚意吗?!”
众臣齐声道不敢,赵晋淡淡地说道:“东瀛侍女被害一案由大理寺调查,如果众卿有任何疑问去大理寺问责,莫要攀扯他人。至于和谈,朕不急,慢慢谈,若是你们还有意见,朕并不在意。”
几位老家伙神色如常,并没有在意。皇上对孟星辞的信任他们早就料到了,孟首辅亲自教导出来的嫡长孙,又是能干的,皇上怎么舍得去怪罪?
明眼人都没把这事当回事,只当是几个老顽固脑子不好。
但还真就有不信邪的人,方御史算是御史台最臭嘴硬的骨头,先皇在世的时候看到他都恨不得绕着走。
方御史怎么说呢,刻板、严肃、钻牛角尖。他在上早朝的时候,哪怕看到有人官服歪了一下,都要上前训斥几句,最后还得上奏折弹劾说这是藐视朝堂、藐视皇上的大不敬之罪。
皇上想要不当回事都不行,他上纲上线,从细微之处见全局,最后皇上没办法了,只好罚了那位官员一个月俸禄。
就是这么一个死脑筋,要不是有太祖皇帝的遗训在,先皇只怕早就让方御史回家吃自己了。
先皇跟方御史耗了一辈子,都没耗死这个老东西,最后把他留给了赵晋。赵晋登基之后,方御史年纪已经很大了,赵晋几次三番都暗示让方御史告老还乡,但方御史都当没听见。
据传,他私底下与友人相聚时曾坦言,如今朝堂乌烟瘴气,若是他离开了,就再没有人能帮皇上看着这群乱臣贼子了,他一定要坚守在朝堂的最后一刻。
说实话,这番言论传出去之后,满朝文武和赵晋都是一阵无语凝咽。合着满朝文武就他一个清官,别的都是别有居心?
按说像方御史这样的人,早就在官场上被排挤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但他这人为人清正廉明,严肃正派,让人又恨又可怜,先皇和赵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护着他一二。
按照先皇的说法就是,方御史这样的人很讨厌,但是也不能没有。
可是今日,赵晋真的有后悔,怎么就没早点让方御史告老还乡呢?
“皇上,”方御史走出来,噗通跪倒在地,满是皱纹的脸上痛惜不已:“皇上怎能枉顾两国和谈大事,一味偏袒孟大人?”
赵晋一看到方御史头就疼起来了,这位活祖宗上了年纪,战斗力也下降了,许多没有在朝堂上发言了,这又是怎么了?
“方御史慎言,朕没有偏袒任何人,若是有人犯了国法,朕自会秉公处理。但朕也不会让为国有功之臣而蒙冤,并无证据证明孟大人过错。”赵晋耐着性子说说道。
“东瀛侍女死因不明,临死之前只与孟大人的丫鬟有过接触,她本是东瀛人,刚来上京,怎会有仇家?孟大人分明是滥用职权给大理寺施压,维护自己的丫鬟。皇上识人不清,此乃大启不幸,江山不幸啊!”方御史说着竟是老泪纵横。
赵晋脸色一沉:“放肆!”
这天孟星辞正在府里吃早饭,安王爷就来了。
孟星辞以为他又是来蹭饭的,也没当回事。
“来人,给安王爷再准备一副碗筷。”孟星辞吩咐道。
安王爷挑了挑眉头,忍不住说道:“你还有心思吃饭呢?”顿了顿,他又道:“不过也行,最后的早饭,多吃点。”
孟星辞咬着锅贴,笑着问道:“王爷何出此言?我没有犯什么大罪吧?不至于是最后的早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