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掩人耳目,赵慎让李稚先行从侧门离开晋王府,自己则是多待了一会儿。萧皓进来时,赵慎正手搭着椅子坐在窗前,朱红的衣摆静静披在地上,雨渐渐停了,参差屋檐下一行雨水滴落下来,他从半开的琉璃窗往外看去,旧王府中草木深深。
年轻的王孙就坐在那里,像是一副画,又像是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
萧皓的心中已经隐隐察觉到了些东西,他问道:“世子,我们要回雍州吗?”
赵慎道:“先回宫见一趟赵徽。”
萧皓点头,过了会儿,他才低声道:“那孩子是……”
赵慎闻声看向他,却并不说话。
萧皓改口道:“我刚刚见他穿过长廊匆匆忙忙出门去,浑身都在抖,快要出去了又停下来,回头看着我,那眼神……说不上来的感觉,看得我心中冷不丁一跳。”
赵慎道:“听上去怎么被一个孩子吓着了?”
萧皓道:“他……听口音他好像是京州人?”
这些年来,萧皓作为赵慎唯一的心腹,对于京州这个地名可谓是印象深刻,心底深处还带着些挥之不去的疑惑,虽然赵慎从未提起过那里究竟有什么隐秘,但他依旧能察觉到些异样,再联系到刚刚那孩子看着赵慎的眼神,以及那孩子的年龄,萧皓的心中忽然生出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赵慎看出了萧皓心中在想什么,对他道:“今日的事情封锁住消息,尤其不要传到赵元的耳中。”
那一瞬间,萧皓仿佛在赵慎平和的双眼中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停顿许久,他莫名笑了下,忽然道:“是。”
赵慎没有漏过他脸上的笑容,或许这就是他们所做的一切的意义所在吧,他也跟着笑了笑,然后再次沉默下去。
雨停了,光从琉璃窗中照进来,年轻的王孙半张侧脸微微亮了起来,却显得那身华贵的朱衣更为暗沉了,胸前的白虎纹章流光一闪,仿佛下一刻就要轻盈转身跃窗而出,大约是恶兽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令人忘记了星宿四象本就是庇佑人间的神灵。
这一头,李稚带着李庭回家,将人安置好,又帮他烧好热水,准备好吃食,叮嘱他不要上街,一样样安排得有条不紊。
李庭到底是看着李稚长大的,这孩子外表上看着温驯文静,实则性子很烈,说的更直白点便是外柔内刚,一旦心中打定了主意,谁也更改不了他的心意,他一开始还担心李稚得知真相后会做出格的事情,却不料李稚自离开晋王府后就一直表现得很平静,与他说话的语气也和往常一样温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这原本是件好事,可李庭心中却不知为何更为不安了,他了解李稚的性情,李稚越是如此平静,他越觉得不寻常,也问不出这孩子的心中在想些什么,他轻喊了一声,“少初。”
正在煮着茶的李稚闻声回过头去,李庭对他道:“不用忙碌了,歇会儿吧。”
李稚回头看了眼,感觉这壶中的茶也煮的差不多了,便拎着壶起身,来到案前帮李庭沏了一盏茶,一边稳稳地倒水一边道:“爹,您先在这里住着,待会儿把文牒交给我,我去京兆处帮你换了。”
“我没办文牒,怕跟上面的人打交道。”李庭解释道:“天不亮时,城外还没什么人,我给城门戍卫塞了一点银子。”
李稚听懂了他话中的意思,“我知道了,等会儿我去取一张新的,最近各地出入关查的严,没有文牒容易出岔子。”
李庭打量着说着话的李稚,“少初。”李稚抬起头,他却不知为何讪讪地没了话,也看不穿李稚心中在想些什么,良久他才继续道:“别怪他,他这些年也是身不由己,不管他做了什么外人觉得恶毒的事情,可他……他一个人扛下了两个人的命,一心护着你周全,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他,你不要这样想他。”
李庭并不清楚李稚与赵慎在晋王府中聊了些什么,外界关于赵慎的那些传闻他也听说过,他知道以李稚的性格怕是无法接受赵慎的所作所为,又见到李稚如今的态度,下意识还是多劝了两句,李稚听完后伸手将沏好的茶放在了他的面前。
“爹。”李稚看着他,“我知道。”
李庭对上了李稚的视线,那双眼睛仍然是平静无波,他原本还想多说两句,却忽然看见那眼底的深流暗涌,一瞬间没了声音,李稚垂下头去静静的不说话,他伸出手想要去摸一下李稚的脸庞,最终却是轻轻地放在了他的肩膀上,无言良久,他低声道:“好孩子。”
李稚将李庭安顿好后,他离开了家,回了谢府,谢家侍卫们看见他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与他打了招呼,他也点了下头,一路往隐山居走,从袖中取出钥匙,直接推门进入了文藏室,从柜架上取下了索引册录,翻开查找了起来。
李稚对朱雀台案了解不多,毕竟是将近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了,偶尔听说一些风闻,也都是些没头没尾的,听上去和野史故事差不多。李稚站在阁楼三层甲字间的门前,翻了翻袖中的钥匙,将门打开了,他最终在靠窗的那柜架上找到了那一排封藏着档案的盒匣,取出来时,外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灰尘,可以看出这间屋子平时连打扫的人也进不来。
李稚坐在窗前,打开了面前的匣子,取出了其中的封书,他盯着看了片刻,伸出手翻阅起来。
当年愍怀太子被诬告谋逆,辩无可辩,最终以死明志,且选择的是最极端的方式自焚,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朝野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士族们也没想到这位太子的性情如此刚烈,眼见着群情激愤无法控制,在朱雀台案结束一年后,朝廷最终选择封存了有关这桩大案的所有文书资料,且删去了注录上所有的记载,一切就此尘封。
此时李稚翻看那些将近二十年前的文书备档,愍怀太子、晋王赵徽、谢照、季少龄、王珣、汪循、卫盛,一个个名字出现在泛黄的纸张上,他的眼前也随之浮现出那桩梁朝自立国以来最大血案的全貌,房间中除了纸张翻动的声音外,什么动静也没用,阳光从窗户中照进来,从明亮到变得黯淡,灯点了起来,黎明破晓前的光照在了乌黑如镜的木案上,仿佛是落了一层经年的灰,而李稚依旧坐在原地。
整整一天一夜,不吃不喝,直到终于合上了最后一本狱案,李稚才抬起了头,昔年的腥风血雨早已经随风散去,房间中一切重新恢复了宁静,薄薄的一层光打在册立的书架上,沉默中仿佛能听见冤魂的叹息,楼台倾倒,文书毁佚,那些名字被一个个抹杀,再也无法重见天日,如同那些故去的真相,李稚坐在原地久久也没动。
那个被认为是疯子的人,就背负着这些血腥到他都不忍心看完的往事,过完了这十数年,全天下的人都憎恨他,厌恶他,想要杀了他,等他有一天死了,所有人将心中大快、拍手称好,没有人知道他原本的名字,没有人再心心念念这些旧事。
李稚慢慢地攥紧了袖中的右手,又强迫自己一点点松开了。
盛京官员心中都觉得,广阳王世子赵慎这个人,大约是真的天生好命,单论他每次将要走到绝境时,都能够有新的机缘从天而降,不仅令他摆脱厄运,而且地位更上一层楼,说的讽刺些,这真可以称得上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第一人了。
赵慎被刺杀后,元帝得知消息震怒,下令严查,但回应寥寥,问起来就是正在查了,但始终也没有线索,大约是要不了了之。老国公原本一直盯着赵慎,士族看上去也有蠢蠢欲动的意思,然而就在这时,却忽然有一件大事横空出世,使得他们不得不移开了注意力。
照理说,这些年西北的势力反制盛京,士族对于广阳王府的崛起相当忌惮,尤其广阳王府还有一层皇室宗亲的背景,在士族眼中,赵慎都快成了心腹之患了,别的事情与之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然而这次他们却能够先把赵慎先放在一边,实在是因为发生的那件事太大了,大到可以说整个梁朝都震动不已。
消息来自北方,元德十七年春二月,氐人年轻首领木华黎统一了草原八部,在与阴山一河之隔的都思城立国称汗,且区别于传统的汗国,他取了一个极具南方特色的国号,周。自此年仅三十五岁的周朝皇帝开启了自己在北国的统治,并在登基后的第一个月,就派出了一支两百人的氐人使团声势浩大地南下访问梁朝皇帝。
梁朝收到对方那封用汉文写的蹩脚国书时,可以说是上到皇帝下至官员,全都是一脸的震惊以及……说不上来的微妙,氐人之乱从先汉起,已经持续了五六百年,双方说是血海深仇也不为过。自先汉覆灭后,梁朝人一直在喊北伐收复失地,但说句实话,三百多年来也就一个王珣曾真正地成功收复了边阳,其余时刻都没有什么声音,从这个角度而言,双方称得上是势均力敌,尽管如此,在梁朝人眼中,北方那群氐人依旧是帮不开化的蛮夷。
什么叫蛮夷,就是野人,打仗就为了抢东西,抢完就跑,他们的部落一年到头沿着河水迁徙,在梁朝人看来那和游盗没什么区别。自从边阳被收复后,晋河自雍阳关一带的防线重新被修复,加之新一代的西北势力也开始崛起,无论是雍州的广阳王府,还是青州的谯洲桓氏,亦或者是中规中矩没变过的幽州霍家,一个个都不是好惹的角色,对于氐人而言,每年一次的南下打秋风惯例基本是绝迹了,甚至碰到年份不好的时候,幽州那边的游民还会北上抢他们的牛羊,说实话刚开始氐人是有些懵的。
而且梁朝人在氐人看来确实也是脑子有点毛病,西北的那群将领每年都要喊北伐,不管是不是真的,总之每一个人上位时都要喊,且喊得声势浩大,哪怕他们并不北伐,但他们依旧每天在喊,仿佛喊了天上就会掉钱一样。在这种局势下,氐人只能退回到阴山一带,可冬日依旧要断粮,以前可以南下抢东西,如今只能从自己人手中抢了,于是草原上旷日持久的八部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总之这些年北方氐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对于底层的氐人而言,睁开眼就是无休无止的战乱,他们必须不停地迁徙,妻儿饿死,牛羊被抢走,自己被反复掠卖为奴隶,原来的大汗早在十多年前就被推翻,几百个部落乱杀了十多年,小的部落被吞并,最终只剩下八个大的部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只能继续杀,乱世出英雄这个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一片混乱中,年轻的首领木华黎横空出世。
木华黎统一了草原八部,或者说是草原八部共同推选出了他,目的是止息这场残酷的战争,于是周朝建立了,并且在时隔二十年后,氐人再次南下,只不过这次是以使团的方式,他们带来了新鲜的羊奶饼与上好的骏马,还有他们八部挑选出来的最英勇的武士,大约是怕梁朝人心有芥蒂,他们还带来了新皇永远不越过阴山的承诺,看上去也算诚意满满。
对于北方忽然多出个汗国,还有模有样地取了个周的国号这件事,梁朝的君臣心中显然是有点膈应的,说实话还有些如芒在背的忧虑,但南方古往今来都讲究一个风度,对方派使臣前来,礼数周全,正大光明,他们若是表现得过于小心谨慎,未免有种落人下风之感。
最重要的是,对方带来了永不越过阴山的承诺,这条件堪比先汉时的祁水之盟,梁朝这些年虽然看着强势,但内耗也大,北伐一直推进不顺,与内部党争脱不了关系,倘若广阳王要北伐,盛京士族必然暗中极力阻止,因为士族不可能任由广阳王府势力壮大,在这种北伐陷入僵局的情况下,若是真的订立了新的盟约,堪称一桩名留青史的政绩,元帝心中纠结,于是将赵慎召过来,问他对此事有何看法,毕竟是西北的事情,盛京士族对氐人的了解肯定不如赵慎。
相比较于盛京士族对于氐人忽然立国的震惊,赵慎却从始至终都没有流露出意外之色,这些年氐人疲于内战,各部落想要休战的心思已经是写在脸上了,所谓的周朝,说白了不过是八部建立了一个联盟,套用了一个南方的政治体系,取了个周的名字,本质上还是原来那一套。这种事情盛京的官员不了解,但西北的将领则一眼就能看穿。
赵慎对元帝道:“他们刚刚休战,此行是想打探中朝的虚实,即便是拒了,他们也可以化作其他身份潜入城中试探,与其让他们不断暗中骚扰,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接见,以纳臣之礼对待就可以。”
若是盛京官员说最后这句话,元帝只会当做一句普通的提议,但从赵慎嘴中说出来,却完全是另一种意味,这不是一句空话似的建议,而是西北的实力赋予梁朝的底气,不用想这么多,直接这么做就可以,元帝见赵慎是如此的态度,心中顿时有了底,“听你这样说,我放心不少。”
赵慎原本是想要离开盛京了,他身上的伤确实撑不久,可听说氐人使团抵京,他又改了主意,正如氐人想要打探盛京的虚实,他们也想要借机试探对方的深浅,这些年西北将领对北方的局势大多是总览,缺少细节,这是难得的一个机会,盛京那群官员没和氐人打过交道,不可能有他看得明白。一提起边境,许多事情到底是放不下。
元帝心中只念着阴山之盟,他问赵慎道:“他们此番承诺永不越过阴山,你如何看?”
赵慎闻声抬眼看向元帝,笑了下,“当笑话看。”
元帝一愣,他难得有几分可爱,没恼怒于赵慎的态度,而是不死心地追问道:“氐人的话便没有一句可信吗?”
赵慎实话实说道:“没有。”
“那我听说他们信奉天神,说谎将要遭到最残酷的天惩。”
“是有这种说法,但他们也相信天神会宽恕他们。”
元帝沉默片刻,喝了口茶,没有再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元帝: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使团来访,谢珩也要回京啦。
感谢在2020110323:57:562020110505:02: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延佇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葱伴侣、一口小甜饼、谢苏5个;延佇、1.73213个;以为时间已凝止、黄金魔女2个;小怂怂、路人甲abc、那谁、黛青烟柳、说梦话的可可梦、只能靠修罗场续命了酱、日月忽不淹、summer、萧萧六九太香了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阿七和小韵50瓶;ciaos、阿隹、aaam10瓶;黄金魔女7瓶;1.73215瓶;墨辞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