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刘钰田平 > 第七十五章 四宗罪

第七十五章 四宗罪(1 / 1)

正阳门外。

没有持枪的士兵。

天子仪仗,持枪过于危险。虽然勋卫近卫都是“自己人”,精挑细选,可万人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尤其是皇帝知道了膛线枪米尼弹之后,这种摆驾出宫的场面,附近还是没有枪的好。

反正昨日西洋使节已“观中式军操表演”,单就京营选出的几个营队的表演来看,战术体系与西欧大为不同。

为了迎接这些使节团早做的准备,新式的更轻便快捷的炮兵体系变革先在禁军实行。

镗床和黄铜技术的融合,六磅炮取代了四磅炮和八磅炮,重量已经接近七年战争末期水平的重型炮也做了一番展示。

足以惊掉此时欧洲使节团的“队列阵型转换速度”,宣告了大顺已经放弃了纯粹的线列阵,走向了一个与此时主流不同的战术体系。

或有知兵的外交使节认为,这是大顺因地制宜的战术,是为了对付茫茫多的鞑靼游牧骑兵,亦或是为了在非平原的山区小型会战中作战。

至于这种战术体系,还是如今的纯粹线列阵,哪一种更适合西欧的平原会战,大顺终究是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

倒是打过准噶尔,但此时各国对俄国的卡尔梅克骑兵的评价都不怎么高,还没有到蒙古人在东普鲁士的最后高光时刻。

不过单就纪律性和奢侈的禁军黄铜炮来看,这些外国使节确定这是一支不弱于法军的陆军。

所以这样一支强调快速变阵、明显是为了对付茫茫多的骑兵为假想敌的陆军,似乎理所当然地和大顺亲法、交瑞的外交策略印证到了一起。

联想到他们来大顺之前还未结束的第四次俄土战争,一个想要趁着俄国筋疲力尽的机会插一刀的陆军强国形象,跃然心中。

既是该给西洋人看的都已经看过了,那这一次正阳门外御驾仪仗,自是不需要再部署火枪手,而是明盔亮甲的禁宫仪仗。

李淦居于中,西洋使节团在侧旁观礼,文武百官早已排列,远处都是围观的百姓。

上一次大顺有这样的盛况,还是克复京城、平定辽东的时候。

当时的高宗皇帝李来亨,就在这里,在百姓的围观下,借着威望,降衍圣公为奉祀侯,送了“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大匾。

转眼几十年过去,再一次有了这样的盛况。尤其是当自缚的中山王尚敬从远处走来,百姓发出阵阵欢呼之际,李淦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心想刘钰这事做的确实是漂亮,既要了面子,又得了里子。

若以天朝兵锋,或是贬斥或是削爵,这都容易。

可让琉球王自缚来京,尤其是在西洋诸国使节的面前,不只是皇帝的面子,更是在告诉西洋诸国天朝和藩属的关系。

抓来的,显得暴力。

自己来请罪,这是天朝仁义教化,人尚且有本善之心,自知有愧而来。

虽然皇帝知道,中山王此次来,靠的是威海的舰队、靠的是刘钰在琉球忽然发动的对萨摩藩和亲日派的大清洗。

但是,别人不知道啊。

所以还真有那么几分“武王以仁义治国、修德而天下皆自服以臣”的味儿,这简直是做天子的在宗教教义上的至高追求。

心里不免想着,当初让刘钰“便宜行事”,还真是做对了。要是换个别人,要么就是空讲一番道理、要么就是碍于天朝体面不好像刘钰那样直接派兵扣押了琉球文武百官。

只是这件事还是要低调一些,有一个刘钰就够了,要是武官文臣皆以刘钰为榜样,却又学不到精髓,一个个擅启边衅以求功,那可就不好了。

远处,琉球王身着郡王衣冠,自己象征性地用绳子绑住了自己,身上不能用荆条,因为负荆请罪是将相合,用在天子身上不合适。

中山王的是否有罪,要天子钦定。

所以在论罪之前,中山王终究是王,衣冠制式还都保留着。

尚敬只是对着书上的文字想象过天朝的繁华和人口,也想象过天子的威严仪仗,可即便想象过,真正走到这一步的时候,那种营造出的威压感还是让他的双腿有些发抖。

这本就是死中求活的办法,若是天子大怒,只需要一个小吏就能将他斩杀。哪怕是躲在琉球又能如何?舰队须臾可至,琉球连萨摩都打不过,还能力抗天朝吗?

紧张的汗水浸湿了尚敬的衣衫,终于挪到了皇帝身前,跪倒在地,以浓浓的闽南味儿的汉语哭诉道:“臣尚敬,自知罪重,特请圣天子之责罚。”

身旁跪着的通译,将尚敬所说的罪责一一用汉语念出。

当日在琉球的时候,赵百泉站在礼法的角度,认为从天地君亲师五个方向,琉球王的罪已经可以定到“诛九族”的地步了。

有些罪可以赦免,有些罪是不能赦免的。国法是作为一种表率的,如果连“不忠不孝、无君无父、欺君罔上”这样的罪都能赦免,那礼法可能就乱了,而有礼法才有天朝,没有礼法只有法律的只能是中国。

这一点尚敬心里也如明镜似的。

所以,一些罪坚决不能认。认了的话,退路一点都没有了。

幸好,当日刘钰在琉球大清洗的时候,忠臣蔡文溥为了保全琉球王而自杀了,为琉球王说谎提供了一个机会。

于是尚敬把自己的罪,定为了“身为藩属,即便假意委身倭国,那也是错的;不能舍生取义,也是错的。所以才来请罪。”

为什么之前一直瞒报?那是祖先的事,和我无关。

为什么即位之后也没上报?因为即位之前我就趁着蔡文溥来国子监留学的时候,让他避开倭人耳目,偷偷上报天朝,但谁知此人竟是个奸贼,隐瞒不报。

这是个明显的谎言。

尚敬知道自己在撒谎,也知道皇帝知道自己在撒谎,但自己若想活下去,就必须要冒着再度“欺君”的大罪,把责任全推给已经为他而死的蔡文溥。

这一点,朝中不知道,但此时位列文官中的人,当年也曾和蔡文溥交往过,知道这个人应该不是的。

可这时候,还是都要假装相信的好。

要不然,牵出王八带出鳖,要牵连很多人。

如果说尚敬在说谎,那么,上次册封琉球王的天使、副使,有没有罪?

琉球国上上下下文武百官,有没有罪?

明知道尚敬在撒谎,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互相给个面子。

要不然,这件事就只能有一个解决办法:把琉球王室一族诛九族杀干净、把亲日派的家族全部清洗,然后直接郡县化。

可朝中算了一笔账,又觉得实在不值。那破地方老百姓穷的啃芭蕉叶、苏铁种,而且直接把琉球郡县化,恐“藩属惊诧”。

再一个……大顺作为一个天朝,尤其是这些年对外部环境有所了解、准部又把西域犁了一遍使得前朝那群骗贡的空国都不存在了;自己骗自己玩的高兴的西洋朝贡国又被改成了外交。

使得剩下的宗藩真的不多了,使使劲儿连十个都凑不齐了,也实在是不太好看。

不管是里子,亦或是面子,留下尚敬、保留琉球这个朝贡国,总还是必要的。

可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显不出天朝的控制力。

皇帝把这个问题交给了礼政府,礼政府想出的主意是“罚琉球、赦其主”,把琉球降格。

面对跪在身前的尚敬,李淦心想谎话连篇,只可惜那个为你而死的忠臣了。

“琉球本为宗藩,屏护东海,如今却做出这样的事来,朕不能不罚。”

“于其一,琉球自明时便朝贡,明败于萨尔浒,关外尽失,中原有陆沉之危。尔等既为宗藩,却不出一兵一卒拱卫中华礼仪之大。”

“此一罪也,王国当降为公国。”

“于其二,新朝鼎立,以保天下为大义。琉球知新朝鼎立,亦知保天下为本朝大义,却依旧瞒报倭人事,以致知此事者,无不耻笑天朝。”

“此二罪也,公国当降为侯国。”

“于其三,倭学兴盛于琉球却不管、汉学衰弱于那霸而不问。国中汉学日衰、倭学日盛,虽倭人亦谈孔孟,但非正途。不守正则偏。”

“此三罪也,侯国当降为伯国。”

“于其四,为迎伪明,割地于倭国求款。朕非恨汝侍奉伪明,其时本朝不近海,恐琉球亦不知,总归没有侍奉东虏,此罪可赦。然朕恨割地以为区区九千两白银,需知社稷无价,此诚为大罪!若此无罪,日后子孙皆以恶小而为之,今日割一城、明日割寸土,国岂能久?”

“此四罪也,伯国当降为子国。”

“此四罪,非朕所能恕。至于你,既曾有心,奈何无力。天使既至,亦能早早反正,又自知己罪,朕以仁义而治天下。此罪可恕。”

“尚敬,仍守琉球宗庙。”

说罢,身边的护卫上前,就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拔掉了尚敬穿着的郡王服饰。

尚敬知道自己的命留下了,也知道自己的位子保住了,在被拔掉了郡王衣冠的那一刻,尚敬已经知道该怎么回报天子了。

天子既然提出了降琉球王国为琉球子国的四罪,那么显然要回报的就要从这四方面入手。

既说第一大罪,是作为明朝的藩属却没在天下有变的时候出兵,那自然要很上道的提出“希望天朝派人去帮着琉球练兵、天朝对琉球兵有征调权”。

一次类推,四罪是罪,但天朝想要的回报也可以从四罪中反推出来。

想通了此中关键,没有了衣冠只余内衬的尚敬匍匐余地,高呼:“臣尚敬,谢主隆恩。”

咚咚的磕头声,叫旁边观看的西洋使节,终于明白了天朝所谓的宗藩国是什么意思。

皇帝明明惩罚了国王,而国王被惩罚之后,还要感谢皇帝……在其中的滋味,不在于磕头的礼仪,而在于那个“谢”字。

至少,这绝对不可以套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各地诸侯,去理解天朝和藩属这两个让他们很难理解的法理关系。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纨绔狂兵 征战星辰 赵辰叶凰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我有一颗大道种 农家团宠:锦鲤娇娘四岁半 假太监:青楼点到女帝,回宫求放过孤央 连接天堂的纽带 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赵辰叶凰 赵惠文王传傲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