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陷阱,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甚至刘钰可以明白着和英国人讲,让他们开卷考试,他们依旧无计可施。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家股份制公司。
公司要盈利。
要回馈股东,要给股东分红。
以利润为导向,这是总前提。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
那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先上车的人,把门焊死了,防止后面的人上车。
公司缺钱,就得靠从荷兰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而不是增发募股。
英国这边,之前英国的利息比荷兰那边高得多,一直到这几年才降到了5%左右,之前根本没办法像荷兰一样以极低的利息发行债券。
是以他只能扩大募股,不断增加整体股本。
为什么非要增加整体股本呢?因为公司需要大量现金。
为什么公司明明盈利,还需要大量现金周转呢?
因为大顺这边只要金银,不存在用货换成银子再买丝茶的情况。
一次周转就是两年,而且公司还要面临各国的竞争,之前在广东福建都进行过好几次各国公司之间的贸易竞争了,这都需要大量的现金。
既不能学荷兰东印度公司发低息债券,又不能和法国一样用人参和海军呢绒换钱,那就只能增加股额了呗。
刨除掉王室占有的股份,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人数极多,成分复杂。
有头衔的、至少是爵士衔的,有5%左右;有骑士头衔的,大约是15%。
而持股比例中,在3000两到15000两之间的,大约占了30%。
应该说,东印度公司自己的这些股东,在英国政治中,也有很强的话语权。
其实放到大顺也一样,能投资3000两到15000两左右的中坚力量,这身家,岂能没有话语权?
这些话语权,不能撼动英国的羊毛贵族地主工业资本家的联合体,但除此之外争取更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还是没问题的。
这些股东,当然需要盈利。
他们把钱投出去、投入到东印度公司,可不是为了让英语传到亚洲的,而是为了过年的时候拿红利的。
想拿红利,公司就得赚钱。
公司赚钱,现在又和大顺的贸易绑定,至少绑定了50%以上的利润,要是直接砍掉,一个这么大的公司直接掉了50%的利润来源,公司当然会出问题。
而且,之前公司还刚刚拿到了续了二十年的垄断权,因为之前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当中,东印度公司和政府达成了交易——公司买300万两到600万两的国债,现金支付;而议会要把公司的垄断权延长,并且保证不会再搞什么“东印度贸易公司”这样的幺蛾子。
当时要打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正缺钱呢,自然同意。
现在新续的二十年的垄断期才刚开始,公司股东岂能愿意公司不盈利、自己拿不到分红?
可刘钰明显又是在借助鸦片问题找茬,即便今天还能允许在大顺贸易,一旦明天又翻脸了呢?
所以,公司在这种威胁之下,必须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那么,就如同刘钰和皇帝说,缺钱没钱治淮治水移民,就去印度收税一样。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眼中,新的、肉眼可见的、短时间能见效的、且可以避开大顺断绝贸易威胁的利润增长点是哪?
显然,印度嘛。
奥朗则布一死,中央集权一崩,缺钱就是找印度,这已经是此时世界的共识了。
波斯人这么想、阿富汗人这么想,大顺这么想,英国自然也这么想。
摆在眼前的atm,谁能拒绝这个诱惑?
在欧洲,大顺还需要和法国继续合作。
是以,刘钰之前在印度把法国一顿坑,因为他不能让法国在印度赢。
法国在印度赢了,大顺和法国的同盟也就到此为止了,大顺没办法干涉太多的欧洲事,只能吃印度。法国赢了,中法冲突不可避免。
怎么让法国“体面”且“满怀感激”之情地退出印度、让大顺接盘呢?
那就是让英国不断增加在印度的投资。
这就像是两个人坐在赌桌上,不断加码,法国人要么跟、要么滚下牌桌。
跟……刘钰确定,法国跟不起。
一方面,是法国的海军力量不足以四面出击。
另一方面,就是刘钰和法国展开的人参貂皮贸易,使得加拿大和北美的价值剧增,如果不能四面出击只能二选一的话,是选北美?还是选印度?
这种二选一,这在法国第一艘以加拿大冰块压仓、装着西洋参和貂皮以及五大湖“东珠”的船来到中国、顷刻售完的那一天开始,就已注定。
刘钰常说一句话:
当年后金鞑虏能用辽东的人参貂皮和东珠,养几千兵;法国用五大湖加拿大的人参、貂皮和东珠,养几千北美驻军,不是问题。
先卖几船人参珍珠,闷声发大财。反手武装个几千印第安盟友。英国也武装印第安人?但是不用怕,大顺派点人去给法国的印第安盟友接一接牛痘,英国的印第安盟友赢不了法国的印第安盟友。
他杜普莱克斯设想着在印度培养土兵、搞征税,靠土地税来养东印度公司,让法国倾向于印度。
设想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前期的投资,谁来出?
法国在经历了20年的经济危机后,投资不振,都觉得土地最保值,资本怂起来不敢冒险。
论画大饼,当年约翰·劳画的密西西比大饼,不比你杜普莱克斯画的更香?
结果呢?八壹中文網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年听了大饼破产无数,今天再听大饼就把全部身家压上?
听一个尚未可知、而且刚刚还被英国人暴打的印度土地税大饼;为啥不去投资那个已经见到真金白银的加拿大人参貂皮淡水珍珠大饼?
英国不断在印度加码,他杜普莱克斯纵有本事,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怎么加码?
到时候,法国人当然也别无选择,选北美不选印度,笑嘻嘻地把在印度的城市交到大顺手里,把大顺拖下英法战争的泥潭。
这是要给法国人留体面、保持中法的“友谊”。就是阳谋。
等到法国人明白过来的时候,也只能按照刘钰给他们规划的路线走。否则还能怎么办?哪怕明知道这是被坑了,脸上也得挂着笑容。
而对英国东印度公司来说,刘钰的这一手,仍旧还是阳谋。
刘钰这些年一直在搜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资料,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权构成、分红比例、利润来源都有详尽的数据。
在这个数据之下,刘钰站在东印度公司股东的角度,去考虑公司如何增加利润,视角也就非常清晰了。
刘钰可以确定一件事。
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其贸易模式来看,历史上的1770年代是个分水岭。
从被荷兰人赶出东南亚,到1770年代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盈利,靠的是买印度的棉布运回英国销售,英国的呢绒和棉纺织业费拉不堪,根本不足以抵挡印度棉布。或者,是用印度的棉布,偷偷摸摸绕开荷兰人,去东南亚换香料,再把香料运回欧洲。
从1770年代到其解散之前,其在印度的盈利模式,变成了从印度买棉花,送回英国纺织成布匹,再把英国布匹运回到印度,卖钱,再买棉花——这正是刘钰最想要的模式。
当然,这只是印度方向。
而在中国方向……只能说,刨除掉鸦片,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盈利模式一直没变,买中国货,去欧洲换银子,再把银子拉到中国,再买更多的中国货,再回欧洲卖更多的白银。
现在的大顺,不是那个被动的、只能被人刺激一下反应一下的草履虫式的天朝。
而是一个试图掌握贸易主动权的天朝,故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方向的贸易,捏在刘钰手里。让你赚钱,你就能赚;不让你赚,你就不能赚。
而看印度,1770年代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盈利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启。
另一方面,原本也是小农经济的印度,在那一年,瞬间崩了。
为啥小农经济和原本发达的手工业这么容易就被冲开了?
倒也简单,可偏偏大顺学不了——来场孟加拉的大饥荒,饿死个两千多万人,直接把小农经济崩掉,达卡的纺织工饿死了六分之五。
这边小农经济1769年被天灾搞崩了,那边1769年英国发明了水力纺织机、骡机,珍妮机刚开始推广、飞梭已经普及。
恰有天时。
时也?
天命也?
大顺不能学的原因,倒不是说皇帝心肠好,而是大顺要出这样的、能把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直接搞崩的情况,大顺的百姓岂肯做安安饿殍?
肯定是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他没记着当年孟加拉爆发了大规模起义,但他知道这要是发生在大顺,肯定大起义。
所以刘钰必须要在60年之前,也就是十几年之内拿下印度。
所谓君子远庖厨,孟加拉的灾难,可不是他呼风唤雨搞出来的干旱。
正愁大顺的新兴阶层可能会招致小农破产造成大起义呢,这不是天赐之时?一个绝佳的市场,一个绝佳的转移工业化带来的本国小农破产的机会。
工业革命,总要伴随小农经济瓦解造成巨大灾难,不是大顺的,就是印度的。
他当然会很善良仁义地不学英国人那么凶残,适当的救济还是要救济的,不可能像英国人那样在2500万受灾人口中发放了27000两白银的救济,折合每个人发了个铜板;但适当的救济,也不妨碍小农经济的瞬间崩溃。
但在此之前,他又必须要打通欧洲贸易,确保在70年代之前,大顺的新兴阶层不断发展,积累足够的技术、资本和工人,以至于那一天到来瞬间就能爆出产能。
不可能到那一天来临的时候,没有之前的积累,就无中生有地迸出来这些产能和工业力量。这需要前面打好基础。
这是环环相扣的,错一步,都走不出天朝的怪圈。
到了印度这一步,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现在的盈利组成,刘钰设下的这个圈套,也就让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得不钻了。
英国东印度公司肯定明白一件事,公司现在50%的利润,在于刘钰的一句话。
所以,刘钰要做的,只是施压、恐吓、然后使点手段,让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得不考虑改变利润构成。
他身上有前科。
有面上与荷兰仍旧笑嘻嘻、接着背后就猛插一刀下南洋的前科。
故而,刘钰在施压、恐吓之后,只需要大度地允许英国东印度公司继续在华贸易,就能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心神不宁。
会怀疑,刘钰是不是有准备使坏水,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继续扩大对华贸易,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更加依附对华贸易,从而将来切一刀,像对付荷兰东印度公司那样,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因为资金链破裂瞬间破产。
法扎克莱拜谒刘钰,刘钰只是笼统地臭骂了一顿,并没有提一句诸如要“断绝贸易”之类的、非常明确的话。
这反而比他直接那“断绝贸易”来恐吓,更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