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
一位身材发福,白发白须的老头,在两位青年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徐徐入殿,勉强一礼:“老臣寇准,拜见陛下。”
“国公快起。”
赵祯这时没再继续坐着,而是快步走上去,将寇准扶稳:“快,给国公搬张软塌来。”
“官家不必费心,我这把老骨头还撑得住。”
在大宋历时三朝的寇准,无疑是硕果仅存的人物。轻轻摆手后,眼中闪着无奈之色说道:“老臣听说了,我大宋又遭算计,北边打了败仗,南边也打了起来。”
这时候赵祯已经没空去想,在府中安享晚年的寇准是如何知晓战事消息的,当下连连点头:“大宋此时正处危难之时,老国公有何可以教我?”
“老臣有五年没见官家,却也惦记着咱大宋安危。”
寇准慢慢点头,环视周围一圈后说道:“诸位都是满腹经纶的学士,当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此时若再不齐心,大宋衰败便在眼前。”
这话说的很重,群臣之中也只有他寇准有这个份量敢说。枢密院四位相公一齐点头,就算是范仲淹也必须捏着鼻子,和吕夷简通力合作。
“先说南边战事,大明趁我不备偷袭北海,虽一时占得上风,但两广之地瘴气丛生,行路艰难后勤补给颇为不便,此时派兵奔赴救援,完全来得及。”
寇准缓缓开口,所说之言却是让在场众人都安定下来:“原本调飞虎军先行南下最为合适,但这支精锐如今已去了北面,当下只能紧急调派禁军中羽林骑南下。”
羽林骑。
大宋禁军中,仅有的一支骑兵。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北面秦、汉、唐三国自己的战马都不够,怎么可能向南边输送马匹,大宋的战马全都是自己在西南高原上培养出来的,只可惜数目少的可怜。
吕夷简听罢,开口道;“调羽林骑没问题,可该由谁领兵?”
“老臣斗胆,向陛下举荐一人。”
寇准再度开口,同时朝左侧青年看了眼:“鹏举,若由你领羽林精骑三千,可能赶赴北海,替我大宋边地将士解围?”
“卑职只需两千精骑,袭破大明粮草大仓,明军便会暂行退兵。”青年当仁不让抱拳答应,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
就在几人打量着这位身处皇宫居然半点都不怯场的青年时,范仲淹忽然想起什么:“你便是岳飞,岳鹏举?”
岳飞正色道:“正是卑职。”
范仲淹颔首:“三年前我命辛弃疾前去讨贼,他与我说起过你百骑擒贼之事,之后听闻你为父奔丧,如今可是丧期已满?”
岳飞也点头:“是。”
“有你领精骑出兵,我是放心的。”
范仲淹说完,便对赵祯介绍起岳飞三年前的从军经历。
起于微末,却多有军功。
若不是回家奔丧,这会指不定已是大宋一员战将。
有寇准和范仲淹两人保举,并且岳飞也有从军立功的记录,虽然这小子看上去年轻的过分,但赵祯还是点头选择信任他。
“此事我准了,枢密院即可启用岳飞为将,先行奔赴北海。”
赵祯一句话,吕夷简带头答应。
寇准顿了顿,才继续道:“大明不遵盟约,此番决不能轻易放过。有鹏举逼其撤兵,如此只需再选一员大将,领兵于他回撤路上伏击。即便不能将来犯明军全歼,也能将其重创。”
这次不等吕夷简询问,韩琦便先一步开口:“寇老您觉得京师里谁合适领兵?”
寇准犹豫了片刻,才对赵祯道:“官家以为国舅其人如何?”
国舅?
曹国舅?
赵祯的皇后,乃是大宋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
而寇准口中的国舅,自然是曹皇后的亲弟弟。
曹佾(yi)。
曹家在大宋立国之前,就是出了名的武将世家。如今传到曹佾这一代,虽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但这么多年也是多次担任武官,如今还兼任着建武军节度使。
而寇准之所以没提其他人,只说了一个曹佾,也是因为此时此刻,大宋太需要一个官家能够放心,并且知兵能战的大将来领军了。
不然换做其他人,万一半路又杀出个监军。
那真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
“臣附议。”
“老臣也觉得国舅能担此重任。”
辛弃疾与吕夷简同时点头,一旁晏殊和韩琦却是没多说什么。他两人在枢密院,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调和吕、辛二人的矛盾。
赵祯其实最喜欢眼下这种‘其乐融融’的场景,点头道:“那好,一会便招曹佾入宫,我有话吩咐他,也让他在出征前,与皇后叙叙话。”
等官家点头,辛弃疾才开口询问:“寇老,大唐那边?”
“大唐也要打,但并非现在。”
寇准缓了口气,随后叹道:“大唐虽才立国,但国力昌盛不可小觑。眼下又多出一位少年都督,我大宋若要与之开战,便该全力以赴。”
“老臣之见是先快刀斩了大明伸出的胳膊,再回过头专心对付大唐。但在此之前,为了不让大唐有机可乘,可以谈判出使之名,与那大唐都督斡旋。同时将杨家将兵权还于杨府,让他们择机配合使者,尽可能将大唐拖住。”
“如此最多两月,我大宋就能调转头,好好与大唐说道。”
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哪怕是范仲淹都觉得颇为头疼的局面,在寇准的眼中,却是能拿出最稳妥的解决办法。
听他这么说,赵祯索性问道:“老国公可还有贤才举荐?”
“官家英明。”
寇准先是点头,随后看向另一侧的青年:“官家可还记得,天圣五年进士科有一少年中榜,之后入大理寺一年,又外放昌州知县。”
天圣五年?
那会他赵祯也就刚登基五年,还没正式亲政。按理说不会有太多印象,但有个名字却是让他记忆深刻。
那年出了大宋开科举以来最年轻的进士,比当时的他还小两岁。
赵祯这会再看青年,目光不由愈发透亮:“你是包拯?”
皮肤黝黑的包拯点头道:“草民拜见陛下。”
赵祯问道:“你这几年去哪了?”
包拯答道:“家中双亲亡故,草民辞了官,在家守孝至今。”
好嘛!
又是一个刚守完孝的。
不得不说,这是真的巧。
寇准这时开口:“官家,老臣举荐包拯为使者,前往邓州与那大唐都督谈判。”
赵祯点头:“好,便以包拯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