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沉央这边,当他安排好一切以后,他和几妆痕就开始准备回京的事宜。
当然夜沉央没有什么可准备的,他一回京就是被关进大牢里,主要还是几妆痕要做好准备。
她回京以后还要调查很多,不仅仅是夜沉央的事情,还有令妃的事情。
如今英卫军的事情交给了裴景,几妆痕还是挺信任他的,主要还是夜沉央将他在北国的人告诉给了裴景,他调查起来也会方便很多。
英卫军就算没有找到也没有关系,还有景州的吴恩和吴夫人在,加上当时一起在景州的其他人都可以作证。
主要还是靖王那边,几妆痕觉得靖王才是最难解决的,他如此自信,就是觉得夜沉央没有办法否认那些信。
夜沉央被诬陷这件事,比起为夜沉央脱罪,更快的方法其实是把靖王拉下水。
如果不能找到靖王与卫青勾结的证据,那他们就造一个出来就好了。
“元辰,此次回京,我想了想,就算查不到靖王的证据,我们也可以伪造一些证据出来。”
夜沉央原本还在看书案上的信件,听到此话,抬头看向几妆痕,眼里带着疑惑。
“伪造证据?”
几妆痕见夜沉央一脸不明白的样子,就知道他之前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方法。
不过几妆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夜沉央曾经是将军,之后虽然因为受伤去了青州,但他毕竟是一代大将军,武将是最讲信义的,所以他们一般只会实事求是。
而文臣是不一样的,文臣会拐着弯去解决问题,他们会想出许多法子让别人不得不开口,其中也不乏会有一些阴损的法子,再加上文臣不用冲锋陷阵,所以很多时候文武就是互相看不上的。
夜沉央虽然不是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将,但他也有武将的一些行事风格。
所以他只会知道去从靖王做过的事情上下手,却没想过靖王都可以诬陷他,他手上还有一些证据,更能够反客为主,将靖王打入谷底。
“不错,虽然我们没有现成的证据证明,靖王就是和卫青有勾结,但是我们能够确定,靖王就是与卫青有交易的。”
“阿痕,虽然你说的没错,可是我们又能做出什么证据呢?”
夜沉央很是疑惑,虽然他能够理解几妆痕的方法,也觉得在现在这个时候,这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好的法子。
但是他并不知道用什么证据去证明靖王和卫青有相互勾连的证据,就算他手上有当初截获的卫青传给靖王的信,但是他觉得那封信,并不能证明些什么。
只要靖王咬定说卫青让他找李月兰只是因为听说了李月兰失踪的事情,北国皇帝因为太担心他的妹妹,所以才让他去帮忙寻找李月兰。
这样的话,虽然大家心里不相信,但是也没有办法认定靖王就是通敌叛国,与卫青有所勾结的。
几妆痕却是一脸自信,她看向夜沉央,眼里带着笑意。
“你忘了我们现在手上有什么吗?”
夜沉央摇摇头,他们也只有那封密信,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我们手上有在阳城抓来的那些人,我们就是从他们的口中获取的英卫军的消息,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利用一下这些人呢?”
夜沉央眼前一亮,对啊,那些被抓的人还在他们的手上,当初他也是从他们的口中得知的英卫军的消息。
虽然他知道英卫军的消息,一定是他们故意让人泄露出来的,为的就是让他去查英卫军。
现在夜沉央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要将英卫军的消息泄露给自己。
一方面是夜沉央虽然知道了英卫军的消息,但是他却没有找到英卫军,再加上当时他审问苏鹏,苏鹏说出来英卫军是他组建的这件事。
靖王之后只要一提英卫军,就一定有很多话可以说,不管是夜沉央有没有查到英卫军的下落,他都可以诬陷夜沉央。
查了叛军那么久,却没有什么消息,一定是因为叛军就是夜沉央组建的,所以他在包庇那些人。
就算夜沉央说出了英卫军可能在北国的消息,靖王也可以说这证明了夜沉央真的有可能和北国勾结。
因为叛军可不是简单的几百人,而是上万人,北国怎么可能对这上万人视若无睹呢?
原来靖王是在这里等着他呢?怪不得之前他还在疑惑,明明英卫军就已经诬陷是他组建的了,可能是因为无法探听阳城的消息,所以靖王没提英卫军一事。
但是现在看来,靖王果然是留了一手的,一开始大家可能会对夜沉央通敌叛国的事情惊讶,且感到难以置信,但是夜沉央只要回京,被问到英卫军的事情,他又无法说出英卫军的行踪,很有可能会被大家怀疑是心里有鬼,没办法说出来英卫军的下落。
现在经几妆痕一提醒,夜沉央想明白这件事以后,他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阿痕的意思是利用那些人,来给靖王戴上组建叛军的帽子?”
“不错,我就是这么想的,只要我们将调查出来的英卫军消息,说成是靖王组建的,你觉得靖王会不会跳脚?”
因为靖王原本可能就是打着给夜沉央带上组建叛军的罪名,所以才会将英卫军的下落,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
到时候他们一说从这些人口中得知的消息是靖王组建了这些叛军,靖王会如何想,一定会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的确是个好方法,也确实会让靖王措手不及,但是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说出这件事呢?到时候向皇上提了这件事,皇上一定会提审这些人的,我们怎么保证他们会说出这些话呢?”
几妆痕看向夜沉央,这其实也是她在思考的问题,她虽然觉得这个方法能够让靖王落马,但是她也得保证这个计划一定会顺利实施,否则很有可能到时候反被将一军。
“关于这个,我再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