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沉央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让灵儿带几妆痕进御史台,比让她带自己进去的可能性大。
“好,那什么时候去找她和她说说这事。”
几妆痕点点头,直接去问靖王,可比他们调查这件事快多了,他们也就不用费精力在调查密信这件事上了。
两人又再商量了一下之后的计划就休息了。
第二天,夜沉央一大早就已经离开了,他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几妆痕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走的。
今天她要带着夜锡明去尚书府找沈临溪。
兵部那边的事情,有他帮忙会方便很多,且他自己肯定也是想找出当年到底是谁透露了消息,才导致兵器被劫的。
夜锡明不知道几妆痕在烟月楼,加上沈临溪今日要早朝,所以他一直在夜府里等几妆痕的消息。
见天色还早,几妆痕便悠闲地用了早膳,然后才慢悠悠地晃去了夜府。
夜锡明一大早就在这夜府等着了,隔一会儿就问门房,有没有人在府外等他。
这都快午时了,几妆痕还没来,他在夜府已经等得花儿都快谢了,已经不想再问门房了,夜锡明直接站在府外,巴巴地望着眼前的街道。
终于,几妆痕晃到了夜府,夜锡明一见她,竟然想落泪,她可算来了,再不来他都想要去姜府寻人了。
几妆痕瞧见夜锡明幽怨的眼神,她还有些疑惑,怎么是这幅表情,明明昨日不是很激动的样子?
“阿痕姑娘,你可算来了,我们出发吧?”
夜锡明立马上前询问,顺带表达一下自己的委屈,几妆痕这才明白,原来他是觉得自己来得有点儿晚。
“不用着急,这会儿沈尚书估计还在朝中,我们就算是去了沈府也寻不到人。”
的确,这几日因着夜沉央和靖王的事,朝中那可谓是风起云涌,对靖王的处理方法,大家互相争执。
有的人认为,靖王毕竟还是个王爷,怎么也要顾及一下皇家的颜面,不如直接发配边疆,与容王做个伴去。
另一些人则觉得,靖王犯得的逆反的死罪,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绝不能辜息靖王的罪过。
最后两派吵的不可开交,连慕容奕都劝不住,后来他就直接选择当甩手掌柜,听他们在下面吵,这也是为什么靖王现在一直关在御史台没有动静的原因。
而这也给了几妆痕他们去见靖王的机会,反正现在朝中还没给个定论,那靖王就只能乖乖在御史台里待着。
沈临溪今日在朝中听着诸位大臣叽叽喳喳的声音,心烦意乱,原本这事儿也得有他的罪过的,不过皇上没处罚他。
现在他就只好中立,不参与这些大臣的争辩,但偏偏有的大臣争辩时老把他带上。
“虽说这兵器被劫是沈尚书之过,但这逆反之事可是死罪,沈尚书是不是也认为应该直接赐死靖王?”
说着还来问他的意见,他一点儿也不想参与进去好吗?要不是他认错态度良好,还帮着皇上给了靖王沉痛的一击,否则这会儿他也会在大牢里与靖王作陪。
哪还会听这些大臣们在这里争论如何处置靖王,还不如就让他丢了这乌纱帽,省得听这些人吵来吵去。
想到这,沈临溪又叹了一口气,这靖王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那会儿他也才十五、六岁,就敢走劫兵器这一步险棋,而且还瞒了这么多年没被发现,确实是有点儿本事的,只能说才能用在了不好的地方。
这会儿子沈临溪在兵部,因为这次靖王一事,他开始清点所有兵部的人,将兵部武器库的那些兵器,再清点一番。
且除了专人,不许再得知兵器库的其他消息,所有记录兵器的文册,必须有专人来记录。
这样如果兵器丢了,就能直接从这些人下手调查,虽然这是一个不讨好的职务,但到底是了解机密的人,所以也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差事。
而且沈临溪也说了,他每日都会清点册子,所以这个职务就和沈临溪有很多的接触机会。
不管怎么说,多和上司接触也算是个好事,没准儿哪天晋升,沈临溪就想起来谁了。
所以想去这个职位的人还挺多,一封封的自荐书就搁在沈临溪的书案上,从下朝以后他就边叹气边看这些自荐书。
叹气就是因为朝中之事,他烦不胜烦,希望皇上能赶紧给个结论,别再让朝中的人争论个不休了。
等到他把这些自荐书看完,已经午时了,这兵部离尚书府不远,所以他平日里都会回府上用午膳。
今日自然也不例外,他收拾好东西,就出了兵部,直往尚书府而去。
几妆痕和夜锡明两人就在尚书府门口等着。
夜锡明一路上都在疑惑,为什么偏偏要寻这样一个时候来尚书府,早一点儿晚一点儿不都更好吗?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用午膳的时候,难道他们还得进尚书府吃一顿午饭吗?
夜锡明是越想越想不通,他现在站在尚书府的门口,都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因为几妆痕不让他进去。
就让他搁这大门口站着等沈临溪,沈夫人听说夜锡明和几妆痕在门口站着,想让人带他们进府,但两人不肯,她便也只好在门口处陪着。
总不能让上门的人孤零零在门口等着,她陪着就不会显得尚书府不知礼。
结果没想到的是,她与几妆痕十分聊得来,两人在一旁聊的热火朝天,夜锡明现在一旁倒显得像个外人。
沈临溪没想到他家门口处这么热闹,沈夫人和几妆痕在一旁聊天,夜锡明站在一旁融不进去还有些手足无措。
他疑惑地走到尚书府门口:“这?夫人怎么不请人进府中说话。”
这在大门口聊天会不会显得过于突兀了,这个点儿大家都在家中用午膳呢。
几妆痕一听,知道是沈临溪回来了,便立马转身看向沈临溪。
“尚书大人。”
沈临溪记得她,据说是姜府的二小姐,之前将吴家人送到了尚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