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家的人?」杨敛意外地看了一眼来人,接着说道:「有位智者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
「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就会活泼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砍头的危险。」
「没想到你们糜家居然这么大胆,敢来本帅这里。」杨敛轻笑着说道。
「糜竺见过总渠帅。这位智者所言真是一针见血,道破商人的秉性。在下敢来,也是因为渠帅名声在外,渠帅与其他黄巾不同,其他黄巾见了我等必定是赶尽杀绝,而渠帅则是以礼相待,不会伤及我等性命。」糜竺正色地行了一礼道。
杨敛不由得一愣,没想到自己将士族门阀赶出北海、东莱两郡的行为在他们眼中是这个意思。
「行了,那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你来到本帅这里,肯定是为了海盐。你既然敢孤身来到此地,说明你诚意满满,带着诚意扑面而来,那么本帅也不为难你。」
「只要你能给本帅三千工匠,三千木匠,三千铁匠,三千个能够识字、读写的人,本帅便只认你一个人,只将海盐按底价卖给你,如何?」杨敛直接狮子大开口道。
杨敛自认为是狮子大开口,工匠、木匠和铁匠等匠人还好说,能够识字读书的人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稀缺的。
杨敛从百万黄巾众中都没找出多少能够识字读写的人来,能写出自己名字的都算是文化人了。
糜竺直接傻眼了。糜竺想到过杨敛会狮子大开口,但没想到是这么个开口法。同时,糜竺仔细一思索杨敛的要求,不由得大惊。
如果杨敛索要财宝美女之类,只能说明杨敛是为了自身私欲,不值得重视;但杨敛所求,明显是为了治下的发展,这就不得不让糜竺谨慎对待了。
糜家与其他家族不同,在士族门阀横行天下的东汉,糜家很特别,他们是社会的末流——商人。
正是因为糜家是商人世家,他们看待事情的角度与普通士族门阀不同,一个势力要想发展,需要的不是士子,而是工匠、木匠、铁匠等等。
糜竺通过杨敛所求,明显判断出杨敛所谋甚大,不由得更对杨敛看重了几分。
「木匠、工匠好说,我们糜家还是能凑够的,但这铁匠和能够读书写字的人却是让在下有些为难。」糜竺皱着眉头说道。
谈判嘛,你可以漫天要价,我自然可以坐地还钱。
「这是你的问题了,本帅的条件不变,做的好我们可以继续合作。」杨敛打了一个响指,立即有士卒举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
糜竺不明所以,虽然我们正在谈盐,但你拿盐进来是几个意思?
「这不是盐,这是糖,尝尝。」杨敛说道。
「这是糖?」糜竺不可置信地说道,然后伸用手指蘸了蘸,接着将手指放入嘴中,顿时,糜竺的眼睛亮了。
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同理,糖也是。
这些糖是杨敛收集市面上的粗盐经过加工过滤而成,为的就是引起糜竺的贪欲,而且,杨敛只是要一些人,又不是让糜竺背叛大汉。
至于这是不是资敌,商人之间的事情怎么能说资敌呢?
「如果你们糜家能够答应本帅的条件,咱们再接着谈糖的事情,如果满足不了,那就请回吧。」杨敛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可以,我们糜家做的到。」糜竺见杨敛是个急性子,连忙说道。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你们糜家送人来,咱们再谈糖的事情。」杨敛说道。
()糜竺无奈,只能快马加鞭地返回徐州的家中,给杨敛搜集人。
等糜竺走后,杨敛召来张宁,告诫道:「等糜竺带人来一定要严加监控,里面肯定有他们糜家的探子,核心工艺不能让他们接触。」
杨敛知道,这些核心工艺只能隐藏一时,隐藏不了一世,但是,隐藏的时间越长,就对杨敛越有利。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用糜家的人,赔养我们的人不行吗?」张宁翻了一个白眼问道。
「还真不行!要想成就黄巾大业,不是有把子力气就行的。我们人类从刀耕火种到如今,靠得不仅是力气,还有智慧。」
「智慧是通过文字、书籍等传承下来的,要想开启民智,必须得能够听说读写,首先你看得懂上古先贤传承下来的文字,你才能读懂、领悟他们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经验。」
「咱们治下能够识字的有几个?是你去开启民智还是我去开启民智啊,即使咱俩拼命地教,累死咱俩能教几个学生?我们有那么多的时间吗?孔夫人还有七十二门徒三千弟子呢,更何况我们。」杨敛一副语重心长地语气说道。
「每次都是这样。」张宁恨恨地说道。
在这个枯燥的时代,每天与张宁斗嘴几乎是杨敛唯一的乐趣了。张宁非常聪明,但再聪明也斗不过历经诸多位面、经历过后世信息大爆炸冲击的杨敛。
用杨敛的话来说,此时的张宁连当键盘侠的资格都没有,充其量只能是个杠子头,远远达不到杠精的地步。
每次抬杠,均以张宁失败而告终。但杨敛又不是无理取闹,话中偏偏还有很大的道理,使得张宁又气又急,但对杨敛没有丝毫办法。
而杨敛又喜欢张宁这种你看我不顺眼却对我无可奈何的样子。
糜竺走后,杨敛便开始招兵买马进行大练兵。什么都是假的,唯有武力是真的,杨敛坐拥北海、东莱二郡,总不能一有敌军来犯,自己这位北海、东莱二郡的扛把子扛着大刀上吧?
还得是靠士卒,待招够士卒,进行完基础的训练后,杨敛便准备传授他们武道功法,让他们根本自身的贡献和军功兑换武道功法。
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杨敛忠心和能够读书认字,这也是杨敛让糜竺给自己找来三千名能够读书识字之人的原因,杨敛让这些人当夫子,教自己手下识字。
杨敛记得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吴大将太史慈就是出身东莱,连忙派人去打探,结果却发现人家东莱太史慈早就带着母亲逃跑了。
「草!」杨敛不由得郁闷了,开始打开笔记本电脑查找太史慈的生平,待发现太史慈原来是出身寒门,便明白太史慈看不上黄巾的原因。
寒门不是贫民阶层,而是势力较低的世家,也称庶族;而杨敛或者说黄巾走的是打击士族门阀、分田分产那一套,太史慈自然是天然地站在黄巾的对立面上,太史慈看不上黄巾也是可以理解。
待杨敛看到太史慈临终遗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以升于天子阶堂;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杨敛更能明白,人家的志向根本就是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太史慈看不上黄巾才正常,如果前来投奔黄巾说不得是来玩无间道来了。
杨敛随后开始查找赵云等出身贫寒的名将,发现这些人都是寒门庶族出身,根本不是贫寒阶层,都天然地站立在杨敛的对立面上。
想想也是,要想练就一身本领,最起码你得吃饱,营养得跟得上。营养要想跟得上,肉食必然少不了。在这个时代,贫寒阶层别说吃饱了,连有口吃的、活下去都是问题,哪里有钱吃肉?
杨敛顿时有股举世皆敌的感觉,自此,杨敛也彻底熄灭了招纳名将的()心思。与其招纳那些不知根底的名将,还不如培养自己手下知根知底的名将。
杨敛就不相信,在吃饱喝足、衣食无忧的大前提下,自己坐拥北海、东莱二郡,手下黄巾众数百万之巨,还培养不出一些绝世将领来。
杨敛直接复制天龙八部世界炼兵那一套,只不过将效忠对象改成了自己,尽可能地削弱张角对他们的影响。
人,总是善变的,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先前,众人活不下去时,只会依靠也只能依靠大良贤师张角活下去,但是,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的想法就会,再加上杨敛有意无意地引导,众人开始淡化大良贤师张角的存在。
人是个矛盾的综合体,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位置,都有不同的想法。好在,现在杨敛治下能做到了自给自足,但有汉室这个强大的敌人在外虎视眈眈,杨敛治下的人心还是很齐的。
当然,这也跟众人不久前挨饿的经历有关,那种滋味相信他们一辈子也忘不掉,或许只有下一代、下下一代思想会有改观,现在他们的想法就是活下去,吃饱喝足地活下去。
这一切都离不开杨敛,所以,黄巾众对杨敛的任何命令都会不打折扣地听从。
杨敛一招兵买马,治下所有青壮踊跃报名,报名当兵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税收再减免一成,而且进入军中还管吃管住管穿,看似少了一个壮劳力,但获得的隐形福利却是不少。
杨敛采取的军事管理制度是后世蒙古千户制和满州八旗制的结合,简称千户制,非常异于管理,大良贤师张角设定的三十六渠帅制跟杨敛采用的千户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卒来说,越是简洁明了的管理方式,越是有效。
杨敛基于自身实际情部,成立了两个万人队,便开启了大练兵。糜竺按照杨敛的要求适时送来了铁匠、木匠、工匠以及能识读书识字的人来当夫子,对杨敛来说可谓是锦上添花。
杨敛便让糜竺成为大汉帝国唯一的海盐代理商,至于糖的生意,杨敛也选择了糜竺,不是杨敛不想选择别人,而是可供杨敛选择只有糜竺。
杨敛让糜竺去交州收购甘蔗,并给了糜竺一个制造工艺,可以让糜竺的人在交州当地收购完甘蔗当场制成粗糙滥制的糖块,然后再走水路将糖块送到东莱郡,然后再由杨敛加工制造成精制的雪砂糖。
白糖也是一种战略物资,它能给人体提供必须的热量,糖本身就是高热量食物,在战场上能够快速补充能量,哪怕没有食物,只有糖和水,士卒支撑的时间也比较长。
再就是舔食糖能够是能够给人以精神慰藉,是预防抑郁症的灵丹妙药。在残酷的战场上,糖不但可以充饥,还可以起到心理疗伤、恢复战斗力的奇效。
最为关键的是糖的保质期长,即使在三十度以上的高温和高湿环境下,各类凝胶软糖的保质期能达到十二个月,硬糖保质期也能达到十个月以上。而且白糖占据的体积小,不占地方。
这也是杨敛不惜借助糜家之力也要大力生产白糖的原因。
糜竺不懂这些道理,只知道这种白糖一进入市场,绝对会引起士族门阀中人的强烈购买,有巨大利润。
为此,哪怕杨敛再次提出了索要三千工匠、三千木匠、三千铁匠和三千能读书识字的人,糜竺也硬着头皮答应了。
自己一家不行,可以拉上别人嘛。
糜竺的头脑很清醒,糜家已经独吞海盐这一巨利,已经惹得众多士族门阀眼红。再独享白糖这块巨利,等待自己的绝不是发大财,而是被众多士族门阀群起而攻之,闹不好有灭族的危险。
既然以自家的能量,没有能力再独吞下糖这块巨肉,索性不如联()合徐州的世家大族一起来做。这样既完美地避免了灭族之祸,又能将众多士族门阀与自己绑在一起,还能将杨敛的需求分摊开来。
糜家为了完成杨敛的要求近乎掏空了大半底蕴,也是时候让那些士族门阀出点血了,杨敛这点要求对他们来说不是事。
于是,糜竺便屁颠屁颠地让手下扛着两大箱子的糖当作样品返回徐州。
糜竺刚走,远在大汉首都雒阳的左丰,派心腹死士给杨敛送来一封密信。
「这左丰找自己干什么?」杨敛忙得已经将左丰给忘了,当时提点左丰只是为了挑拨皇室与门阀士族的矛盾,左丰不来信,杨敛都想不起这个人了。
当杨敛打开左丰的信,看完之后,直道好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