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侯府闭门谢客,这刘家老爷和太太上门,老侯爷和夫人却是无论如何都得要见的。
刘家老爷叮嘱刘家大夫人:“府上的老夫人是个软和的性子,让三妹做钟振勋的续弦,可是大妹的遗言,她就是不愿意,也得给我们刘家一个说法。”
刘家老爷和太太有备而来,老侯也称病不见客,钟振勋接待明月堂见了刘家老爷,刘家大太太则被迎接到锦德堂来。
刘家老太太会说话,见面就满脸关切的问起老太太的身体:“······听说亲家老太爷被那王御史弹劾了?那老太爷现在身子骨可还好?您老人家如今怎么样?我来时,我家老太太叫我带了许多药材来,尽一尽我门家的心意。”
诚意十足,老夫人又念着,她没了儿媳妇,刘家也没了一个女儿,彼此都是经历过难过痛苦的,态度便十分和气:“我已经好多了,老太爷也是,多谢你家老太太关心,就是不知道她身子骨怎么样了,听闻我儿媳妇没了的时候,老太太也哭晕了好几次,我一直病歪歪的,也不曾上门探望过。”
刘家大太太忙提起精神:“不敢不敢,咱们都是一家人,不看我们去了的大妹妹的面子,也看两个孩子的颜面,我们两家并不这样生分的。”
字字句句,都在拉扯两家子关系亲近。
老夫人点点头,心里猜度着刘家大太太亲自上门,大约是为了外头的那些风声,她不是都说了弹劾的事?为何会弹劾?还不是因为外头的人传言钟振勋坏了小姨子的清白的事?
想到这里,老夫人心里对刘家仅存的一点点好感,又掉到了冰窟窿里,脸上的笑容变得客套:“大太太喝茶,这是年前宫里头上的大红袍。”
刘家大太太陪笑了一下,将茶断了起来,偷眼看老夫人的神色,见她表情淡淡的,不欲多谈的样子,看来,老夫人这是听出来她的来意了。
那就好,她想着,就放下茶杯,重重地叹口气来。
这声音大的,屋里头伺候的几个奴婢都下意识纷纷侧目。
老夫人心里却是一沉,来了。
刘家大太太来了,却没有像从前那样要求见一见钟静姝和钟翰姐弟,元钟灵便觉得必定是为了刘淑晴的事来的。
她直接去了明芳园,钟静姝还一无所知,没了母亲的她,从那时候开始总有些落寞,觉得自己是没根的野草似的,元钟灵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她。
外头刘家的传言,甚至让燕妃捏在手里,用来弹劾了外祖父治家不严,表妹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
“舅母来了?我怎么不知道?”听到元钟灵的话,钟静姝露出惊讶的表情来。
也不该她奇怪,每次刘家来人,都会要求见一见她。
元钟灵摇头,只当不知道:“大约是传话的丫头还在路上,那我们现在就过去吧。”
钟静姝这段时间,心里空落落的,母亲没了,莫名的却对刘家更多了几分亲近感,她点点头,便跟着元钟灵肩并肩的往锦德堂去了。
元钟灵早打了招呼,一路走进锦德堂,都无人高声问话,奴婢皆是恭敬屈膝行礼。
上了台阶,待要一脚往屋里头去,元钟灵却一把拉住了她,摆摆手,小声说道:“先别急,我的钗勾住头发丝了,你帮我悄悄。”
钟静姝不以为意,上前替元钟灵整理发髻上戴着的衔珠钗,待将头发从首饰的缝隙里拿出来,屋里头隐隐约约的传出说话的声音。
“······在家里哭······,······三妹,命苦·······”
钟静姝整理头发丝的动作顿了一下,情不自禁往窗棂看去,下意识竖起耳朵。
听声音,那是大舅母的声音,她说三妹在家里哭,又命苦,不是说三姨母,又是说谁?
元钟灵抬起头来,钟静姝吓了一跳,就见元钟灵对她眨了眨眼睛,指了指窗户。
钟静姝顿时红了脸,她可从来不曾干过偷听这样的事,只是,她实在是太好奇了。
两个姑娘光明正大地站住窗口处听动静。
屋里头刘家大太太已经掉了好几次的眼泪,言说刘淑晴如何如何痛苦,还说了刘淑晴的话:“三妹妹在家里又是痛苦,又是自责,她说,都是她的错,如果不是她二十多岁还没有嫁人,大姐姐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想让她嫁给姐夫当填房,我们听了她的这些话,心都要碎了。”
“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又懂事,又孝顺,怎么终身大事上就这么坎坷,眼瞅着,我们老太太都想通了,给她瞧了一户寻常的商户人家,虽然略穷一些,但是胜在公婆和气,未来的夫婿也敦厚老实的份儿,也算是一门良配了。”
“可谁想到,出的这样的事。”
刘家大太太又开始掉泪,哽咽的声音传到外头来,听的钟静姝都呆住了。
她喃喃说道:“姨母她,不想做续弦。”
是啊,好人家的姑娘,谁愿意做续弦,可是,刘淑晴已经二十六岁了,在现在十七八岁出嫁的现实里,别家的孩子都十岁可以订婚的年纪了。
二十六岁,虚岁算是二十七,真的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她能选择的范围很小很小,她只能做填房,只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家庭还合适的男人,会到二十岁还没有成亲。
但是刘家老太太似乎是替女儿找到这么一户人家,元钟灵心里想着,真有这样的人家?不怪她多想的,如果真的有,大约也是和刘淑晴一样的情况,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男方迟迟没有成亲。
刘家大太太十分会说话,刘淑晴是姑娘家,又命苦,这些年的可怜她也是看在眼里的,也很少同情,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想着替她做个媒,那董家公子多合适,只是到底刘淑晴没有瞧上。
“刘氏那时候,是病的糊涂了。”祸从口出,是刘氏临死之前说的这话,老夫人想不认都难,侯府这样被动,皆是因为刘氏先坏了刘淑晴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