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婉莹告诉主刀师兄:“不是。”
好吧,谢同学这个答案似乎在大家意料之外,同时在大家在意料之中。连杨医生都认为她再说出任何爆炸性学术观点是理所当然的。谁让这人可以叫人拍案惊奇。 “是什么?”
申友焕问。 “师兄你退回来一些,重新复核下数据。可能可以得出两次测出来的数值偏差有些大。”
“偏差大是因为申老师第一次放的位置不对吗?”
杨医生听不太懂问。 身边有医生老师开口了:“你别总是问她,自己想。”
杨医生内心里想哭了,好不容易抓到个学霸辅导自己功课,结果老师不让问学霸了。 谢婉莹想起了第一次到急诊,被林老师抓到她给赵同学“小抄”。 临床老师是不让问的,开会讨论时可以讨论,不该问的时候是不可以问的。什么都问,以后看病人的时候医生是一个人单独执业的,谁能再给你机会问。 为了杨医生好,谢婉莹不回答了。再看手术间里,申师兄很快领悟到她的意思在退导管探头了。不是杨医生说的位置有放错了。像申师兄这样的老手是不可能把探测头放错位置点的。 数值偏差太大超出正常值的话只能代表的一件事,这里的血管壁情况极其不稳定。或许有活动的细小栓块在生成或脱落中,表明区域化的心脏在恶化状态中。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是单纯做冠脉造影难以准确评估出病人病情的发展速度。 第一次做冠脉造影,血管内弥漫性狭窄程度只在百分之四十到六十,根本不到放支架的标准,更别提需要做什么搭桥。然而做IVUS,第一次测量是4,接近放支架的界限值,第二次测出来3.4的数值更可怕,显示出可以放支架。由于患者年纪轻,说他是动脉硬化斑块导致狭窄是说不过去的。只有可能是受伤导致的。血管损伤情况现在看来,是比医生单凭检查报告的想象中严重多了去。 有了IVUS数据支撑,再来做冠脉造影,需要数次对比结果显示果然是有严重狭窄处。如果没有IVUS,可能再漏诊。 由于考虑患者病由是外伤,只放支架是没意义的。血管对应的心脏区域必然是有损伤了,这和谢同学之前提出的观点一致。检查出来的异常区域需要重点复查确定诊断。这点内科医生凭借血管内介入技术做不到,只能靠外科医生用眼睛亲眼来查看了。 外科医生是给内科兜底。这话再次显现出来它非凡的意义。 “小师妹你的眼睛是恐怖。”
手术越做下去,申友焕不得不赞叹声说,“我没能看出来,你能看出来,我知道,这个是变量,光靠看不行的。莹莹,你的眼睛莫非是自带计算器了?”
谢同学的眼睛自带计算机,嗯,这点在场所有旁观者颇感赞同。 申师兄这是心情放松了。内科手术目的基本达到,能检查出来问题给外科打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