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邹华石趁有一次秋丽红下山抢劫的时候,进了那个地道,他是经历过战乱的人,地道这种东西最熟悉了,一找一个准儿,等下去了,我的娘哎,真有宝藏!
更神奇的是,这地道还有两个出口,一个在秋丽红屋里,一个在后山悬崖边上,上面是一棵歪脖子树。
从那以后,邹华石就经常趁秋丽红不在,到地道中去看看,不过他没敢拿东西,他怕秋丽红发现,他的兴趣爱好是摸摸那些好东西,然后经常去看看那些东西还在不在,等哪天他真的要跑了,他就卷上里面的东西跑掉。
邹华石和邹敏赶紧往回跑,跑了没几步,就吸了几口空气,恶心倒地了。
江瑛看到这里,已经大概知道了怎么回事,她拿出个防毒面具,戴上后就下了地道。
地道很长,从这头一直走了大概十几分钟,狭窄的地道变得宽敞起来,一个七八十个平方的空间出现了,里面摆着几十口箱子。
江瑛看看那些箱子,大部分都是朱红色的箱子,年代久远,还有一些是雕工精美的檀木箱子,像是古时候大户人家才会使用的东西。
掀开箱子一看,金银元宝,手镯玉牌,女人用的金银首饰,还有一些字画,江瑛拿起来看看,虽然不太懂得欣赏,但也能看出是古物。
大部分箱子上面落了一层灰,看起来秋丽红并没怎么动过,只有一两个箱子上面比较干净,里面装的是金条,估计秋丽红拿出去的就是这些东西了。
既然水莲他们已经找到这里了,看起来,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江瑛将财物全部收到了自己的空间里,只剩下空空的箱子。
不对,还会有人找到这里,江瑛又在每个箱子里装上沙土,还有石块,然后将箱子锁的死死的。
再往前走,地面上躺着四个人,水莲,方武奇,邹华石,邹敏。
江瑛试了试这几个人的呼吸,水莲和方武奇已经彻底毒死了,邹华石也差不多了,只有邹敏年轻,跑的又快,吸入的毒气少,还留有一丝意识。
看到江瑛,她惊讶的睁大眼睛,“大,大当家。。。救我。。。”
她伸出手,想要握住江瑛的手,江瑛退后了一步,“你有什么跟我说的?”
“救我。。。救我。。。。”
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无非是监守自盗,见财起意,然后掌握秋丽红的秘密,事后换取更大的利益而已。
“你们有没有告诉过别人?”
邹敏摇摇头,“没有,你救我啊。。。。”
江瑛站的几米远,等着邹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然后拿出几个袋子,将这几个人装了进去,弄到自己的空间里。
等她出了地道,天差不多快要亮了。
到了上面,江瑛好好寻思了一下,既然水莲和方武奇是特务,那一定有接头的人,现在他们两个不见了,那么那些接头的人一定会找上来。
而且不用多想,一定会找到她,至于接头的人知不知道地道的存在,江瑛不确定,万一水莲和方武奇不想跟别人说呢。
现在有三个办法,一个是干脆将地道里的东西分了,分给龙昆山上的人,分到每一个人,钱被打散了,那些人就没办法全拿了,但这个江瑛有些犹豫,这搞不好会引起大清洗,万一对方干脆将他们全歼灭了怎么办。
还有一个办法,是将这些财宝全部献出去,找一个正义的队伍,给他们抵抗无敌。
第三个办法,是演一场好戏,引蛇出洞,将那些对这些财宝有意思的人,全都吸引过来,一举歼灭。
敌在明,我在暗,就第三种吧。
江瑛从财物里,拿出两卷名家的字画,再拿出两个滴翠的玉牌,还有金条,珍珠项链。
她拿着这些东西,到了聚义厅,“邹华石呢,把他给我叫来。”
小喽啰跑了一圈,“大当家,邹账房不在屋里。”
“不在,去哪里了?邹敏呢,找她也行。”
再找一圈,还是没有,“大当家,没找到。”
江瑛把包袱一摊开,拿起一个玉牌,“这可怎么办,不是说没钱了吗,我拿了这些东西出来,让他去当铺还些钱。”
秋丽红以前拿出来的都是金银,以金条居多,首饰和字画从来没有,众人这还是头一次见,曲豪和彭盾的眼睛都冒出绿光了,两人对视一眼,果然是有宝藏!
“大当家,这些东西,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江瑛漫不经心的说道,“都是我父亲留下来的,也许是我家祖上积攒的吧。”
众人心说,你就鬼扯吧,你们家几代贫农,不是给人当佃户的,就是伺候地主老爷的,能有这种好东西?
秋丽红的那些养子养女眼睛都跟着亮了起来,“母亲,让我们看看吧。”
江瑛很大方的一让,“看吧,可别弄坏了啊。”
呼啦啦,十几个人凑上来,挤进去挨个看,他们看完了,其他土匪看,等都看完了,大家确定,这些都是真的。
江瑛一拍桌子,“我知道都是真的,我父亲留下来的还能有假?现在我要找邹华石把这些换成钱,下面的人还等着用,他到底去哪里了?”
邹华石肯定是找不到了,因为已经被毒死了,最后的讨论结果,就是曲豪带着两个人,去山下的当铺走一遭,将这些东西换成银子回来。
江瑛同意了,反正只要将消息带出去就行。
曲豪带着几个人,骑着马到了城里,他没去当铺,反而到了一个客栈里,那里的上房,住着一个人。
敲门进去,那人转过身来,和江瑛拿着那些养子合成的照片上的那个人,长得极其相似,只不过,照片上的人年纪轻,这个人年纪大一些。
曲豪关上门,从包袱里拿出那些东西,“总算是有些头绪了,让我们等了十几年,你看看,这幅画是不是明山秋雨图?”
那男人接过那幅字画,展开来细细看了好久,点点头,“不错,确实是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