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兵临城下,大秦危矣?
翌日,朝阳初升。
皇宫大门敞开,十余丈宽广的大道笔直通向洛阳城外。
大周使团威严雄壮,整装待发。
赵长生自然也在其中,他虽无实责,却是副手,待遇仅在上官婉儿之下,此刻正坐在一架奢华舒适的马车中,静待使团出发。
马车旁边跟随着几位宫女,其中便有乔装打扮过的婠婠。
最后他还是拗不过婠婠,同意小侍女跟随前往。
周围使团成员看向他所在马车时,眼底大多有些不悦之色。
女帝宣布放弃攻秦,多多少少还是引起了百官们的不满。
当然,武曌只说是自己思虑后的结果。
但这建议毕竟是赵长生提出来的。
不怨他怨谁?
若让百官知晓,这厮连夜求见吹了枕边风,现在怕是都要群起而攻之了!
另一边,大将军董明月得到命令后,昨夜就火速返回边境。
正所谓兵贵神速。
如今大军已经开拔,压到了秦、周两国的边境线上。
不知大秦面对大军威压,是何反应?
……
大秦,兰池宫。
嬴政身着黑色龙袍,端坐龙椅上,面色平静如水。
堂下百官恭敬而立,但俱是神情慌张。
彼此环顾对视,忧心忡忡。
原因无他,大周女将董明月率军压境了!
董明月在大周的地位自是不必说,而今她亲自出征,想必是女帝下了攻秦的决心。
两国一旦交战。
那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大秦重兵都在北方对抗匈奴,国内空虚,如何能赢得战争?
“众卿以为当如何?”
始皇平静的声音传来,群臣心中的慌乱顿时大减。
有陛下在,大秦便不会倒!
这是所有老秦人的共识。
始皇登基二十余年,带领大秦灭六国,征百越,击匈奴,从西北边陲小国一跃成为中原顶尖强国之一。
雄霸整个西北。
在老秦人心里,始皇就是天!
只要天塌不下来,其他一切都是小事。
大殿内静默一番,一位老臣站了出来,“回陛下,而今我大秦雄师均在北境,在大周边境上的防守很是空虚。”
“大周来势汹汹,军力强我几倍,不可硬挡啊!”
“臣认为索性不如将边境之地先让与大周,我等且战且退,依靠战略纵深分薄大周兵力,再寻反攻之机。”
老臣话音刚落,便有许多臣子下意识出声。
“这如何使得?”
“我大秦岂能拱手将大好河山让与他人?”
“国门绝不可开!大不了与他们拼了!”
但很快群臣声音渐渐消失。
冷静下来后,他们悲哀的发现,方才老臣的建议似乎是当下最好的解决办法。
大秦边境上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就靠这点兵力绝对挡不住大周,硬抗反而只会白白损失有生力量,将日后反攻的希望彻底断送。
百官不由得皆是面色阴沉,叹息不已。
我堂堂大秦,怎就落到了这般境地?
都怪那匈奴异族!
倘若没有异族侵扰,三十万精锐大军俱在,天下何人敢攻我大秦!
群臣中倒是没有一个建议将北境让给匈奴,好调回大军的。
因为他们知晓,那帮异族是何等凶残。
一旦得势,必会对大秦赶尽杀绝!
匈奴带来的威胁远在大周之上。
“陛下,臣倒还有个法子或可一试。”就在这时,一位面容方正的中年儒生站出队列,拱手而立。
百官一见此人,精神一振,心里重又泛起了希望。
此人正是当朝丞相李斯!
不同于大周有许多宰相,什么左相、右相、内相,甚至放宽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等职,可以说水得很。
大秦只有三位宰相,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且太尉一职常年空缺,形同虚设。
丞相上承皇帝诏命,下统文武百官,总揽政务,乃是最高行政官。
“丞相但说无妨。”
嬴政万年不变的表情也微微有了些变化。
“陛下,大周不可硬挡,然撤出边境之地却又损失甚大,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取。”李斯面色凝重,语气深沉。
“臣以为,或可尝试派出使臣与大周求和,如若不成,再行刀兵之事。”
“而大周能兵不刃血得到好处,应当也不会非要与我拼个你死我活。”
求和?
这……虽说有些屈辱,但却能将损失降到最大,貌似可行啊!
便是和谈不成,也不过再按照之前方案打就是了。
群臣心中纷纷一动。
认真思考起和谈的可能性。
嬴政面色如常,看不出是何想法,心下却正在思量。
堂下众人都静静等待着始皇的决定。
大殿内寂然无声,气氛慢慢变得压抑。
突然,龙椅前的空间一阵荡漾。
一道高大的黑色影子显露出来。
影子双手恭敬呈上一封密信。
文武百官均是好奇看着,知道这是始皇的影卫,却不知带回来的是何重要情报。
这信自然是赵长生昨夜写的那封,信中仔细交代了大周的动向,以及女帝将要册封自己为帝君之事。
嬴政接过密信展开查阅,神色竟是变得有些感慨。
长生都要成大周帝君了?
这小子总能搞出点意外来!
不过这封密信来得当真及时,也幸亏长生冒死劝谏,打消了女帝攻秦之意。
否则大秦社稷危矣!
因这密信的内容,嬴政一时间念头纷呈。
原来大周军队压境只是威逼,意图迫使大秦求和,好在后续的和谈中占据优势。
和谈之念倒是与丞相李斯所想不谋而合。
如今看来求和乃是大秦最佳的出路。
但前番才灭了大周十万精锐,双方仇怨甚重,现在边境又真的空虚,势不如人。
这次怕是得出点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