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上午,就在肖辰安教李平安古诗词中度过。
中午一到,肖辰安便停下了,太累了,比自己读书还辛苦。
口干舌燥的,小舅子还时不时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包括但不限于:你们上工都是早上出去,中午回来休息,到了下午才出去。
为什么那首诗里面的人明明知道中午那么热,还要去田里做事呀?
类似这样的问题难倒了从小到大都被夸,聪明,学习好,有才华的肖辰安。
终于到了十二点,肖辰安拿出南瓜饼,迫不及待的说,
“安安,先吃饭,吃过饭了午休会儿再学。”
“嗯嗯,姐夫,我觉得现在脑袋里都是古诗了。”李平安带着一股兴奋劲儿,对着李如意道:“姐姐,你听我给你背。”
李如意微笑点头,虽然听了一上午,耳朵都起茧了,但是不能打击弟弟想要学习的心。
李平安“咳咳咳”,清了下嗓子,才开始他的表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孩儿记忆力好,又愿意认真学,一口气背了三首古诗,气都不带喘的。
背完,大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李如意,把“快来表扬我”写在了小脸上。
李如意捏了捏弟弟养得越来越好的小白脸,发自内心的夸奖:“安安,你真的很棒,这么多都能记住。姐姐都记不住呢。”
“嘿嘿,那吃了饭,我教姐姐。”
看来,是个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潜力,不分老少。
中午吃的南瓜饼,因为没有放空间,饼子有些干,李平安小孩儿嗓子细,有些难以下咽。
对面的老人,拿出自己的饭盒,里面是肥瘦相间的腊肉。
“小朋友的古诗背得真棒,爷爷请你吃腊肉,当奖励好不好?”
老人把盒子往李平安的方向推了推。
李平安礼貌的说:“谢谢爷爷,您自己吃,窝有南瓜饼。”
腊肉家里也有,李平安不馋,而且他谨记姐姐说过的话,不能吃别人的东西。
老人又把盒子往李如意和肖辰安的方向推:“来,你们俩先吃,肉很多。”
老人喜欢平安,觉得只要姐姐姐夫吃了,小孩儿也会吃。
在这个一年到头吃不到几顿肉的年代,这油汪汪,香喷喷,闻着就香的腊肉可是好东西。
肖辰安和李如意齐齐摇头:“谢谢您,您自己吃,我们吃南瓜饼能吃饱。”
老人还想再劝,突然被李如意后面座位上的婴儿啼哭声打断。
“哇哇哇⊙w⊙”,婴儿哭声十分响亮。
还有女人哄孩子的声音:“别哭了,别哭了。”
隐隐透着些许疲惫。
老人坐在李如意对面,不用转头,直接可以看到婴儿情况。
婴儿看上去不到一岁,白嫩的脸因为哭得太大声,都憋红了。
一个穿着满身补丁衣服的农村妇女,皱着眉,抱着婴儿,拍着背哄着。
“大嫂,孩子是不是饿了?给他吃点东西,就不会哭了。”
妇女边上的乘客给出主意,早上这孩子一直再睡,没吃过东西,到了中午,也不见妇女给他吃的,也不知道怎么当妈的。
妇女露出拘谨的笑,说道:“唉,我们家穷,我生了孩子后,没吃过肉,蛋都只吃了几个,身上没有生人血。”
生人血就是奶水,这个保守的年代,特别是农村人不好意思直接说奶水,便用这个代替。
那人又说:“没生人血,你给他喂点别的也行呀。”
妇女又是一声“唉”:“我喂了,家里穷,只有粗粮馒头,他吃不进去。”
听到这里,老人端着食盒走了过去,对抱着婴儿的妇女说道:“我有肉,可以给孩子吃。”
妇女看着一片片腊肉,不受控制的咽了下口水。
“那,那就谢谢您了。”
边说,边把婴儿挪到一只手臂上,腾出一只手接肉。
老人把盒子偏了一下,摇摇头,说道:“肉是给孩子吃的,我是看孩子哭得可怜。”
妇女脸上闪过一丝窘迫,回道:“我就是给孩子吃的。”
老人还是摇头:“你这儿太挤,我抱过去喂。”
妇女听到这句话,急了,肉也不要了,两只手抱着婴儿,十分抗拒道:“那就不用了,我下站就到了,也饿不了多久。”
这个年代人贩子多,妇女可能是怕老人想要拐走这个孩子。
李如意吃着南瓜饼,听了老人和妇女对话的全过程。
想着老人为什么非要把婴儿抱过来,便转头看看情况。
只一眼,李如意便站了起来。
走过去帮忙:“这位大嫂,孩子都快哭晕过去了,你不如把他给这位老同志,让他给孩子喂点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