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苏力德翻译过来就是“矛”的意思。
是蒙古战神的标志,类似于战旗。
苏力德的顶端为一尺长镀金三叉铁矛,三叉象征着火焰。三叉矛头下端为圆盘(“查尔”),圆盘边沿分别固定公马黑鬃和公马白鬃制成的缨子。八壹中文網
黑色的叫哈日苏力德,白色的则是查干苏力德。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
传说成吉思汗战神之矛——苏力德所指之处,定会奏响战歌。
在蒙古人心中,苏力德是战神的象征,是蒙古勇士集结的旗帜。
哪里竖起苏力德,哪里就永存着不朽的蒙古精神。
苏力德黑色是蒙古民族的苍天之灵,象征着战争与力量。
白色苏力德是蒙古民族的整体象征,象征着和平和权威。
据说当大汗出征时就会树立起黑色的苏力德,而大汗在营地驻牧时,就会树立起白色的苏力德,现在的那达慕上,一般也是白色居多。
关于苏力德的由来,它的传说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据耶律楚材自传记载,公元1162年农历7月铁木真(尊号就是成吉思汗)出生的时候,手中握着一块胎血。
掰开后发现,是一个两头尖尖的菱形图案。
后人说成吉思汗手握着“苏力德”出世,是上苍派来拯救蒙古民族的英雄,“铁木真”则是铁之变化的意思。
后来由金国来到蒙古的金帐第一谋士耶律楚材派俘获的灰熊国能工巧匠按此图案打造了一个标志物。
取名苏力德,设在成吉思汗金帐的顶部,并作为蒙古军队的军旗和军徽图案。
从此,苏力德就代表着战神,代表着成吉思汗,表示着至高无上。
而第二个传说,成吉思汗曾被围困在一个叫千棵树的地方。
正在危急时刻,他翻身下马把马鞍倒扣在地上。
向着苍天大喊:“长生天父亲啊,请救救你的儿子吧”。
话音刚落,从天上落下了长矛一样的东西。
手下名将木华黎要从树上取下来。
但他三次都没有成功,成吉思汗恍然大悟,他亲自踩在马背上,取下了这个东西。
从此,成吉思汗举着这个长矛,长矛指向哪里,哪里就奏响了凯歌。
它成了成吉思汗所向披靡的旗帜,又是太平无事的吉祥物。
蒙古贵族一直有树立长矛的习惯。
原始的蒙古部族认为,长矛是一个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当他被腾格里召唤之后,他的灵魂就会寄托在他的长矛之上。
守护着自己的家族,并带给家族中的战士以勇气和力量。
如今蒙古族有很多传统的祭祀活动。
如祭敖包、祭火、祭祖、祭天、祭祀苏力德等等。
其中苏力德祭祀也是重要的一个祭祀活动。
蒋言昨晚也从旅游攻略上得知,这次旅途还会途经一个名为西乌珠穆沁的大草原。
那里每年农历七月初三都会举办苏力德秋祭,祝福秋天丰收,草原无灾无难。
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都值得被人尊重和学习。
“苏力德”代表着蒙古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坚毅与信念。
“苏力德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魂。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里有苏力德,眼中有火,脸上有光,奋发向上、锲而不舍。
整个度假村给蒋言印象比较深的有三项。
其一,演出的时候在仅有的面积中可以容纳那么多人骑马,并且井然有序。
其二,就是打树花表演,非常令人震撼,打树花是合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合北省章口蔚县暖泉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相传最早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
富人们都会燃放烟花庆祝,可那时候贫苦人并买不起烟花。
于是,打铁匠就从打铁时飞扬四溅的火花中得到启发。
将生铁用高温融化成铁水撒到城门的砖墙上,那场景就像一朵朵烟花绽放。
打树花的节目开始时,将度假村中央广场的气氛带入整个节目的高潮点。
这时只见打树花的师傅赤裸着上身,头戴斗笠的走到广场中央。
在传统的打树花节目里,师傅会身穿羊皮袄,头戴斗笠,做好防护以免烫伤,再拿着特制的瓢,进行表演。
之后会伴随着熊熊火焰、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在篝火中与蒙族小伙姑娘尽情歌舞。
让游客们做一次真正的蒙古人,尽情释放自己的粗犷和激情。
而打树花在传到坝上地区,蒙古族的打树花师傅更是为打树花这个节目增添了许多的狂野与桀骜。
他们赤裸着上身,露出黝黑结实的肌肉。
端着特制的瓢,随着臂膀扬出的瞬间,1000摄氏度的铁水打在树上砰然炸开一簇簇金花。
霎时间绚烂了整个天空。
还没等星火落地,赤着身子的汉子随后将一瓢瓢铁水洒向夜空。
只觉漫天星火,光彩夺目,一片火树银花,不知迷了谁的眼......
而打树花的师傅站在漫天金雨中,任由这金花雨淋在身上。
合着蒙古族特有的古老而又悠长的歌谣。
仿佛带游客们走进了神秘的时空之旅。
任时光穿梭,一起见证那些辉煌的历史,伟大的传说......
烟花虽美,却稍纵即逝,可璀璨夺目的那一瞬,带来的惊艳与美丽却是永恒的。
其三,就是打树花过后的篝火晚会,是游客可参与其中互动的好时机。
篝火晚会,起初是草原民族的一种传统的欢庆的形式,除了欢庆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意义。
燃起的篝火可以用来取暖,也可用烟火驱散蚊虫。
还可为在空旷草原上夜色中行走的路人指明方向。
亦或用点燃的篝火驱吓野兽,保护人、畜的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篝火晚会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表达的不仅仅是欢庆的喜悦心情,更多的是草原人民对远方尊贵客人表示热情欢迎的一种形式。
在一处空旷的场地,师傅们会用木杆搭成支架,堆垒成垛,而作为远方的客人便有幸亲手用火把点燃篝火。
之后会伴随着熊熊火焰、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在篝火中与蒙族小伙姑娘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一起手拉起手围着篝火尽情歌舞,虽然大家素不相识,但并不显得拘谨,反而很容易融入到一派喜庆的氛围中。
蒋言将这一幕幕都拍摄了下来,人群中,自然有游客认出了他。
几名身穿蒙古袍的游客,将蒋言拉入人群中,与众多游客一起围绕着篝火,跳欢快的舞蹈。
此刻,所有人都像是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与琐事,尽情释放着心中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