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二)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二)(1 / 1)

十、《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履》卦内容的诸家易说1、诸家易说(兑下乾上)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利贞。虞翻曰:谓变讼初为兑也。与谦旁通。以坤履乾,以柔履刚,谦坤为虎,艮为尾,乾为人,乾兑乘谦,震足蹈艮,故“履虎尾”。兑说而应虎口,与上绝,故“不咥人”。刚当位,故通。俗儒皆以兑为虎,乾履兑,非也。兑刚卤,非柔也。初九:素履,往无咎。虞翻曰:应在巽,为白,故“素”。履四失位,变往得正,故“往无咎”。初已得正,使四独变,在外称往。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虞翻曰:二失位。变成震,为道、为大涂,故“履道坦坦”。讼时二在坎狱中,故称幽人。之正得位,震出兑说,幽人喜笑,故“贞吉”也。六三:眇而视,跛而履,虞翻曰:离目不正,兑为小,故“眇而视”。视上应也。讼坎为曳。变震时,为足。足曳,故跛而履。俗儒多以兑刑为跛,兑折震足,为刑人见刑断足者,非为跛也。“履虎尾,咥人,凶。”

虞翻曰:艮为尾,在兑下,故“履虎尾”。位在虎口中,故“咥人凶”。既跛又眇,视步不能,为虎所啮,故“咥人凶”。《象》曰:“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

虞翻曰:乾象在上,为武人。三失位,变而得正,成乾。故曰“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虞翻曰:体与下绝,四多惧,故“愬愬”。变体坎,得位,承五应初,故终吉。《象》曰:“志行也”。九五:夬履,贞厉。虞翻曰:谓三。上已变,体夬象,故“夬履”。四变五,在坎中也,为上所乘,故“贞厉”。上九:视履考详,其旋元吉。虞翻曰:应在三,三先视上,故上亦视三。故曰“视履考详”矣。考,稽。详,善也。乾为积善,故“考详”。三上易位,故“其旋元吉”。2、易说批判《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履》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只有虞翻一家,我们看虞翻对所谓卦辞的注释。所谓的《履》卦辞,及汉代以后附会上的“卦上卦下”之说是:“(兑下乾上)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利贞。”

虞翻的注释是:“谓变讼初为兑也。与谦旁通。以坤履乾,以柔履刚,谦坤为虎,艮为尾,乾为人,乾兑乘谦,震足蹈艮,故“履虎尾”。兑说而应虎口,与上绝,故“不咥人”。刚当位,故通。俗儒皆以兑为虎,乾履兑,非也。兑刚卤,非柔也。”

这段注释中出现的“卦”说,有《讼》、《兑》、《谦》、《坤》、《乾》、《艮》、《震》,又通过这些里的卦画取象及爻位刚柔之说而穿凿附会到卦辞里的“履虎尾,不咥人”上。对所谓一卦卦辞的注释而穿凿附会出那么多的既有属八卦里卦名称(符号),又有属六十四卦里的卦名称(符号)。这犹如犬牙交错般的说法,能以此就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了吗?不但不能,更加的是让后人看得奇怪与神秘。并且虞翻还在注释里取笑他人的说法,即“俗儒皆以兑为虎,乾履兑,非也”,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这所谓的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利贞。”

其意就是用老虎比喻事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踩着了老虎尾巴,可老虎并没有咬人,是亨通的结果。”

而虞翻那般的注释,却是不着边际。而虞翻在对所谓的爻辞内容注释,皆与《周易》内容文辞毫无关系的“象数”去解释。虞翻既受《易传》的错误影响,又更受“汉象数”易学的错误影响所致。《周易》一书里却有一套符号,而这符号并不是《周易》原创,这套符号早在《周易》成书的西周后期前几百年的商代晚期已经出现了。《周易》成书时所用那套符号还没有证据证明已是卜筮符号工具,无论地上与地下资料,均不能证明西周之前那套符号既称卦符号,又是八卦取象卜筮上的工具。经考证八卦取象筮法产生于战国,而八卦一词出现的更晚。《周易》本不是以八卦取象填进的文字,也是卜筮(算卦)所用的卜辞汇编。《周易》原创就是一部政治哲学,即使《周易》原创文本不断被篡改,但《周易》一书里的文辞内容并没有改变,还是那些文字思想内容。岂能看不懂《周易》里文字内容吗?帝制里为何要以原本是卜筮上的“象数”说法去穿凿附会于《周易》文辞呢?难道帝制里的文化专制,把人们禁固的只会以“象数”而胡说八道《周易》吗?现附上《周易》西周后期成书前后“六十四画符号”刻写演变对比表,便明白《周易》成书时所用那套符号是历史上的传承,并非《周易》一书原创,也只个文章排序而已1 、++∧+∧∧ 甲骨 商代晚期 《楚竹书周易研究》2 、∧∧+∧∧八 磨石 " "3 、∧∧+∧八八 陶范 " "4 、+八∧∧∧∧八+∧∧∧∧ 青铜器 西周早期 “中方鼎”5 、---∧∧- 陶器 西周后期 “西周陶簋”6 、----∧- 竹简 战国中期 “楚地竹简”7 、∧--∧-∧ 竹简 秦朝 秦简《归藏》8 、─ ┘└ 帛锦 西汉初期 帛书《周易》9 、─ ╯╰ 竹简 西汉初期 阜阳汉简“周易”10 、─ -- 石碑 东汉时期 汉石经《周易》(说明:8、9、10里的符号举例,只举六联体符号里两个基础符号的写法)这套符号在《周易》成书(西周后期)前,只是一套记事符号,就是在《周易》成书后长时间内也并没有衍生为八卦取象上的卜筮工具,有考古发现到战国时期这套符号才演变成一套卜筮工具(严格的说《左传》记载的八卦取象卜筮法表露的战国人物事情,应是战国时期的产物),随之产生了六十四卦符号及名称,和八卦符号及名称,因八卦名称是用于《周易》一书里的八篇文章里的名称。我们再对比下面对《周易·履》文的译解,分明看得出虞翻注释上是何等的荒谬。3、附录:(1)附录《周易·履》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①《周易·履》原创文本格式()履虎尾,不咥人,亨。素履,往无咎。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履虎尾,愬愬,终吉。夬履,贞厉。视履,考祥其旋,元吉。②《周易·履》春秋文本格式()履虎尾,不咥人,亨。()讼:素履,往无咎。()无妄: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乾: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中孚: 履虎尾,愬愬,终吉。()睽:夬履,贞厉。()兑:视履,考祥其旋,元吉。③今本《周易·履》内容格式()履 :虎尾,不咥人,亨。初九:素履往,无咎。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九五:夬履,贞厉。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2).附录《周易·履》原创文章译解(原文)()履虎尾,不咥人,亨。素履,往无咎。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履虎尾,愬愬,终吉。夬履,贞厉。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译文)十、踩着了老虎尾巴,可老虎并没有咬人,是亨通的结果。以朴素坦荡的胸怀,进入仕途,没有灾祸。若仕途道路平坦无险,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参与社会活动,岂不是光明的未来。然而自身有问题,如眼睛有疾,还要勉强看视;瘸了腿还要勉强地去走路,踩着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岂不凶险。因为这些人是靠武力取得的君位,才是凶险的根源。踩着了老虎尾巴,但能恐惧警惕,最终是吉利的,不会受到伤害。排除仕途上的障碍,还会有不少的困难。若行为审慎,遇事周密,而反复地考虑周详,政途就会大吉大利。”

(解说)“履”的本义是践,踏,踩。引申为实行,做事。本篇的题目是“履虎尾不咥人,亨。”

“咥”(dié):咬。这一句话是说:“踩着老虎地尾巴,老虎却没有咬人,是亨通的事情。”

这是比喻。而生活中若真的踩着老虎尾巴,能不被老虎咬么?这是用老虎来比喻君王。“履虎尾”是比喻在君王身旁做事的君子们。后来不是有一句成语“伴君如伴虎”吗?这里用“履虎尾”来寓意行事谨慎小心,即使冒犯了君威,而处危不被伤害。这是讲给君子听的,这属于政治上的谋略。本篇第一自然段:“素履,往,无咎”。“素”:本来的,质朴。这开篇一句就是围绕着题目而论。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地纯朴,品行端正的进入仕途,没有祸害。”

“履”在本篇的含义,应指官道,或叫仕途。当然《周易》时代是没有这种称法。现在不是在进入国家工作单位,还要填写自己的履历吗?从本篇“履道”来看,就是指政治上的官道,因为西周时期已是官僚政体。“素履,往无咎。”

这是西周时期知识精英所认为进入仕途应遵循的原则。就是现在,也同样有着现实意义。“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履道”:指仕途道路。“坦”:平直,宽广。“坦坦”:是指平坦宽广没有障碍的大道。这是比喻仕途应像平坦无险的大道那样宽广。“幽人”:指隐士。“幽”:本意是昏暗不明。这段话是指“政治宽松,仕途平坦,就连隐士也看到前途的吉祥。”

这一段是承上一段内容而进一步的论述。上一段意思是“以纯洁端正的心态进入仕途,就能站着脚,不会受到伤害。这是“履虎尾不咥人”的根本。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要社会,国家在政治上提供宽松的环境。这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句与句之间是有着逻辑性。政治上宽松,给于进入仕途者创造了平坦无险的环境,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出来参与社会活动。因隐士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若政治环境险恶,那就会“天下无道而隐”,精英、人才不就纷纷隐藏了吗?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既要入仕的君子,抱有正确的态度,又要给君子提供一个政治宽松的环境。作者论述的是相当精辟,逻辑严谨。“眇能视,跛能履”。“眇”:指目盲。“跛”:指瘸了一只腿。这里的“眇能视,跛能履”是比喻。通过眼睛与腿有缺陷,即自身有错误,导致“履虎尾,咥人”的结果。这是提醒君子们做事要检点谨慎,不能导致踩着老虎尾巴,而被老虎咬的后果。“凶,武人为大君。”

“武人”:将帅,统领军队的人。“大君”:国君。本句是说:现在的君位是靠武力得到的,才是凶险的根本。这又表述了一层意思。即老虎咬人,不仅是自己不能审视自己,不能审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终于触犯了那些“武人为大君”者的威严,被伤害。而那些靠武力夺取君位者,本身就是吃人的老虎。把“武人为大君”比喻是吃人的老虎,这表明《周易》时期已是诸侯纷争的时代背景。即西周后期。这些“武人为大君”就像是老虎,伴随着“大君”,就像是伴随着老虎,跟在老虎后面,一不小心,就会被老虎伤害。这种比喻也很贴切。作者是在讲述的是政治,只不过是运用的是比喻手法,而这比喻也是恰到好处。“履虎尾,愬愬,终吉。”

那么如何避免“履虎尾不咥人”的事情发生呢?这是作者指出的行为原则。“愬(sù):诉说,诉苦。“愬”:又读(sùo),是指惊恐之意。“愬愬”:指惊恐样子。如《诗》里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在“履虎尾”上,如“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般谨慎,小心。最终是平安无事的。即踩着老虎尾巴,而不被老虎伤害。这是比喻,是说,跟在国君的后面,若能小心谨慎行事,最终是吉利的。这就是指明了行事方法。只有看不到自己的缺陷与毛病,才会履虎尾,被虎咬。这是为君子讲述的为政之道。在《周易》时代,无论是西周的周王,或是诸侯国君,及卿大夫。也无论是“武人为大君”的西周分封以外的新兴诸侯,都是家长制的统治体制模式。在家长制下做事的“君子”,不就是与老虎为伴吗?但这些“君子”是能转化的,如《乾》篇里讲的那些从“潜龙”到“飞龙”。“君子”既是国君的卿,或某一天就变成国君。这里依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夬履,贞厉。”

《易传·彖》里说:“夬(kuài),决也,刚决柔也。”

“夬”:是排除阻塞物,决定,判决等意。这里是指排除“履道”上的阻塞。用现在的话说,应建立一种有效合理的政治制度。本段意思是,要排除解决官道上的问题,还会面临不少的困难,但要不断地去改变。“贞”:指前进的路途,意指未来。“厉”:困难。“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视”:审视,观察。“旋”:周旋。“考祥其旋”:反复地考虑周详。前段意思是,排除政道上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的困难,这是要清醒认识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作者最后给出了在面对现实的局面只有做到“行事审慎,遇事周密,而反复地考虑周详,自然是大吉大利了。”

这就是“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意思。而本句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所见这种政道,认真去研究考察其中的道理,应建立一种长效的制度。”

“元吉”无疑是出现了很好的结果,是向着正确又好的方向发展的事情。《周易·履》文为君子讲述的是为官之道,即论述了仕途上的险恶性。让君子为官时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那般,才不会招致灾祸发生。总之,《履》文作者是通过这样几个方面的论述了君子为官之道。一、《履》文首先立论的是"履虎尾,不咥人,亨。"这是说踩着老虎尾巴,老虎却没有咬人,是亨通的结果。其次就是《履》文围绕着立论而展开的论述。二、君子要以朴素坦荡的胸怀进入仕途,就没有灾祸。这就是《履》文里说的"素履,往无咎 "的道理。即为官者应光明正大、坦荡无私,是不会有灾祸的。三、作者转过来对官道环境的论述,即为官者做事环境应变得如道路那样平坦无碍,为做官者提供宽松无碍的环境,让为官者能轻松的入仕。这又是一个方面的问题,让君子明白其道理。为官的道路平坦无险,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参与到政治活动中,这应是正确与吉祥的。这就是《履》文中讲述的"利道坦坦,幽人贞吉"的道理。四、作者又转过来讲述为官者自身的问题,若为官者自身有缺点,如眼晴有疾,还要勉强看视;瘸了腿,还要勉强地走路那样,踩着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岂不凶险了。再者只因那些靠武力取得大君地位者,才是导致为官道路上存在着险恶的根源。这是两个方面问题的论述,也就是《履》文中讲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的含义。这是让君子不但明白自身要不断纠正其缺点,不断修正自身,不能在为官中犯错,而导致危害的出现。再是也要明白跟在那些靠武力获取大君地位身旁做官,本身就存在着风险。正如后封建里所说的"伴君如伴虎"的那般道理。五、紧跟着论述的是"履虎尾,愬塑,终吉"的道理。这寓意着"踩着了老虎尾巴,但恐惧警惕,最终不被老虎伤害"。这是让君子为官做事时刻处于小心谨慎,如履薄冰那般的心态,就不会受到伤害。六、作者又转过来论述官道上存在的问题,让君子明白学会改进官道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即排除为官道路上的障碍,但还有不少的问题与困难要做。这就是《履》文中说的"夬履、贞厉"的道理。让君子明白不但为官者自身要修正其缺点问题,而且在官道环境上也要排除不合理的问题。七、最后作者强调是君子为官做事,若能审慎周密,而在做事之前反复的考虑周祥,为官上就会大吉大利的。这就是《履》文最后说的"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道理。《履》文是为君子讲述为官之道和官道做事环境,对这两个方面所进行的论述。对为官者比喻时常跟在吃人的老虎身后,说明为官之道所存在的险恶性。教育君子在为官上如同伴随在吃人的老虎身旁,如何才不被老虎伤害,就要注意自身的问题,时刻反省自身,做事要谨慎周密,如履薄冰那般。再一方面,要给予为官者宽松平坦的平台,并排除官道上的阻碍,为入仕为官者提供一种宽松无险的做事环境。再反过来看虞翻对所谓这一卦的卦爻辞,注释的是什么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父皇,请退位 乱世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