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十六)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十六)(1 / 1)

二十四、《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复》卦内容的诸家易说1、诸家易说(震下坤上)复:亨。何晏曰:复者,归本之名。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复亨”也。“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虞翻曰:谓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为疾,十二消息,不见坎象,故“出入无疾”。兑为朋,在内称来;五阴从初,初阳正息而成兑,故“朋来无咎”矣。“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案:《易轨》: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震、离、兑四方正卦,卦别六爻,爻生一气。其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当周天之数,余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闰余者也。剥卦阳气尽于九月之终,至十月末,纯坤用事。坤卦将尽,则复阳来。隔坤之一卦六爻。为六日。复来成震,一阳爻生,为七日。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其义也。天道玄邈,理绝希慕,先儒已论,虽各指于日月,后学寻讨,犹未测其端倪。今举约文,略陈梗概,以候来悊,如积薪者也。“利有攸往。”

虞翻曰:阳息临成乾,小人道消,君子道长,故“利有攸往”矣。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崔觐曰:从坤反震,而变此爻,不远复也。复而有应故获“元吉”也。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王弼曰:得位居中。比初之上,而附顺之下,仁之谓也。既处中位,亲仁善邻,复之休也。六三:频复,厉,无咎。虞翻曰:频蹙也。三失位,故“频复,厉”。动而之正,故“无咎”也。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虞翻曰:中谓初。震为行。初一阳爻,故称“独”。四得正应初,故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俗说以四位在五阴之中,而独应复,非也。四在外体,又非内象,不在二五,何得称“中行”耳?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侯果曰:坤为厚载,故曰“敦复”。体柔居刚,无应失位,所以有悔。能自考省,动不失中,故曰“无悔”矣。上六:迷复,凶、有灾眚。虞翻曰:坤冥为迷,高而无应,故“凶”。五变正时,坎为灾眚,故“有灾眚”也。“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虞翻曰:三复位时,而体师象,故“用行师”。阴逆不顺,坤为死丧,坎流血,故“终有大败”。姤乾为君灭藏于坤,坤为异邦,故“国君凶”矣。荀爽曰:坤为众,故“用行师”也。谓上行师,而距于初。阳息上升,必消群阴,故“终有大败”。国君,谓初也。受命复道,当从下升。今上六行师,王诛必加。故“以其国君凶”也。“至于十年不克征。”

虞翻曰:坤为至,为十年。阴逆坎临,故“不克征”。谓五变设险,故帅师败丧,君而无征也。何晏曰:理国之道,须进善纳谏。迷而不复,安可牧民?以此行师,必败绩矣。败乃思复,失道已远。虽复十年乃征,无所克矣。案:坤为先迷,故曰“迷复”。坤又为师象,故曰“行师”。坤数十,十年之象也。(笔者说明:因对《周易集解》一书只收录对今本《周易》所谓的卦爻辞汇编的注释,而不对注释的属《易传》的《彖》、《象》文及对其再注释的内容录取。而有些如上面属《小象传》的内容,又因关联到注释者对《小象传》和所谓爻辞内容一并做出的注释,就用括号来保留《小象传》的注释内容,以下同。)2、易说批判《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剥》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共有六家,其中汇编以虞翻的注释较多。在对所谓《复》卦辞分段注释有三家,对“复亨”何晏的注释是:“复者,归本之名。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复亨"也”。看何晏的注释还能称是所谓的“义理派”人物吗?这所谓“义理派”的注释依然以八卦取象及阴阳爻位来穿凿附会这“复亨”两字。可通过何晏这样的说法,“复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何晏说的等于白说。在对“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虞翻的注释依然是用“汉象数”去穿凿附会。与何晏的虽轻“象数”注释方法,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转轴子”话,说了等于白说。如虞翻对“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的注释是:“谓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为疾,十二消息,不见坎象,故"出入无疾"。兑为朋,在内称来;五阴从初,初阳正息而成兑,故"朋来无咎"矣。”

这说法似乎并不是去注释《周易》文辞意思的,而是说明《周易》文辞从何处而来的。接着李鼎祚(“案”)对“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的注释,李引用《易轨》里的“象数”说法,虽讲了那么多的内容,依然不能明白他说的“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个什么意思呢?即使李鼎祚穷尽卦爻象数,同样是个说了等于白说。最后是虞翻对所谓这一卦辞最后四字 “利有攸往”的注释:“阳息临成乾,小人道消,君子道长,故"利有攸往"矣”。这“利有攸往”意思,应该是简而易懂啊!可虞翻依然以“象数”去穿凿,而附会出“故"利有攸往"矣”。这说法归为帝制里“易学”上的统一模式,即说了等于白说。为何帝制里的“易学”,是如何形成这种“学问”,让人不得其解。我们再对所谓“上六”爻辞里的“迷复,凶、有灾眚”,虞翻的注释是:“坤冥为迷,高而无应,故"凶"。五变正时,坎为灾眚,故"有灾眚"也”。虞翻注释时扯出的《坤》卦,是所谓《复》卦符号里的上卦八卦之一的《坤》,可不是六十四卦里的《坤》卦,卦学复杂不?虞翻又扯出的《坎》卦,是以卦变里东西,用这些卦象去穿凿附会所谓的爻辞内容。虞翻注释的依然是“转轴子”话,即说了等于白说。而“迷复,凶、有灾眚”这句话,同样不难理解其意。早在《左传》一书里就记载引用过这句话,以引经据典的方式在于阐明事理。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正是引《周易·复》里的文句来说明事理:“子大叔归,复命,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吾乃休吾民矣。”

这里记载郑国的游吉,从楚复命回国,告诉子展说楚王将要死了。认为楚王不修德政,反而在诸侯那里贪图进奉。游吉为阐明楚王快死的说法,就引用春秋文本《周易》的句子做为引经据典为论证的依据。这里的“《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正是引用春秋文本《周易》一书里的《复》中的句子内容称法,来阐明“楚子将死”道理。《周易》里的“迷复凶”,是指“迷途不返,就凶险了。”

也可解释为:“迷失方向,而不改正,就凶险了。”

意思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悔改,就是凶险的后果。游吉引用这《周易》里的话,隐喻楚王有错不知改悔,不就是快死亡了吗?这引用的句子再恰当不过了,增强了论事的说服力。而对游吉引用时的称法,即“《复》之《颐》曰”。看到下面附录的春秋《周易》文本格式就明白了。难道到了帝制里的“易学”者,就看不明白《周易》里的文辞内容了吗?就可胡诌八扯了吗?3、附录:(1)附录《周易·复》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①《周易·复》原创文本格式()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休复,吉。频复,厉,无咎。中行独复。敦复,无悔。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②《周易·复》春秋文本格式( )复:亨。出人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 日来复,利有攸往。()坤: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临:休复,吉。()师:频复,厉,无咎。()震:中行独复。()屯:敦复,无悔。()颐: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 凶,至于十年不克征。③今本《周易·复》内容格式( )复:亨。出人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 日来复,利有攸往。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六二:休复,吉。六三:频复,厉,无咎。六四:中行独复。六五:敦复,无悔。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2)附录《周易·复》原创文章译解(原文)()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休复,吉。频复,厉,无咎。中行独复。敦复,无悔。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译文)二十四、顺着老路返回,亨通,出来进去没有毛病。朋友来了也没有过失。返回时走来路,遵循这道理,按规律办事,有所往,则有所利。行程不远,按老路返回,无大的悔恨,就是最大的吉利。以美善为行为准则而往复,吉祥。频繁反复,有危险,但无害咎。持中行事,决定归复正道。诚心诚意的归复正道,无怨无悔。迷复难返,执迷不悟,凶险,有灾祸。若用兵作战,终会一败涂地,并且连累国家君王遭殃,以至于造成国家长期不能振兴。(解说)本篇已然是用比喻来寓意事理,通过“复”来比喻应遵循成熟的经验与规律办事的道理,若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招致凶险与灾难。“复”是指走来路,这里是用走老路来比喻按成熟的经验与规律办事,才不至于出现错误。本篇就是用生活中的走路往返这种经验来比喻政治上的道理。本篇是承《剥》篇论述政治道理的继续,这上下篇是有联系的。本篇的题目与《剥》篇的判词是相反。《剥》的题目判词是“不利有攸往”,是从不利的一面讲述政治道理。而本篇的题目判词是“利有攸往”。这是从正确的一面来阐述政治上应遵循的道理,是继《剥》的内容,即改变“剥”的现象,而恢复到正确轨道上来的道理。本篇题目里的“七日来复”,是一个古老的认识观,《周易》里几处出现了这种引用。这是古人通过直觉感到天地自然,四季循环变化是个周期规律。古人通过月亮的圆缺,四季的更替,由此产生了一种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现象,而又把这种从天地自然中认识到的循环运转现象比类联想到社会人事上来。自然现象不能与社会人事来类比,而后封建社会里就是把天道自然现象比类到社会人事上,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神秘观念。而本篇里的“七日来复”同理是从自然的循环中得到的认识观,而抽象为一个概念。《周易》里引用“七日来复”,寓意应遵循规律办事,这体现了《周易》的辩证与理性思想,并没有感觉是在宣扬定数或循环论。这里引用是在讲述如何恢复到“出人无疾,朋来无咎”的局面上来,而不同于后封建社会所讲的循环论,把社会人事一切都纳入“循环”中。社会的衰亡与兴盛都与天道运行那样,即把社会人生纳入自然四季交替的天道认识论中来诠释,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给扼杀掉,人被自然观所束缚住,社会的兴衰都成了天道意志所左右。而本篇所讲述的是按正确的,成熟的经验与规律办事,“七日来复”是借喻按规律办事的意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祗”(zhī):大。本段意思是“行程不远,按原路返回,既无大的悔恨,就是最大的吉利。”

这是用返回熟路来比喻事理,寓意在政治上走错了路还没有走向更错的地步,就改变了错误,自然没有大的悔恨,即错误还不大。“休复,吉。”

“休”美,善。这里已然是比喻政治上应恢复到美好的路途上,即正确的道路上。“频复,厉,无咎。”

“频”:频繁多次。本句同样是用道路来比喻。“中行独复。”

“中”:中正,不偏。“独”:独自。“独复”:坚持正道之意。这是讲政治上应守中,即中庸之道。“敦复,无悔。”

“敦”:敦厚。本句意思是诚心诚意的归复正道,无怨无悔。“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这一段才把本篇要表述的问题说清楚了,归根结底还是讲述政治道理。“迷复”指迷途难返。“眚”:灾祸,或过失。“不克征”:不能取得胜利。这一段是讲“迷途不返”后果的严重性。这是寓意在政治上迷途难返,分辨不清道路,其结果自然导致灾祸的出现。最终作者指出在政治问题上严重后果是“若用兵作战,终会一败涂地,并且连累国家与君王遭殃,以至于造成国家长期不能振兴。”

《复》是前一篇《剥》的理论延伸,《剥》是讲述政治上表现衰败的过程与现象,而《复》是讲政治上应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不能再迷复不返,造成国家与君王的遭殃。本篇显然是作者通过行路来做比喻,通过这些比喻也确确实实讲明了所要讲的道理,这道理是符合逻辑的。《周易》一书里所给出的每个浅显的比喻,都显透着深刻的哲理。但不否认,这种全用比喻来寓意事理的思维方式,是有缺陷的,即无法进入深层次的理论探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乱世武夫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