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革》卦内容的诸家易说1、诸家易说(离下兑上)革:郑玄曰: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虞翻曰:《遁》上之初,与《蒙》旁通。悔亡,谓四也。四失正,动得位,故“悔亡”。《离》为日,孚谓《坎》。四动体《离》,五在《坎》中,故“已日乃孚”。以成《既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故“元亨利贞,悔亡”矣。与《乾·彖》同义也。初九:巩用黄牛之革。干宝曰:巩,固也。《离》为牝牛。《离》爻本《坤》,黄牛之象也。在革之初,而无应据,未可以动,故曰“巩用黄牛之革”。此喻文王虽有圣德,天下归周,三分有二,而服事殷,其义也。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荀爽曰:日以喻君也。谓五已居位为君。二乃革意去三应五。故曰“已日乃革之”。上行应五,去卑事尊,故曰“征吉,无咎也”。九三,征凶,贞厉。荀爽曰:三应于上,欲往应之,为阴所乘故曰“征凶”。若正居三,而据二阴,则五来危之,故曰“贞厉”也。“革言三就,有孚。”
翟元曰:言三就上,二阳《乾》得共有信,据于二阴,故曰“革言三就,有孚”。于二矣。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虞翻曰:《革》而当,其悔乃亡。孕谓五也。《巽》为命。四动五《坎》改《巽》,故“改命吉”。四《乾》为君,进退无恒,在《离》焚弃,体大过死,传以比桀纣。汤武革命,顺天应人,故“改命吉”也。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虞翻曰:《乾》为大人,谓五也。《蒙》、《坤》为虎变。传论汤武以《坤》臣为君占,视也。《离》为占。四未之正,五未在《坎》,故“未占有孚”也。马融曰:大人虎变,虎变威德折冲万里,望风而信。以喻舜干羽,而有苗自服;周公修文德,越裳献雉,故曰“未占有孚”矣。上六:君子豹变,虞翻曰:《蒙》、《艮》为君子,为豹。从乾而更。故“君子豹变”也。“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虞翻曰:阴称小人也。面谓四。《革》为《离》,以顺承五。故“小人革面”。乘阳失正,故“征凶”。得位,故“居贞吉”。《蒙》、《艮》为居也。2、易说批判《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革》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共有六家,而依然汇编虞翻的注释内容最多。再说一说如此卦里卦画所标称的“某下某上”,这种称法在汉之前《周易》文本里是没有的,考古上所发现竹简和帛书今本《周易》没有“某下某上”这种八卦称法。东汉时“喜平石经”(石头上刻写)上的今本《周易》还没有这种称法,三国魏国王弼《周易注》也没有这种称法,大抵今本《周易》里的“某下某上”八卦称法是唐初孔颖达敕修《周易正义》时添加的。但近年考古上发现西汉后期的海昏侯墓出土汉简里有被错命名为《易占》(应正确命名为“六十四卦序及配方位月令”,因不能证明是算卦用的,从内容看,一卦符号后排列的内容是:某下某上、卦名、如《序卦》那样简单的解释卦名、方位数字、上下经排序、月份季节)里,却已经有了“卦下卦上”之说了,但这并不是通行本《周易》,而只是六十四卦说的东西,自然不能代表今本《周易》。不能由此说明西汉后期今本《周易》已标注上“某下某上”的称谓了。接下来我们来看对九五爻辞内容:“大人虎变,未占有孚”的注释。虞翻的注释是:“《乾》为大人,谓五也。《蒙》、《坤》为虎变。传论汤武以《坤》臣为君占,视也。《离》为占。四未之正,五未在《坎》,故"未占有孚"也”。虞翻注释时穿凿于各种“卦变”(由一个卦符号而交互错综、颠三倒四来看到而产生出另外卦符号,犹如游戏而已)的卦象中,如卦说上的《乾》卦符号取象为“大人”,又认为《蒙》卦、《坤》的取象为“虎变”。八卦取象真是个法宝,不懂得《周易》文辞啥意思,就用八卦取象,去按图索骥不就知道了。什么是“大人虎变”?虞翻说的“《乾》为大人,谓五也。《蒙》、《坤》为虎变”,这不就是“大人虎变”的注释吗?不过这转轴子话,说了等于白说。虞翻接下来对“未占有孚”的解释是:“传论汤武以《坤》臣为君占,视也。《离》为占。四未之正,五未在《坎》,故"未占有孚"也。”
这依然是穿凿于卦象之说中,但如何穿凿附会出“汤武以《坤》臣为君占”呢?如何知道商汤和周武王的臣子为君主占卜呢?完全既是曲解,又是亵渎“未占有孚”这句话。《周易·革》文里的“大人虎变,未占有孚”里的“大人”,是指有才德的大人物。“大人虎变”:指有才德的大人物以威如猛虎之势推动社会的变改。“未占有孚”:指不用占筮问卜,而应依靠的是爱民为本。这段里的“未占”,体现了作者理性的识识,表现了作者反对占卜迷信。推行社会的变革应建立在理性的认识与决策上,而不能建立在盲目与迷信上。占卜是历来的一种迷信传统,想获得事物的先知先觉上的一套非科学的迷信活动。这里《周易》作者是明确反对占卜,倡导的是“未占有孚”的思想。“有孚”:有了爱,即爱民行为。“未占有孚”既不用占卜筮问,而依靠的是爱民为本,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只有建立在正确的解决民生问题,而不是靠占卜来决定国家的命运前程。这是《周易》一书的伟大思想体现。然而确被历史误解误用,认为《周易》是卜筮之书,把污水倒在《周易》头上。正如虞翻的注释,从何而来“汤武以《坤》臣为君占”的这种胡诌八扯呢?完全背离《周易》的光辉思想。而马融的注释是:“大人虎变,虎变威德折冲万里,望风而信。以喻舜干羽,而有苗自服;周公修文德,越裳献雉,故曰"未占有孚"矣”。这里马融的注释,就是典型的“义理”之说,因不杂“象数”,纯以“义理”阐释,并且引入史事,说的也不为错。但最终什么是“未占有孚”,马融也不过是个转轴子说法,说了等于白说。四库全书《易》类,总述历史上“易学”上分为“两派六宗”,六宗中有参证史事为宗,就是以历史上的故事去解释《周易》文辞。这马融、虞翻就是,不过虞翻则是用史来穿凿附会《周易》文辞而已。3、附录:(1)附录《周易·革》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①《周易·革》原创文本格式(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巩用黄牛之革。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征凶,贞历,革言三就,有孚。悔亡,有孚,改命吉。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②《周易·革》春秋文本格式()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咸:巩用黄牛之革。()萃: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随: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离:悔亡。有孚,改命,吉。()丰: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同人: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③今本《周易·革》内容格式(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初九:巩用黄牛之革。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2)附录《周易·革》原创文章译解(原文)(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巩用黄牛之革。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征凶,贞历,革言三就,有孚。悔亡,有孚,改命吉。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译文)四十九、变革,要遵循规律,抓住时机,以爱为本,坚守正道,利于未来,没有悔恨。用黄牛的皮革捆扎东西坚固牢靠。改革要抓着时机,乘机向前推进,吉利,没有过失。 改革过程中,会遇到风险和挫折,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要对改革的道理做好各方面的宣传,更要以爱为本。有了成熟的改革方案,没有后顾之忧,以爱为本, 推陈出新,变革就能成功。有了伟大的领导者,以威如猛虎之势推行变革,不用占问,就会得到百姓的信任与拥护。若靠一般的领导者推行改革,老百姓变革在表面上,这样的改革推进会有危险,应处于稳定,守正道才正确。”
(解说)“革”:改革,变革。“已日”:无论天干里的“已”(ji),或是地支里的“已”(Si),都排在第六位。上古人重视周期循环,在《周易》里出现过不少这种认识观。这里的“已”(ji),依然是讲变化规律的,认为七日来复是一个自然变化规律,故无论干支里的“已”与“已”,都是第六位,即转变的时期,“已日”也就是转变的时机,或叫抓住变革的时机。“已日乃孚”,指抓住有利的变革时机,才能使民众信从与信服,这里的“孚”指信服讲。这题目意思是:“变革既要遵循规律,抓着有利时机,才能取信于民,才是利国利民,利于发展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悔恨与过失。”
“巩用黄牛之革。”
“巩”:用皮革捆扎东西。“黄牛之革”:指黄牛皮。这句话是用黄牛皮所做的皮绳捆扎东西坚固牢靠。这是用牛皮绳捆扎东西坚固来比喻改革要随时做好巩固工作,不至于改革付之东流。因改革不是一凡风顺的事情。“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已日乃革之”:指要抓着改革的时机。“征”:乘机向前。这一段还是强调要抓着有利旳时机把改革向前推进,不能半途而废。“征凶,贞历,革言三就,有孚。”
“征凶”:指推进改革会遇到危险或挫折。“贞厉”:指前进的路上还会遇到不少的困难或磨厉。“革言”:指变改的学说与言论。“三就”:指多种。“革言三就:”指对变改的道理,要做好方方面面的鼓励与宣传。这一段的“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意思是:“变革过程中会遇到风险和挫折,要坚定信心,要做好变改各方面的宣传,更要施爱于民”。这讲的很有道理,确实在变革中是要面临很多不曾有的禁区,还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抵触与反对,变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要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又要充分做好对变革意义上的室传工作,其目的是施爱于民。“悔亡,有孚,改命吉。”
“悔亡”:指按既定的改革方案进行,就没有后顾之忧。“命”:规律。本段意思是:“坚持按既定的方针改革推进,没有后顾之忧,是取信于民,并做到改革顺应天时地利与民心,这样的改革就会取得胜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大人”:有才德的大人物。“大人虎变”:指有才德的大人物以威如猛虎之势推动社会的变改。“未占有孚”:指不用占筮问卜,而应依靠的是爱民为本。这一段体现了作者对上层,即最高的统治者所寄于的希望,社会的变革来自于高层的推行,才能推动变革的局面。如同当年施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样是来自上层的决策。上层推行如同猛虎之势,才有威力,底下百姓才会雷厉风行。这段里的“未占”,体现了作者理性的识识,表现了作者反对占卜迷信。推行社会的变革应建立在理性的认识与决策上,而不能建立在盲目与迷信上。占卜是历来的一种迷信传统,想获得事物的先知先觉上的一套非科学的迷信活动。这里《周易》作者是明确反对占卜,倡导的是“未占有孚”的思想。既不用占卜筮问,而依靠的是爱民为本,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建立在正确的解决民生问题,而不是靠占卜来决定国家的命运前程。这是《周易》一书的伟大思想体现。然而确被历史误解误用,认为《周易》是卜筮之书,把污水倒在《周易》头上,成为千古冤案。只有中国人不再迷信,只有人们会理性的思考问题,《周易》就不会再被误认为是卜筮之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君子豹变”:这是对于上一段“大人虎变”的对比而论。这里表明一般者推行改革,没有大人物出现推行变革有威势。“小人”:指百姓,劳动者。“革面”:表现在表面上。本段意思是说“君子推行改革没有伟大人物那样的威势,百姓表面上顺应,这样的推进变革,就有风险,应处于稳定守正的局面,才是吉利。”
这里表明了推进变革应因人而异。既强调时机的重要性,还应与人物角色地位发动变革的重要性有关。这里的“大人虎变”,而并未直接说是“王”或“天子虎变”,这表明的“大人”是有才德有威信的人物。如同现在讲的有号名力、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故不能理解为“君王”。这里的“君子”或没有达到“大人”的地步和威信的统治价层,不足以领导革命。这体现了作者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向往,寄希望国家的进步与改紧在于精英人物(大人)的出现。本篇是论述改革的问题,作者是赞扬变革,而不是如后儒那样的保守思想。作者倡导进行社会改革。本篇围绕着变革而展开的理论论述,变革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和进行广泛的宣传,一旦推行变革,既要雷厉风行,迅猛推进,又要做好变革中的巩固工作,才能确保变革的成功。《革》篇所论述的变革思想,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论述,从改革的准备到宣传工作,再到巩固完善。从时机的把握,到领导人物的号召力,和取信于民,依靠民心。这是一篇具有系统论述社会改革的论述文章。再看《周易集解》里的那些注释,注释的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