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能够简单办下来的事。
现在朝廷的大政背景,是要慢慢裁撤各地的屯田所,从而节省开支、集中兵力。
当初要不是萧文明在南京城下成功消灭了小股倭寇,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搞不好连萧文明的临海屯都要被裁掉了……
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增设一个屯田所,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不过在前进村设立一座屯田所,倒是颇有必要的。
虽然白炎教之乱已经基本平定了,但是眼下这个形势,就难保不会产生另一个白炎教,而在这种大形势下,拱卫住作为整个朝廷财政中心的江南道,就变得异常重要了。
在苏州府与衢州交界的前进村新设一座屯田所,并设下几百人的常备军——退,可以确保江南道最繁华苏州府,以及同多省交界的衢州府的安全;进,则可以进一步辐射福建和湖广两道,一旦这两处地方出事,先进屯可以迅速出兵干预。
按照后世流行的说法,就是最大限度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并且经过了萧文明这一段时间以来的经营和建设,前进村本身就颇具规模了——围墙、道路等基础设施都已经有了,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新的屯田所,属于是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种种条件,都对在前进村新设屯田所十分有利。
于是萧文明也不无欣慰的回答道:“那感情好啊,朝廷也难得做一件明白事儿。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一定是老王爷和戴元帅出面提议的吧?”
这话相当于是在说:毅亲王和戴鸾翔两个人是朝廷里难得的明白人,一半是在表达一种事实,另一半这也是在拍马屁……
毅亲王听了喜笑颜开:“还是你小子会说话。这事儿我正要问你呢,新设一座屯天锁,百户肯定是要重新任命的。你这里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合适的人选?
萧文明愣了一愣,心想:这事不应该问我啊,我自己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轮得到我来举荐别人吗?
他一个愣神,随即反应了过来:原来毅亲王致在给我暗示呢:我很快就不是一个小小的千户了,这一仗打下来,朝廷必然论功行赏,加官进爵那是势在必行!
意识到了这一点的萧文明心情大好,便也放心大胆地推荐:“那老王爷就别怪我有私心了。要我推荐,我就推荐我手下三个头目里的张俊,让他当这个新屯田所的百户,这就很恰当。”
“哈哈哈!”毅亲王放声大笑,“你小子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啊!推荐的果然是个自己人。”
萧文明挠挠头,半真半假地说道:“那是当然,我总不见得推荐市舶司董家的那个董鸿儒吧?他不是正好也想在外面带兵吗?”
萧文明这句话是在有意无意地点一下董鸿儒,无非就是让老秦王心里有数:董鸿儒这家伙心怀异志,是不是要让他顺利接任副提举一职,都得好好考虑考虑,军权是绝对不能授予他的。
萧文明的话,毅亲王可能已经听懂了,却在装糊涂,也有可能压根就没有体会到其中三味。
反正毅亲王并没有想在董鸿儒的问题上再多谈,反而评价起张俊来了:“张俊这小子我见过,人还不错,但是也很小心,可是不是胆子稍微小了一点?如今这年头,事事按部就班的可不行,有时候还得胆大一些。”
有身份、有城府的人说话就是这样,一句话从来不会说死,而总是留着话头和空子,以便话后给自己开脱,不过就算如此,毅亲王颇为赏识张俊的态度是不会错的。
张俊这种小心也毕竟还没有到不思进取的份上,也就跟刘辰和胡宇他两个弟兄相比,略微胆小谨慎了一些罢了。
可要是放在其他地方,妥妥的一个惹是生非的麻烦头子。
不过既然是毅亲王提出来的缺点,萧文明也不好当面跟他反驳辩论。
于是,萧文明先顺着毅亲王说了一句:“老王爷不愧有识人之明。张俊这家伙有时候做事确实畏缩了一些,我不止骂他过多少回了。不过他,办事稳妥一点,不算太大的毛病。要是张俊这家伙真有这个福分,我愿意从临海屯,划拨一千弟兄先交给他指挥,把前进村这里的底子先打好了,他慢慢的胆子也就大了,保管不会让毅亲王失望的。”
“哦?换你一百弟兄出去?好是很好,就怕你舍不得!”毅亲王笑嘻嘻说道。
萧文明的萧家军,那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三百个人,人人有用,人人是他的心头肉,别说划拨一百人出去了,就是折损了哪怕一个,都够萧文明心疼上好半天的。
然而现在划拨出去一百弟兄,却不是无缘无故地折损掉的,而是作为种子撒出去的。
如果这一百弟兄出去以后,能够以他们为基础,再重新组建出一支军队,那就相当于又从土地里“长”出了一只新的萧家军,一支听命于萧文明的精锐力量!
那这一百人离开自己,后面就成长会成长为几百人、上千人,萧文明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不过背地里的算盘是这么打的,明面上的话就不能这样说。
萧文明还要故意表现出自己的伤感和不舍:“当然舍不得了,这些弟兄都是好几辈子载临海屯里的老底子了,都是和我从小一起玩大的。就这么离开了,我当然要伤心。但他们既是我手下的弟兄,也是大齐朝的子民,大家都是为国效力,也就没什么舍得舍不得的了……”
“你小子说话,倒是越来越漂亮了。你心里怎么想的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毅亲王又笑道,“你小子平时说话为什么那么狠?不就是仗着手下这些弟兄,既忠心耿耿,又战斗力强吗?如今调一百人出去,你的力量就少了三分之一,恐怕今后说话也没那么硬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