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世民,越听脸色越阴沉,越听神色越狰狞。
到最后,他直接一脚将一旁的石凳给踹翻了。
那咣当的声响,吓得高士廉两人心里都是一颤。
李世民说道:“益州的大军出不来,李恪究竟是从哪里弄出来的军队?而且还能铲除侯君集的两万精锐,这得是什么样的实力,才能够完成的?”
“谁能告诉朕,李恪究竟是从哪里弄出来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的?谁能告诉朕?”
长孙无忌低着头,高士廉也是一声不发,他们真的是也丝毫不知。
明明李恪一直都在被通缉,哪怕是皇榜都撤销了,朝廷的探子也没有停止对李恪的缉拿,可谁知道,就这样,朝廷都没有发现李恪的一点踪迹,反而是让李恪越来越强。
到现在,更是拥有一支无比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真的是让他们只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个噩梦一样,怎么想都想不通。
李世民看着两个没有一点用的家伙,心里不由得怒骂了一句废物。
若不是还有用得着长孙无忌两人的情况,若不是还有要依仗世家大族的力量,他绝对早就将这两个家伙给踹翻了。
他咬着牙说道:“你们说李恪这个逆子写了信,什么信?”
高士廉连忙将怀中的信拿了出来。
李世民接过了信,看着信封上的熟悉字迹,他便仿佛是看到了李恪那可恶的笑容一样。
李世民强忍着要爆发的愤怒,撕开了信封,将里面的信纸拿了出来。
目光向上面看了去。
然后下一刻——
“逆子!这个逆子!朕要杀了你,朕要将你碎尸万段!”
便听那彻底失去了冷静的滔天怒吼声,再度响彻了起来。
高士廉与长孙无忌心中一颤,脑袋都要接触自己的鞋底了。
李世民就仿佛是变成了一个疯子一样,不断的踹着凳子,踹着那些盛开的花,面色狰狞的,就仿佛是一条败犬一样。
而那封信,也被李世民扔到了地上,正好落到了高士廉的面前,高士廉一瞥,就看到了这封信的内容。
这封信的字数很长,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父皇,你还好吗?身体还硬朗吗?心情还舒畅吗?儿臣很关心父皇的身体情况,若是父皇在儿臣重回长安时一不小心一命呜呼了,儿臣会无比失望的,所以父皇一定要好好活着啊!”
“父皇送给儿臣的大礼,儿臣已经收到了,那两万多条命,儿臣会永世铭记父皇的付出的,儿臣无以报答父皇,只能努力进取,以最快速度,重返长安,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最后,见字如面,儿臣一切安好,请父皇洗好脖子,等待儿臣早日到来。”
看着这封看似处处都是关心,处处都彰显亲情,可实际上却满是讥讽与嘲弄的信,高士廉心都寒了。
他真的怕李世民会经受不住打击,被李恪给直接气疯。
这封信,实在是字字如刀,刀刀捅进了李世民的心口啊……
李恪,太狠了!
有人说,文人的笔,就是一把刀。
文人可杀人不见血,捅人不见红。
在之前,高士廉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对于他这样用钢刀打天下的人而言,笔算什么东西?唯有手中的刀,才是真正的杀人利器!
可现在,在见到了李恪那句句充满亲情,可字字有如刀锋一样的信件后,高士廉才明白,什么叫杀人不见血!
这封信,充斥着李恪对李世民身体健康的担忧,充满着儿子对老爹的关心之意,可无论高士廉,还是李世民都知道,这一切……都是李恪的讥讽与嘲弄啊!
李恪越是关心李世民的健康,那讽刺的意味就越是浓烈。
而偏偏,李世民又对这封信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就算将这封信曝光出去,百姓们也会称赞李恪的孝心,哪怕李世民对李恪是那样的不念亲情,李恪也那样充满孝心。
此孝,真的感动天地。
而正是因为这样,李世民才有气不能出,真的要憋死了。
他整个人,此时就仿佛是一条疯狗一样,在御花园里又踢又砸,又是愤怒的大吼。
声音之悲愤,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
房玄龄府邸。
此时房玄龄正在书房里看着兵书,虽然说他不是将领,但毕竟大唐是依靠武力打下来的,就算是房玄龄这样的文官,也都对兵法很是熟知。
此刻的他,正在翻看着一本较为书名的兵书,看着里面的一个较为出名的计策,其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对方所用的方法,反过来对付对方。
虽然说解释起来很简单,可在战场以及现实应用中,却是不容易,可一旦能够运用成功,那必将有大作用。
房玄龄看着里面的案例,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拿起毛笔,随手将自己的感谢记了下来。
房玄龄身为大唐的宰相,不仅要有过人的学识,更要有深远的眼界与谋略,如此才能辅佐李世民,确保李世民不会走错路,所以对于他来说,任何东西,只要是对他有用,都是需要他学习的。
“咚咚咚。”
而就在这时,房玄龄刚刚放下毛笔,纸上的墨迹还没有干时,一阵有些焦急的有如暴雨急速敲打门扉的敲门声,忽然响了起来。
“老爷,老爷。”
同时,管家有些焦急的声音也传了进来:“老爷,宫里来了命令,陛下让老爷立即入宫。”
房玄龄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他看了一眼天色,此时天色已晚,很多百姓都入睡了,李世民怎么会这个时候来叫自己?
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房玄龄的心,没来由的有些堵得慌。
实在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李世民的各种没有理智的命令,还有李恪的各种鬼神莫测的操作,都让他觉得头大如牛,现在难得有几天休息时间,谁知道又有事情发生了。
房玄龄不敢耽搁,连忙站了起来,打开门,说道:“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小的不知,不过宫里来的那位公公还在门口等待大人。”管家说道。
房玄龄想了想,也来不及再换衣服,直接快步向门口走去。
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这让他的心也无法冷静了。
等房玄龄到达门口时,便见那个宦官连忙小跑了过来,说道:“房大人,你可来了,快入宫吧,陛下急召房大人。”
房玄龄说道:“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陛下会这个时候召唤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