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胡雪岩与孙子兵法 > 71 打出“肯用人”的好名声

71 打出“肯用人”的好名声(1 / 1)

胡雪岩经商兵法“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来。”

这是胡雪岩的经验之谈。胡雪岩自然更有生意人的眼光,在他看来,这帮闲人也不会白养,除了为自己扬名之外,他们毕竟还可以帮自己做事。用胡雪岩的话说则是:“三年不做事不要紧,做一件事情就值得养他三年。”

《孙子兵法》中多谈到用兵必须用能力之兵,用智慧之兵。胡雪岩则以为用人是一门学问,你有好名声,就能找到有能力的人,有智慧的人,这样才能帮你谋划财富人生。的确,名声重于金钱!“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来。”

这是胡雪岩的经验之谈。胡雪岩也不是一开始就懂得全套的延揽人才、使用人才的技巧的。比如他对湖州丝行开办起来之后投到自己门下的刘不才、黄仪,就拿不定主意怎样用他们好。刘不才是芙蓉的叔叔,虽然懂药店的生意,胡雪岩也准备开药店,但他为自己管药店,胡雪岩实在不能放心:一是他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二是还怕他旧病复发“拆烂污”。好在他还有一项“长处”,即花花公子的那一套赌玩吃喝的板眼都会。对于胡雪岩来说,虽然也有究竟将他放在哪个位置上的问题,但比较而言,对他还好办一点——可以让他替自己去应酬那些富家子弟。对于黄仪,则更麻烦一些。黄仪是胡雪岩在湖州丝行开办时聘请的“档手”。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细致考察,直接就用了他。这个人眼光手腕其实都差了点,用胡雪岩的评价,本事实在有限,且心胸狭窄、办事专横,和在湖州料理丝行生意的老张、陈世龙都相处不好。胡雪岩一向不主张人一不好用就请他走路,他只是想另请一个丝行档手,而将黄仪带出来跟着自己。但终究用他干什么实在很有些费踌躇。胡雪岩在苏州巧遇嵇鹤龄,便向嵇鹤龄请教——胡雪岩虽然是一个生意人,但对读书人一向心存敬意,因而也结识了不少读书人朋友。这嵇鹤龄就是一个书读得很不错的书生,很有一些见识,但屡试不第;得了个候补知县的头衔,却由于很有些读书人不奉上的“拗”脾气,因而也从来没有得到过督抚的赏识,从来没有得过什么实缺。胡雪岩在帮王有龄解决平定新城县饥民暴乱的危机时结识了嵇鹤龄,两人也结成了很好的朋友。有胡雪岩的请教,于是也就有了嵇鹤龄对胡雪岩说的上面引作题记的那番话。嵇鹤龄的话涉及到生意场上延揽人才应该注意的三个要点:第一,要在内心明确人才对于自己的重要,这也就是“有钱没有用,要有人”。第二,自己不会做生意不要紧,要懂得敬重人。有那些懂行的人诚心诚意帮助自己,即使自己不是一个商人,也能做出大生意。这也就是“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敬重懂得的人”。第三,不怕用人没有本事,关键要能博得一个肯用人的名声,有了这一个名声,就不愁揽不到有本事的人。这也就是“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来”。嵇鹤龄虽不是生意人,但凭他读书人对于世道人心的明达,确实说到了延揽人才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则。从用人者主观上来说,只有从思想上、理性上明确了人才对于自己的重要,才会真正去理解人、重视人,才会去下功夫研究如何用人,去动心思谋想怎样才是恰当的用人。从延揽人才的态度上说,首先要懂得敬重人。懂得敬重人,那些才智之士才会乐为己用。这一点尤其重要。有人以为我拿钱聘用人,此人就该为我做事,用人者和被用者之间就是一种类似主仆的雇佣关系。这其实是一种糊涂想法。对人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真正的才智之士来说,许多时候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胡雪岩对于下属就从来没有这种想法,在他眼里,跟着他做事的人,都是他请来帮自己的,互相帮忙自然就是合作的朋友。从延揽人才的具体方法上说,则必须以肯用人之实,扬肯用人之名,吸引人才投到自己门下。吸引人才既靠必要的物质待遇,也靠肯用人的名声。其实,许以优厚的物质待遇,本身就是博得肯用人的名声的一种措施。“光棍一点就透。”

胡雪岩对嵇鹤龄提出的这三点,也是心领神会,他甚至立即有了自己的打算:弄个舒舒服服的大地方,养班吃闲饭的人。如此做法,不就把肯用人的名扬出去了么?胡雪岩自然更有生意人的眼光,在他看来,这帮闲人也不会白养,除了为自己扬名之外,他们毕竟还可以帮自己做事。用胡雪岩的话说则是:“三年不做事不要紧,做一件事情就值得养他三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乱世武夫 父皇,请退位 超品姑爷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