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看到红晓关于赵匡胤的长篇小说,我颇有感慨。红晓走着与他的许多同龄人不同的道路。红晓在一条不宽不长名气却大的河流旁长大,河的名字叫颍水。这条河哺育出许由、韩非、张良、徐庶、司马徽、晁错、褚遂良等文人高士。在颍水边长大的红晓,细胞里浸润着文学。从红晓的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我的影子。混迹于坷垃堆,成长于庄稼棵,没想着咋捞钱,不考虑过日子,一门心思迷恋于文学,被左邻右舍目为“圣人蛋”,一样。甚至在自己喜欢的姑娘面前总是显得手足无措,晕晕乎乎,也一样。也有不同处。红晓比我更痴迷,更有牺牲精神。家境并不宽裕的他,自费跑到北京参加鲁迅文学院和《人民文学》举办的创作班学习。红晓性格比我开放。我的学习对象主要是书本,从不主动找老师求教。红晓刚写了两篇小东西,就从偏僻的禹州乡村跑到许昌来找我求教。其实,我就是比红晓走上文学之路早一些,就我那两把刷子,哪敢当人家老师?后来,红晓又拜访了《原野》杂志的执行主编路铁老师。再后来,他又投到大名鼎鼎的刘震云老师名下。应该说,投师还是能走捷径的。我是平稳前进,红晓是跳跃式上升。红晓已写了四部长篇,编了两部文集,其中《父爱如山》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红晓选赵匡胤来写,是很有眼光的。赵匡胤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二百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条件,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有了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从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藩镇权势过大。他们建立独立王国,甚至犯上作乱。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权三个方面削弱藩镇,以达到强干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他通过几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擅军权的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赵匡胤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巅峰。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通过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人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赵匡胤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赵匡胤不轻易杀人。他黄袍加身之后,对前朝的残渣余孽并不斩草除根。我认为这是政治手段,是为了不激化矛盾,免得与他同样想当皇帝的人以复仇为借口来讨伐他。但不管怎么说,他因此落下了一个好名声。范仲淹就说:“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赵匡胤的成才之路给我们以启示。他虽是“官二代”,却并不“拼爹”,而是靠个人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从士卒走到皇帝的宝座上。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以天下为己任。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这种人格魅力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红晓写赵匡胤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红晓写的是历史传记小说。历史传记小说的写法,存在互相抵牾的意见。但我想,“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说法也许能为大家所接受。如果大事也虚了,只有人名是真的,恐怕说是历史小说就有些勉强。如果细微的地方都要求真实,那就无法写成小说了。红晓也是遵循这一原则来写的。这就需要:首先掌握大量历史资料,其次考虑怎样把互不关联的碎片联缀起来,把那些概括叙述具体化起来,以使读者在愉悦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作品中有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写幼年赵匡胤驯马的细节:“小香孩儿和那马穿过城门的时候,由于那马又高又大,且不是正身过去的,而是斜着跑了进去,这样刚好就让小香孩儿的头撞到了门角上。那马来得极其猛烈,把小香孩儿一下子撞飞了出去。他的父亲在远处一下把眼睁圆了,大张着嘴再也合不拢了。一些人也闭上了眼睛。想那活泼乱蹦的小香孩儿这下定是完了。不想,那小香孩儿'噌'地又从地上跳了起来,以极快的速度追上了那马,一个筋斗翻了上去。”

这里把小匡胤的勇敢机灵写得活灵活现。小匡胤读书读到长平之战的时候,看到白起将四十万赵国俘虏全部坑杀了,当即跑到离他们家不远的一座供有白起的庙里,把白起的塑像扔了出来。这个细节很好地表现了小匡胤的嫉恶如仇和心地善良。陈桥兵变前夕,赵匡胤在街上听到别人说他就要当皇帝的传言,禁不住对家人说了这事。正在厨房做饭的小妹妹,吓得大哭,提了擀面杖跑出来,照定哥哥赵匡胤的身上就抡,哭道:“大男人在外面干大事,干什么由你们自己来决定,跑回来吓唬我们妇女干什么?”

写出了小姑娘的少不更事,也写出了兄妹间的亲密关系,折射出男尊女卑的世态。这些描写虽是作者虚构或加工的,但合情合理,使人感到真实。史料中是不做具体心理描写的。史料要求的是真实性,人物自己心里想的没有说出来,如果作者具体描写,缺乏资料来源,就显得不真实了。但小说需要写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心理描写就是不可缺少的了。《赵匡胤》中的一些心理描写是很细腻的。如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心想,如果自己能够当皇帝,自己的宏图大业就会实现得更快一些,就会更有利于天下,有利于百姓。柴荣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好皇帝,并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打心眼里敬重这位大哥。然而,如今柴荣死了,他的儿子就未必能够当个像他那样的好皇帝。何况他的儿子如今才七岁,能干成个什么事?这段思想活动写出了赵匡胤的矛盾心理,写出了他想当皇帝,并非全是为自己着想。再如:赵匡胤想出去游历一番,跟妻子贺氏商议。然而,贺氏不同意,她不想独个儿守孤单。“何况这时候的世道,兵荒马乱的,要是有个好歹,叫我一个女人家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存活?”

写出一个女人对丈夫及自己命运的担心。红晓既向书本学习语言,也向生活学习语言,他的语言生动形象、雅俗共赏。如小标题中的“出师未竟身先死”、“利剑穿豆腐”、“狗急跳墙”等就运用了不同风格的语汇。第一个化用杜甫诗句;后两个是民间俗语,运用比喻。文中例子如:“京娘见他死拧……”韩通性格“一根筋”。这里的“死拧”、“一根筋”都是朴实灵动的群众语言。赵匡胤对待手下“像一个妈生的似的”。陈桥兵变后,街上有几个无赖,想浑水摸鱼,抢劫财物,不料,“就如光头上长虱子一样”,当即被逮捕。这些比喻都很贴切。赵匡胤在祭祀时间内,要求京都内外保持好的秩序,这个时期是严打、整顿时期。这里的“严打”使用时髦语言,使人便于理解,风趣幽默。读史料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但阅读这样的小说,则使人感到兴味盎然。红晓写的《赵匡胤》会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好书!贾凤翔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乱世武夫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父皇,请退位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