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商知道自家的小娇妻最近在读林先生的文章,最喜欢的就是那篇《煮雪》,“听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慢慢地烤来听。”
林先生在文章中发问“回家烤雪煮雪的时候要用什么火呢?因为人的言谈是有情绪的,煮得太慢或太快都不足以表达说话的情绪。如果我生在北极,可能要为煮的问题烦恼半天。”
林先生的文章写得极富盛名,在上海滩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文学大家,他的描写能力实在是太了得,这便导致自家的小丫头缠着吴仲商连连发问,连那两个小的也跟着凑热闹,帮着他们的妈咪说话。
“商哥商哥,你说雪煮起来是什么样子,该是什么味道呢?上海还没下过雪呢,听说北平今年已经落雪,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场面呢,该是盛大的雪白,可以和林先生笔下的南极相较吧!”
两个小家伙不过两周岁多点,这会儿还不会说太多的话,只知道自己的妈咪在说话,于是两个小冬瓜迈着小短腿走到吴仲商的身边,咿咿呀呀地叫个没完。
吴仲商那时候念着妻子还有一场重要的演出没有开场,台上一分钟,台下用苦功,为了那场演出,杜莺时几乎是百余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日日都泡在梨园里精进自己,不敢有片刻之间的懈怠。吴仲商知道她对复出这事儿极为看重,也知道她最近压力大,这才搜罗来各处的报刊,想要杜莺时分散一些注意力,不要把自己逼得太过紧绷。不想这机缘巧合之下,杜莺时真的将那文章看了进去。
如今的时节也算是安稳,吴仲商也想带着妻子和孩子到各处去玩玩,上海离北平的距离并不算远,只要错开演出的时候,他在报社里倒也是可以腾出空来。
于是吴仲商应下了杜莺时的话,说是等她演出结束便抽个空去北平看雪,顺带学学林先生笔下写的那样,奔赴一回风雅,论一论煮雪这样的诗情。
早前杜莺时便提过一次,如今旧事重提,吴仲商也知道自家这位小祖宗的脾性,牵着她的手走到自家的车上,替她系好安全带才回话。
“早就知道你想去北平看雪了,答应过你的事情,我哪次忘记了不成?走吧,咱们回家收拾行李,明天我回报社说一声,请个一周左右的假期,咱们去买船票,带上春阑和未央,再带上爹妈,咱们一大家子好好出去玩一趟。爹妈都宠你,只要你开口,他们肯定都答应。”
他们车子旁走过一辆有轨电缆,杜莺时借着机会伸手过去,在男人压着方向盘的手上轻轻挠了挠,取笑道:“之前是谁说的,出去玩绝对不带上孩子,现在是怎么回事儿,不单单要带孩子,连爹妈都要带着。”
杜莺时在成婚的第二年查出有孕在身,十月怀胎,生下一对龙凤胎,哥哥名叫吴春阑,妹妹名叫杜未央,春阑比未央早出生四分钟,两个小家伙被两家人照顾得粉雕玉琢,圆润润的,很是可爱,活像是从年画里走出来的福娃娃,走到哪里都讨喜得很。
吴杜两家本就比邻而居,在吴仲商与杜莺时成婚之后,本是打算让小两口住在一处,四位老人住在一处,后来因为杜莺时的建议,两家人将房子打通重建,直接成了占地面积不小的私宅。
重新装潢后不久,杜莺时便在妇产医院查出了有孕,可以说杜莺时是在两家人的看护下生的一对孩子,那时两个人也是达成了共识,男娃娃随父姓,女娃娃随母姓,两头都不吃亏。
吴仲商本想着将孩子扔在家里给父母带在身边,可是总归还是考虑到孩子年纪太小,不好离开父母身边太久,连今天杜莺时出来演出,清早也是费了好大的气力才溜出来,更别提什么离家一个周了,怕是那俩连话都说不明白的小冬瓜可以把天花板给掀开来。只带上孩子的话,他们夫妻俩肯定和在上海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带孩子而已。
吴仲商思来想去,还是打算干脆利落得好,全家上阵,一个也别想落下,这样阵仗是大了些,可是好歹有人可以帮着带孩子,吴仲商真的想和杜莺时溜出去过二人世界,也不会没有机会。
只是在外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吴公子,在家的地位并不高,杜莺时生得讨喜,本就是杜家的心尖尖,与吴家联姻之后更是虏获了二老的心,更别提两个奶娃娃,离开妈咪身边超过半天总会咿咿呀呀地叫个没完。
如果是杜莺时是两家人眼里的心头肉,那么吴仲商就是捡来的路边草,如果是他提出的全家出行,指定是换来好一通骂。
纵然吴仲商肚子里的算盘珠子都快崩到脸上来了,他还是老老实实和妻子说实话,半是哄半是戴高帽地说道:“这不是后悔了么,咱们单独出去玩,要是不放心孩子,肯定玩不尽兴就回来了。只带上孩子,就那俩闹腾的样,咱们也没好日子过,不如全家一起,当然,得我们莺宝开口说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