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太,等人在家呆了一个多月,整日里吃的满嘴流油,甚是满意。
待到开学之际,宋老太都有些舍不得离开。
免费的随便吃喝,顿顿有肉,多么好!
去了省城,那是要花钱的。
但最终考虑到要照顾自己的宝贝孙女,她们只能选择离开。
按照宋海宁记忆里的时间线,食堂快要支撑不住了。
她担心到那时,家里人撑不下去。
临行前,宋海宁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小心行事。
她拿出许多糖果,饼干,放在家里,以保万一。
这些东西不是粮食,但要是真吃不上饭,也能支撑一段时间吧!
宋二哥几人让她放一万个心,不会有问题。
宋海宁上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她疯狂的吸取知识,整天泡在图书馆,也不交朋友。
她所学的是医学专业,要背的东西太多太多。
因此,宋海宁不给自己一点点的松解机会。
出落的亭亭玉立的宋海宁是校园里靓丽的风景线,不知不觉中,许多男孩的目光跟随着她的步伐。
一日,政治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就目前的人民公社化发表自己的意见。
绝大部分人都在夸奖,只有少数人保持中立的态度,毕竟若是公开的批判现在的制度,会遭到一系列报复。
“宋海宁同学,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大胆的说,老师希望听到你不一样的回答。”
政治课的老师是一个女老师,宋海宁感觉她总在引诱自己说出一些话,难不成想陷害?
宋海宁说道:“当今时代,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人民公社化。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它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一个国家要想富强,需要不断的探索。
目前看,它的实施效果是很不错的,人民的幸福感空前高涨。
如果,我是说如果在未来它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我觉得也是正常。
没有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国家只有在磕磕碰碰中才能茁壮成长。
老师,这就是我的看法,不足之处,还希望您多多指导。”
政治老师挑不出宋海宁答案的毛病,只好让她坐下,
宋海宁挑挑眉:小样,我也不是呆瓜,让我公开和国家领导人作对,我才不。
如今我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等着吧,等来日......
一下课,宋海宁又去了图书室。
她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想趁着年轻,多学点其他的。
到了晚上,宋海宁和姚瑶结伴回家。
刚出大学的校门,就看到韩数开着车,在不远处等待。
一见到宋海宁,韩数高兴的挥手,自家兄弟一走就是好几年,漂亮的宋海宁无人守护。
也就多亏了他,时不时从部队溜出来在大学附近转了转,减少男青年对她的坏心思。
他也旁敲侧击的替兄弟问过宋海宁,可人家女孩压根没有那方面的意思,这可如何是好?
慢慢等吧!
韩数:“走,我请你俩吃饭去!”
宋海宁:“大哥,又请我俩吃饭,每次见面就是吃。美美呢?美美怎么没和你一块出来。”
“她有工作忙得很。上车,上车,车上说。”
一上车,宋海宁就八卦起来了:“大哥,你啥时候和我们家美美求婚,你们这在一块也有挺长时间了,父母都见了,还不结婚嘛?”
“嗯,是挺长时间了。我打算今年年前就结婚,要不.....算了,不说那个。你们两个呢,两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了,在学校里有没有人追求啊?”
姚瑶腼腆的低下头,最近她还真有了一个喜欢的男孩。
宋海宁嗤笑道:“姐心怀天下,无心恋爱。不过我们家瑶瑶像是有情况了,啧啧啧,女大不中留啊。”
“你别胡说!”
“我胡说,行行行,我胡说。韩数大哥,我的好大哥,你今天找我们来干啥了?
不会单纯的想请我们吃饭吧?”
韩数郑重的问道:“你们两个信我不?”
“信啊!”
“信!”
“好,接下来我说的,你们千万不能泄漏出去。
很快,就会迎来粮食危机。
回到家,想办法让你们的家人去囤粮食。卖首饰,卖掉所有能卖的,去换粮食。”
美美嘴巴张成o形:“干嘛呀?现在还用买粮食吗?
我吃学校食堂,每顿饭都有肉,还有可多菜挑。最重要吃的都是白米,白面,怎么还要买粮食。”
韩数摇摇头:“具体情况我不方便和你们多说,我只能提醒你们,囤粮,囤粮!
不出三个月,必定会发生动乱。”
宋海宁说道:“现在买,怕是已经晚了。估计有消息灵通的已经搞起粮食垄断了。”
“是,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但是还在控制范围之内。
你们要抓紧时间去抢购。我不会害你们的。”
宋海宁和姚瑶点点头。
对于韩数善意的提醒,宋海宁心里十分感激。
今生能遇见这么多好朋友,她知足了。
说完正事,三个人开开心心的去了国营饭店吃饭。
饭店一看来人了,如同对待大爷一般招呼他们。
可算是来客人了,自从各大机关,工厂等都开始了自建食堂,他们饭店的生意一落千丈。
一天,能来几伙人吃饭,那都是极好的运气了。
吃完饭,各回各家。
但姚瑶的父母全都齐聚在孙公馆。
宋海宁倒是不担心粮食的问题,但她有必要和家里人说一下,到时候,再顺水推舟,从空间拿出一些粮食出来。
“各位,根据韩数的消息,咱们需要囤粮了。”
此话一出,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宋老太:“我觉得是,得买粮,哪有那么多的粮食让这样糟蹋啊!”
王明:“我看人家外地食堂也搞得红红火火,咱们国家应该有挺多存粮的吧!”
管家也说:“现在粮食都掉价了,谁还买啊。
那些工人学生的交点钱加点粮票,在食堂吃的都挺好,可比咱们家日子过的好多了。”
姚立农回到省城,干起了闲职,基本整天都在家里呆着。
一些机密的事情,他也不掺合了。
可他毕竟从事多年政府工作,对于眼下的人民公社化,聚集在一块吃大锅饭,打从心底里姚立农就不看好。
出事怕是早晚的问题。
姚立农当机立断:“囤粮,必须得囤粮。咱们都在省城,没有那么多说道。
买粮食,明天我就出去买!”
其他人一见领导姚立农都这样说了,那囤粮是必须的了!
宋老太从鼻孔里发声,哼哼着:“怎么样,我就说得囤粮吧!”
孙婆婆哈哈大笑:“是是是,你是咱们家最有见识的人。”
大伙儿乐呵呵的聊天,谁都想不到几个月后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