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炮弹不停的打在福岛的上空,短短半个小时以后,福岛就已经大雨倾盆了。
但是,华国依旧没有停止的意思。
一直到华国的数十万吨降雨炮弹全部打空了以后,这才罢手。
毕竟,这个项目脚盆国也是花了钱的,怎么能不让他们听点响动呢?
再说了,负责打这些炮弹的子弟兵们还没有过完瘾呢,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停手了?
既然核爆普通士兵插不上手,那么这用特种炮弹轰炸脚盆国领空的事情,让我们过过手瘾应该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吧?
所以就这么齐声轰了大半天以后,脚盆国福岛上空的水汽基本上的全部凝结成大雨落了下来。
这个时候,整个福岛上空所有的云层全部消散,没人任何凝结的可能。
因为在刚刚降雨的过程中,就连这些福岛上空的云层都体会到了华国将士们的可怕之处。
就算你有一点点聚集的可能性,我们也要把你们给打散!
终于在快要黄昏的时候,碧空如洗!
福岛的上空湛蓝澄澈一片,简直就像是用水洗过了一遍。
干干净净!
如此操作,再次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不少国家都在暗暗的思考,华国到底是有多少压箱底的底牌没有出?
如果今天在福岛上空打的这不是的特种炮弹,而是正儿八经的炮弹,那么此时的福岛该是什么样子?
恐怕跟核爆的区别也不大了吧?
高射炮或者火箭炮洗地,这特么简直就是饱和攻击中的饱和攻击了吧?
范弗利特弹药量在今天这个攻击强度面前,那简直就是个弟中弟啊!
抛开这个弹药量且先不说,这次华国在气象方面的掌控能力,简直就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华国今天的这番表现,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在特定区域内改变气象的操作啊。
这是气象武器在某一个方面达到极致的一种体现。
试想,如果在未来的战争中,华国用这样的气象武器,其他人国家猝不及防之下,必然是要吃大亏的。
简直就是恐怖如斯啊。
随着现场总指挥的一声令下,所有隶属于气象局的高射炮和火箭装具全部退出了现场,属于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接着,就是华国这段时间培养出来的海水工厂的团队们上场了。
他们全部身穿防辐装具,人手一把盖革计数器朝着目标的水坝处进发。
众所周知,人能够承受的最大辐射量为1000微西弗/年,而曾经福岛核污染的中心地带核辐射数值已经达到了骇人的1015微西弗/小时,这是将近9000倍的超标值。
正常地表的辐射量为0.5微西弗/小时。
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解决掉福岛核污染的原因所在,实在是太过骇人了。
当穿着防辐装具的工作人员来到水闸附近的时候,在水坝外沿的辐射数值为0.65微西弗/小时,属于是略微有些超标。
这个数值也说明,陈仲策的这个方案,以及对于氢弹核爆的准确引导是卓有成效的。
最起码在水闸外围是没有受到过多的核辐射的污染的。
工作人员来到了水闸上,由于水闸的存在,水闸内外的水系已经完全隔开,即便是大潮的时候内外部的水也不会接触,这就给华国处理这些废水留下了充足的时间。
经过测量,水闸内辐射值达到了1.3微西弗/小时。
所有在前来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内心里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他们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报告指挥部,前线测量人员经过测量,目前水闸内部的辐射量为1.3微西弗/小时!”
这位穿着防辐装具的工作人员心里非常激动,说话都有些颤音了。
陈仲策此时坐镇在技术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得知了前线传来的消息。
他也有些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
“前线负责测量辐射的同志们,你们好,我是陈仲策!请你们务必注意安全,一旦有任何异常的情况及时撤出来,什么装备数据都不重要,只要你们好好的才是最重要的!”
陈仲策及时向前线的工作人员传达着自己的关心。
“谢谢陈部长关心,我们一切都好,争取胜利归来!”
前线的工作人员各个非常激动,没想到陈仲策竟然会亲自跟他们通话,这是对他们工作的莫大鼓励。
随着检查的持续深入,各种各样的数据不断传来。
“福岛地表辐射为2.9微西弗/小时。”
“福岛氢弹爆心辐射为19.6微西弗/小时。”
......
“福岛核电站辐射为21.31微西弗/小时!”
可以听得出来,前线工作人员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当消息传到项目技术中心的时候,技术中心的所有同仁全部欢呼雀跃起来,这个数值标志着这个项目已经达标了!
而且,根据这次的理论模型进行测算,如今在福岛的地面上产生的核辐射基本都是氚,半衰期还是比较短的,而且如果没有直接吸入人体内部的话,基本上是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的。
这就意味着,福岛这片被诅咒过的土地,还有这片之前满是核污染废水的土地已经完成了改造,在经过后续的善后处理以后,基本上就是可以继续居住的。
由于陈仲策规定这些进入现场作业的人员只能在里边待不超过一个小时,所以他们只是简简单单在核爆中心拍了一张合影,就马上离开了。
后续的工作就交给这些从海水中提取氚的团队来吧,同时他们还负责解决这些水体中剩余的放射性物质。
随着这张合影在华国官方日报上正式刊登,以及这次测量团队详细数据的纰漏,整个世界都炸了锅了!
他们没有想到,华国这次核爆的效果竟然会这么好。
核心地段的辐射量降为原来的五十分之一都不到,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华国做到了,陈仲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