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轩源一手拿过茶杯轻晃着,一手搭在桌子上,修长的食指轻敲着发出微弱的响声。
“死了。”
“死了?”
亲王之死不是小事,势必整个封地都会传开,如果要上书启奏,坊间的声音绝对会先一步传进顾轩源的耳朵里。可如今坊间没有一点声音,这奏折却呈上来了。
洛安的奏折制度,向来都是原奏人或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批阅,阅后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中间不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
这样一来,既迅速又保密,也就是说,这一份奏折,不出意外的话,只有皇帝和奏人能得知内容。
“要不要属下带人去一趟夏阳?”赵芜熙问道。
顾轩源摇摇头:“且等等。此事怕是另有蹊跷。”
此时,一个小太监走进来通报道:
“皇上,风国师来了。”
顾轩源说了声“宣”,小太监便出去把风子良请了进来。
风子良和顾轩源太熟了,熟到顾轩源做了皇帝也影响不了他们俩人之间的相处,另外,风子良和楚云卿一样,也没有给顾轩源行礼的习惯,自然了,一些必要的重大场合除外。
“什么事?”顾轩源只开口问道。
风子良此番倒也没心思和他调侃,开门见山地说:“明少杭与我,都觉得那君瑶公主有些奇怪。”
某种角度来说,顾轩源真的很能揣摩人心,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顾轩源实在又不是很擅长去观察别人。
只能说顾轩源太过清冷,他不在乎的人或事,你叫他只是看一眼,他都不乐意。具体体现为,当日为君瑶公主接风洗尘时,四个人都在场,三个人都察觉了君瑶公主的异常,顾轩源却毫无反应。
因为他从头到尾,就是君瑶公主点名道姓地提到他时扭头望了一眼,其他时间里,要么看看楚云卿,要么看看桌上的水果茶具,压根儿就忽略掉了殿内还有个左番国公主。
所以当风子良把这句话说出口时,顾轩源眼神里透着茫然,道:“怎么奇怪?”
风子良嘴角抽搐了一下。
他就知道这货压根儿没注意那君瑶公主!
风子良拍了拍胸脯,端起一杯茶来顺了顺气,又说道:“别的倒是没什么,只不过她看向明少杭时,似乎是停顿了一下。”
但顾轩源毕竟是顾轩源,虽然说没有现场观察到君瑶公主,但风子良此话一出,他立刻就明白了他到底什么意思。
其一,明少杭是北陆人,其二,他早就怀疑左右两国的战争与北陆有关,君瑶公主如果面对明少杭时略有不同,只能说明她是见过明少杭的,或者说,是谁令她见过的。
“还真跟北陆有关系。”顾轩源淡淡地说。
风子良点点头:“所以你打算怎么处理?”
顾轩源没有正面回答他,却示意赵芜熙把刚刚那份奏折拿给他看。
风子良接过奏折看了看,略带吃惊地说道:“禹王死了?”却又“丝”了一声,自顾自地摇摇头,“他死了,坊间怎么没有声音?”
“这也是朕奇怪的。”
“派人去看看?”
“朕想亲自去。”
“那要不要我跟你一起?”
顾轩源摇了摇头:“朕走了,朝中一应事务得有人管理,你留下代朕打理。”
“行倒是行,可是你走了了的话,那君瑶公主怎么办。”
“也留给你。”
“……不管了。”说着,风子良起身就欲往外走,顾轩源轻笑着示意赵芜熙拦下他。
赵芜熙笑着说道:“皇上跟您开玩笑呢国师大人。”
风子良转回身来瞪着顾轩源。
顾轩源起身绕过桌子,朝他走了过来,边拽着他衣袖拉他回去重新坐下,边说道:“君瑶也算国事,朕不交给你,交给谁呢。”
“我可提前说好,她最好安生着,否则我可不保证会把洛安和左番国的交情看在第一位。”
顾轩源笑着点了点头。
“不过话说回来,你不带云卿去?”
“朕还没想好。”
顾轩源话音刚落,楚云卿的声音就传了进来:“皇上去哪儿,臣妾就去哪儿。”随即,楚云卿便从门外走了进来。
也就是楚云卿这双耳朵,在殿外也听得见他们在说什么,而他们也只能等到楚云卿走进来与他们说话时,才察觉了楚云卿的到来。
顾轩源和风子良倒也见怪不怪,尤其是顾轩源,看到楚云卿走进来,便上前去迎她。